蒙恬会中国手工4.0

2015-12-09 07:43吕斌
文化交流 2015年12期
关键词:湖笔蒙恬制笔

“咔嚓”、“咔嚓”,俄罗斯姑娘安娜手中的单反快门一直没停过。她在湖州善琏古镇的制笔老街一直显得很兴奋、很活跃。安娜对笔者说,她喜欢世界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在尽显中国江南水乡风韵的善琏,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从事古老的手工技艺,家家出笔工,人人会制笔,令人感到神奇。

2015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湖笔之都”湖州善琏镇迎来盛事:祭祀湖笔“行业神”的民间活动、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恬会”举行。来自善琏镇及周边笔店、笔庄的非遗传承人及中外来客参加了这一很有传统意义和影响的纪念仪式。

相传,秦大将蒙恬曾偶居善琏,与西堡民女卜香莲结为夫妇。在善琏期间,蒙恬改良毛笔,并授技于乡民。后世,善琏笔工在西堡村建造蒙公祠,尊奉蒙恬为笔祖,举办蒙恬会。

据制笔老艺人陈永林说,蒙恬会至迟在晋代产生,历史已经久远。清末时期举行蒙恬会,善琏人开办在外的如北京戴月轩、上海李鼎和等老字号笔庄,都会派人赶回来参加,敬送贺仪。

今年的蒙恬会上,善琏古镇来了不少来自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客人,他们是特地组团来善琏寻访中华文明瑰宝的。小小的湖笔,勾起他们的极大兴趣。

蒙公祠悬清同治“勋策管城”匾额。蒙恬会的传统祭祀程式主要有开光、整冠、洗尘、净身、宣祭文、润笔、祭祀、焚笔、出会、会酒及演蒙恬戏等。这一切让外国客人觉得新奇。他们举起湖笔,说,主人的笑脸与入秋的景象一同烂漫。

蒙恬会祭祀一结束,安娜便去了书画表演分会场。安娜在那里收获了一份墨宝。湖州德泰恒博物馆夏福强先生现场挥毫泼墨,行草“上善若水”四字。当安娜行礼接过夏先生的馈赠时,那一刻的兴奋难以言表。安娜见人就告诉,这是她来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有位乌克兰青年,起个名字叫“贝雷帽”,到中国已有点年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也会写汉字。在湖笔书写体验馆,“贝雷帽”手握毛笔,写了几个简易的汉字,看去也像模像样。他拿着自己的书迹逢人便展示。

有人说,蒙恬祠是湖笔业的图腾,蒙恬会是笔工的精神寄托。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湖笔,是中国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产物。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湖笔地位极其至尊;在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眼中,蒙恬会对民俗的传承和研究,具有活态的资料价值。

德国姑娘Lisa,喜欢中国文化已有好多年,此次来湖州之前特地了解了一番湖笔。在湖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善琏湖笔厂参观时,她被现场手工车间内捊得整整齐齐的狼毫兔毛深深吸引住了。她说,湖笔加工工序原来这么复杂。看着老技工一丝不苟地盘着手上的细活,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闪出思绪的光彩。Lisa兴奋地比喻,德国有工业4.0,湖笔制作可是中国的手工4.0啊。

“中国老艺人好厉害哦。”在湖笔制作车间里,lisa守了好久,只为了制笔老师傅现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笔管上,“我要一辈子珍藏,这是中囯的宝贝,太有意义了。”

善琏古镇之行,给这群来自各国的老外留下了美好记忆,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颂寻访湖州制笔文化不虚此行。

延续蒙恬会民俗,对发展湖笔产业、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业界友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蒙恬会盛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本文摄影:吕斌)

猜你喜欢
湖笔蒙恬制笔
善琏湖笔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湖笔甲天下
湖笔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