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价值观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初探

2015-12-09 20:06王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价值观

王磊

摘要:军人的价值观是军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是军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随着军队所处的客观环境、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军人价值观教育及培育效果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内因;外因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66-02

军人的价值观是军人价值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军队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它一方面表现为军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军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不可否认,我们的军队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英勇善战的,但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少数官兵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趋势,吃苦精神有所淡化,是非、荣辱、美丑界限趋向模糊等。这些表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笔者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外在因素

墨子认为,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虽然我们不能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日益变化,使价值观生成积淀的客观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有别于战争年代或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从而对一个人价值观的生成和培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不仅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上。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独生子女的增多,再加之经济文化的冲击,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思想方面的问题。存在着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的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求;重包办代替,轻独立人格培养等现象。比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教养不当的问题;家庭关系由于缺少沟通出现“代沟”的问题;家长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的问题;留守、单亲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还没有成年就已经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适必会对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国民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国民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但近些年,功利化的倾向却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国民教育和人才的选拔。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关注的是“特长”,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能够才级加分的项目,而对“是非”、“规矩”则不是很重视。中学到大学教育阶段,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的个人奋斗、竞争意识越发突出,但对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却日益淡薄。而作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阵地的政治理论课,本应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塑造灵魂”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功利化环境下,教师着重的往往只是知识点的讲解,强调记、背,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又由于一个人的觉悟及价值观在试题上难以反映,没办法量化,便更是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理想化、教条化的倾向,如: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缺乏对个人利益的足够重视;注重树立正面典型,忽视对反面事例的剖析。学生会觉得政治书上所讲的与现实世界根本是两回事,最终表现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非常不牢固的。

(三)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别林斯基曾说: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当前,多元化的政治思潮对官兵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快速发展的物质文化享受,长期和平的环境,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氛围。不可否认,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官兵思想开放、民主,接受新事物快,涉猎信息多,但这些并没有多少成为价值观教育的可供使用的资源,反而是一些负面影响逐渐增大。比如“80后”、“90后”青年官兵已经成为了部队建设的主体,而他们是在听摇滚歌曲、看网络小说、吃麦当劳、过圣诞节中长大的,入伍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受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大众传媒中金钱、暴力、色情的泛滥,渲染悲观、虚无、消极的人生等。这些内容较之价值观教育具有新鲜、离奇、刺激等特点,使一些官兵在好奇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侵袭。再加上青年官兵理论根底浅,良莠难辨,价值观教育便很容易被各种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所销蚀。

二、内在因素

军人价值观的灌注和传承应该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系统地展开培育工作。然而在教育中,基本上能做到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但对于应当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缺乏基本的章法和套路,因此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教育观念落后

首先,翻看军人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文章发现,多数是初看颇有新意,但细读,无外乎就是“高度重视”、“科学统筹”、“结合实际”;或是“重温”、“对照”、“传承”等,真正能给人启发的少之又少。而且,凡是在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之后,官兵的热情和觉悟都会“显著提高”。我们暂且不去论证这些文章的是与非,但应该认识到,教育如滴水穿石,难以立竿见影。前面列举了一些影响价值观教育的外在因素,这些因素对官兵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而且无处不在的。因此,仅靠入伍后短暂的教育,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其次,军人的价值观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我军,此种价值观的内容多而繁杂。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等,虽然内在精神大致相同,但内容多而繁复,又都是要求必须识记和践行的。但笔者认为,真正能打动人心、融入灵魂的其实应该是最为简单和纯粹的。一种思想或精神要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发挥行为导向作用,就应该以简洁的,清晰的,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缺乏的。

再次,军人价值观的教育要解决的矛盾不是求真,不是对事物的知与不知,而是要引导官兵正确地辨别善恶、公私、苦乐、荣辱,并作出明智的选择。只有当官兵自己追求、获得并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让这种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国军人的精神财富。

(二)教育方法陈旧

回顾所进行的价值观教育,无一例外的首先讲领导的指示,要求官兵做到真学真懂、真诚信奉;其次列举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大讲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然后配发学习读本和应知应会;接下来采取理论测试,队前抽测等形式让官兵逐字逐句地背诵,以便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这是每一项教育都必经的过程。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人以“看病”、“办事”、“出公差”为由逃避;有人在课堂上打瞌睡、看小说、玩儿手机;有人则是宁可训练、劳动也不愿参加枯燥乏味的学习。是什么原因让官兵对教育如此漠视?主要是由于教育方法比较陈旧,难以对官兵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比如“我讲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和简单化的处理仍然在教育中占一定比例,教育者往往是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官兵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比如教育对象不分层次,“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善于针对官兵的思想基础、文化素养、接受能力、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制定计划、选择形式、确立目标。比如重集中课堂教育,轻经常性随机教育,不善于根据季节的变化、人员的变迁、任务的转变,适时对官兵进行随机教育。最终导致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成了写进材料中的空话。

(三)教育者自身素质偏低

在当前部队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因而他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便会对官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在教育中反映出来的是教育者自身素质偏低,表率作用不够。首先是对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调查研究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新理论学习不够,对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钻研不够,习惯老一套,缺乏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资本”。其次对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虽然上级部署教育任务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在实际操作中,等、靠思想比较严重。还有的人认为教育只是“软指标”,不像其他任务那样急,不重视不会出问题,搞好了也不能一时见成绩,即使没搞好,补补笔记也能应付过去。第三是过于追求个人“政绩”,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装修门面”上,放在上级领导“看得见”的工作上,认为只要领导有看头,经验有写头,汇报有讲头就是成绩,至于官兵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则另当别论。第四是开拓精神不强、结合官兵实际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弱。教育过程中“照本宣科”、“拿来主义”,东抄一点、西凑一点,而不是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编写教案,缺乏自身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导致不能将深奥、抽象的道理通俗化、生动化;第五是表率作用差,言行不一,台上讲与台下做完全是两回事,使得教育正确引导官兵思想的功能弱化,使官兵对教育出现茫然、泄气以致消极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上述几种因素外,还存在教材不系统、教育的规范性较差、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官兵学不到比较完整的知识,政工干部备课找不到素材,教育头绪较乱,不能把有限的力量用在教育的关键环节上。

笔者认为,最有魅力的教育就是让人听得懂、记得住;最有实效的教育就是让人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之道,这是每一名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价值观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