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诱、善思、善变

2015-12-10 20:42张坤徐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张坤 徐静

摘要:善诱则通,善思则得,善变则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凝练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采用诱导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总结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素材,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诱导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91-0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要靠教师。能否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教师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确实在不遗余力地把爱心和汗水奉献给三尺讲台,希望获得学生的尊重,倾其所有培养学生成才,也希望能够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妙方”。

一、善诱则通

教育具有诱导性,东方世界和西方地区都是一样的。所谓良师善诱,指的是教师要循循善诱,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诱导术”。通过巧妙“诱导”,能够把学生“拴”在我们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在教师的不断诱导中,学生可以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确保教师引导地位和作用的积极转化,使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和教学三维目标可以顺利达成。

1.把门打开给学生看,诱导他们进去。这里的“门”指的就是每一门课程或者每一堂课的导入。课程或者课堂导入十分重要,关系着这门课或这堂课能否被学生接受。好的导入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采用讲故事、讲时事、讲感受、提问思考、欣赏音乐、欣赏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双语课程化学前沿中超导体内容时,开始时不需要从概念原理出发,可以在课件里播放一段无声视频,当视频中出现磁体悬浮的一刹那,在学生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及时提出“哪一个是超导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等一连串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就会对这一门课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心愤口悱”和“举一反三”是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的表现[3]。与“注入式”教学相反,“启发式”教学是积极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求知动机进行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端正思维的方向,达到“举一隅以三隅反”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述课程高分子性能与测试技术时,可以引入农用棚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老化现象的实例,不必采用直接讲述“老化现象”概念及其测试方法这一“注入式”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老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尝试让学生阐述老化现象中所体现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再讨论如何设计测试方案对老化现象、老化程度进行检测等,实施一步步地启发和诱导,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中寻找答案,探明理论,总结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将所思所得应用到解决其他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户外公共设施的老化问题上。“启发式”教学既会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会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3.留下悬念,诱使学生思考。小时候听评书时,总会在最想知道结果时听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被吊足了胃口,总是在回味与遐想中等待下一段的到来。其实,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种设置多个悬念的办法。如在讲述完超导体的一系列原理后,教师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留下问题,如“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超导体是怎么回事了,也知道了它有着独特的性能,那该怎么去利用它呢?……下一堂课揭晓答案!”学生意犹未尽,可以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急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的解释,主动寻求答案,始终保持对这一门课的听课热情。有了兴趣,有了注意力,所学内容也当然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二、善思则得

善思者智。学会做一个会思考、善思考的教育工作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一直将“反思”视作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之余,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常常思考,课堂才有激情。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喜欢,对我们自己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思,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工作,以最优化的方法、方式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思考,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寻求到利于引导学生发展的适合之路,人因“思”而“变”,生因“师”而“变”!《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明辨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优秀的教师应该广泛吸纳新的知识,勤于思考,用心教书,将自己的经验、体会、领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教师如若没有自己的思考,则会碌碌而无为,毫无所得。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如何不知上进、不爱听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学生最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呢。因此,开学之前,教师要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现状,研究面对教了几年的老课程如何改变才能让学生喜欢并爱上这门课,如何安排每一堂课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听讲的教学方式。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体会善诱的重要性,学会善变。

三、善变则活

1.更新教学内容。这里的“更新”并不单单指教材的更新,因为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学科发展的速度。基础专业课要随时注意把最新科学成果尽可能地融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教师“善变”,时刻跟上学科发展的快速节奏,将经典内容与前沿知识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述高分子性能与测试技术时,会不断地跟踪目前高分子领域最新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技术的最新应用,及时将这些内容充实到课件中,而对一些日渐少用的传统测试手段只做简单介绍或者干脆删减。对介绍学科前沿的课程,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尽量做到竭泽而渔,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努力去搜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源,特别是追踪最新的学科前沿理论、技术甚至是假说、思路。对于教学内容,要做到“想变”、“能变”、“会变”和“敢变”。例如在讲述化学前沿时,所有授课内容可能在用了两年后会被全部舍弃,这时就需要教师重新组织内容、重新备课,这是因为两年前的内容在当下已经不能称其为“前沿”。“善变”的教师需要考虑是否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一点与现实紧密相连的鲜活内容。如可以在高分子科学前沿课中讲述阻燃高分子材料的时候把上海发生的小高层火灾这一时事新闻当作教学案例,让学生讨论,引发他们对开发和应用阻燃材料的深思。endprint

2.变化教学方式。这里的方式主要是指授课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盛行,很多教师习惯牢牢地站在电脑前,在上面一动不动地讲,而学生则在下面呆呆地听,或打呵欠,或玩手机,上面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作为教师,应该抛弃陈旧呆板的模式,寻求充满生机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色彩和活力。因此教师应时常走下讲台,回头看看自己的板书或者课件的效果如何,最主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记录,会不会记录。另外还可以让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一下问题,并在座位上给予指点,往往被指点的学生对于该问题会有较深刻的印象,教学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3.转变教学观念。现代教育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教师,不能总是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知识、科研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到不断丰富和提升,方可“授之以渔”,才可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被尊重和仰视的地位。我国国学大师陈垣曾经这样描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情不通”,则“理不达”,很难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紧密配合。《学记》中说“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而“信其道”是会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的。学生只有对教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因此,大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那种上课夹着课件来、下课夹着课件走,除了课程内容不留一句多余话的教学观念。课堂上满腹经纶、学生敬仰的教师,课下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平易近人、人生阅历丰富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和课下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有时谈天说地,有时交流课余兴趣爱好,有时讨论当下时政,有时探讨为人处世……在不断的倾诉与倾听中,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更亲近了,教书与育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和谐并行。

四、结语

善诱则通,善思则得,善变则活。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当时刻思考并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思考、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开启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鑫鑫,孙德玉.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

[2]徐摘勤.生物教学中的诱导艺术[J].广东教育,2003,(08).

[3]续润华,王孝成,张书霞.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及其借鉴意义[J].中州大学学报,2006,(01).

[4]王刚.论《学记》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