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宝全
——商界常青树

2015-12-10 06:35
商业文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贴金金宝乌金

江宝全
——商界常青树

半个世纪的拼搏历程多么辉煌

天地忽如寄,人生多苦辛。……今年适种豆,枝叶何莘莘……一转眼,著名的企业家江宝全已在江苏工业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岁月。山河虽锦绣,华发已渐苍,在这不平凡的50年里,他颠沛辗转,阅世无数,几近经历了建国以来所有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特别是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改革开放,让这位孤儿企业家饱经了种种的挫创和砺炼,就象他领导的“金箔王国”出品的“金陵金箔”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捶打和研磨,终于结茧破蛹、羽化成蝶,产品成了中国的金牌产品,金陵金箔也稳坐了世界第一把金交椅,江宝全也成了江苏省成功的企业家、知名的企业家、能出思想的企业家,并保持30年不倒,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江苏企业家常青树,也正是这位奇人企业家,保住了曾经濒临灭亡的中华民族产业的奇葩——金箔,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骄傲的创业家

1983年11月底,38岁的江宝全被调至江宁县金箔锦线厂,他跑去一看,惊呆了:堂堂一个千年古艺金箔厂,固定资产只有38万元,年产值只有175万元,欠债亏损竟高达197万元,且企业竟坐落在当时埋死人的坟堆上,百米开外即是火葬场……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孤儿出身的江宝全独自一人来到了江宁金箔锦线厂,离开了熟如五指、家珍在握的化肥厂大家庭,好像自己再次成了一名新单位里的孤儿。但是,谁也无法相信,这是这个孤儿,从此让这个千古金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番金箔之行,竟成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破浪之旅。

创新和改革,是血脉贲张的江宝全个性中最鲜明的写照。一到金箔厂,江宝全便开始带领他的金箔人在坟头上打了一场又一场振兴金箔的漂亮仗,为保护民族产业的中华瑰宝——“金箔”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挽救金箔第一仗:“改革观念、培养乌金纸”

“乌金纸”是锤打金箔的关键衬纸材料,可整个南京当时只有一百多包乌金纸,培养乌金纸要三年才能用,成熟要十年,培养期间只投入不产出。但江宝全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乌金纸培养班”,招回散落在社会上的30多名老艺人专门培养乌金纸,一年打铝箔,二年打银箔,三年打金箔,直到培养出新乌金纸为止,为企业培养出数千包新的乌金纸,为后来的金箔事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挽救金箔第二仗:“改革人事、培养传承”

当时六十多人的金箔艺人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江宝全立即向散落在农村的艺人“招兵买马”,厂里劳资科长提醒江宝全:“农民户口不能用,否则要受处分。”江宝全不但不理睬,反而亲自制了一个招人“十不分”:一不分居民农民,二不分全民集体,三不分干部职工,四不分党员群众,五不分有无文凭,六不分工龄长短,七不分男女老少,八不分岗位‘贵贱’,九不分关系感情,十不分有无过失。只要愿意上金箔梁山都收,果不其然,江宝全受到了上级红头文件通报批评。但是,在江宝全的号召下,随后的三、四年,金箔艺人队伍迅速扩大,整个金箔行业的队伍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挽救金箔第三仗:“革新古艺、引入科技”

传统工艺延续了上千年,十分保守落后,一上任,江宝全便指派专门人员到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用直线电机原理研制打箔机取得了成功。接着,又组织人马对打金箔工艺的十二道传统工艺全部实施科技改进:古老的人工打箔,改成了机械打箔,落后的炭基点火炕炕改成了电炕;人工拍叶压条改成了机械压条;眼看、舌舔、手摸的古老配比也改成了天平仪测量分析。甚至连最难改变的装沾工序也逐渐采用了电脑自动化,就这样,传统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很快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品质更是显著提高。2004年,金陵金箔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挽救金箔第四仗:“制定标准、升级流程”

古老的打箔工艺全凭人的经验,质量很难稳定。江宝全首先研究制订出一整套工艺指标和管理制度。1987年又制订出国内第一家金箔企业内部标准。1993年,以金陵金箔为主起草的金箔标准升格为行业国家标准《金箔GB/T1731-93标准》,从此金箔有了国家级标准。2008年,他的门徒何其保又受国家委托参与了金箔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金箔GB/ T1734-2008标准》明确注明起草单位是金陵金箔和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起草人就是金箔集团何其保等4人。与制订标准同步,金箔集团从九十年代起,就全面推行ISO9000标准。1998年,国家方圆认证委员会正式批准达标。十多年来,金箔集团贯彻ISO9000标准全面升级,成为江宁地区少有的先进管理单位。1987年成为国家最高质量奖金质奖,同时也雄踞了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的首位,年产各种金箔达到四亿多张,年需要黄金一吨多。随后,江宝全乘胜前进,他们在金箔产业革命中,连续掀起了三大战役,从而将南京金箔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第一役:金箔深加工产品风靡全国

1985年初,江宝全通过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金字招牌而突发奇想,创办了第一家贴金工艺厂,后又指派四名爱好书画的职工,拎着涂料桶,北到沈阳,南至广州,四处刷广告:“江宁金箔,名扬全国”,“金字招牌,豪华气派”!就这样,几年时间,金字招牌风靡全中国,大量业务纷至沓来,银行系统、大型商场、高楼大厦几乎全部选用金字招牌。香港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澳门盛世莲花、国家首脑送的外宾国礼,国务院也都指定金箔集团贴金承制。随后,江宝全还亲自策划了“蜜蜂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八十多个分支机构,招募了数百名贴金人员,专门发展金字招牌、贴金工程,当时全国到处都有人戏称:金箔集团是全国贴金招牌的“党校”,江宝全是“校长”。

1993年,江宝全创办了第一家金艺金卡公司,第一单生产的十万张新品金卡很快被抢购一空,随后,金箔画的狂飙迅速刮向全国。市场的大量需要,带动了产品开发的突飞猛进。通过不断的开发创新,原来只有卡、画的市场,也出现了金箔书、卷轴画和贴金佛品、贴金家私、贴金大件、贴金工艺礼品、玻璃、水晶、陶器、瓷器贴金制品、贴金化妆品、贴金食品、贴金生肖、金墙纸、金瓷砖、金马赛克、金瓦等。随着国家对黄金市场的松绑与放开,昔日皇家独享的金箔工艺,在江宝全的倡导和策划下,全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且产品已出口美国、法国、印度、中东等国家,全面走向了世界。

第二役:一根金线,拉起了中国卷烟材料国产化的一场革命

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卷烟行业迅猛发展,但当时的卷烟包装配套材料却是奇货可居,全部依赖进口。适逢1985年,南京地区另一家金箔厂的几名生产技术骨干张菘等6人投奔了江宝全,建议上卷烟包装材料,于是,江宝全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金拉线厂,产品问世后,在上海、云南、安徽、南京等烟厂一炮打响,从此拉开了中国卷烟包装材料国产化的序幕。

1987年,在西安小寨会议上,江宁金拉线厂被国家烟草局定为定点生产基地,此一役,让江宁金箔厂在全国烟厂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自此,江宝全一发而不可收,连续组织左国书、沈福祥等人先后开发了“铝箔衬纸、封签纸、水松纸、各种金卡、银卡纸、转移镀铝纸、真空镀铝纸、无铝内衬纸”等,成为国内生产最多的卷烟包装材料的定点基地生产企业。几十年来,他们生产的卷烟包装材料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一包中华烟,金箔集团有5个产品在上面”。全国36个最著名的名牌香烟,金箔集团为35个产品做配套。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使金箔集团在烟草界声名显赫。如今,中国的卷烟材料已全部做到了国产化,而作为国内卷烟材料国产化的开路先锋,江宝全功不可没。

第三役:二产三产齐头并进,“金路计划”星原辽阔

在1996年,江宝全开始大力推进“低成本扩张”路线,当江宁地方国有企业南京起重电机总厂每月以50万元速度亏损下滑的时候,江宝全及时出手托管,引入金箔机制,使电机厂得到了大发展,并于2006年正式改制成为金箔大家庭的一员,成功地地挽救了电机厂上千名嗷嗷待哺的职工。1997年,当南京龙潭花园金箔厂处境困难,危亡之际江宝全再次出手托管。1998年,受地方政府嘱托,江宝全又再次投入巨资,接管了湖熟板鸭厂,使这个500年历史的名牌产品得以休养生息。1999年,江宁最大的国营老厂新蕾化工破产倒闭,江宝全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使金蕾1361名员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从濒危线上把他们推向了盈利,更为金箔集团的后期发展增添了后劲,自此,金箔集团的二产企业如同一条航空母舰集群,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壮观景象。

纵横捭阖、天才排奡。秉赋才异的江宝全一直没有停止步伐,发展二产是金箔的兴业之始,但是,江宝全却根据西方二三产所占国民GDP比重的趋势,推算出国内经济发展也必定会走西方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也一定会随着文明的深入,而大力推进三产的发展进程。

于是,在九十年代后期,江宝全提出了“二产三产齐头并进”的口号,在江宁一带积极发展三产商贸业,先后创办了金宝市场、金宝食品城、金宝大排档、金宝天印山农贸、金宝装饰城、金宝商业街、金宝旧货市场、金宝家具城等等,年销售额已达数十亿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后,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集镇建设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节点。江宝全听闻此悉,立即着手把企业的三产连锁单位——金宝市场向全国做集镇式布局,草拟“金路计划”,触角直指全国集镇,此举使得金箔集团的三产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江宝全的战略决策再次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星原辽阔的市场蓝海。

猜你喜欢
贴金金宝乌金
乌金
愈舍YUSPA北京金宝店
称金块
乌金的世界
——探访煤炭博物馆
新动能 新智汇 新产业——新密由“乌金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嬗变
当代沥粉贴金工艺
虚假宣传:网络公司为增强商誉 “贴金”国资委被罚10万
某些作家
谋杀
我要不是你亲生的,能长得这样漂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