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2015-12-11 22:04苏巷科
人间 2015年23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课堂

摘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弊端,强调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使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通过交流—互动创造出一个和谐、团结、互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出快乐,学出自信,学出成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60-0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师讲课时面面俱到,一字不漏,学生被动接受,人云亦云。教师的绝对支配地位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得教师唯书唯权威,思维僵化,懒得创新,搞家长制教学,缺乏民主气氛。学生懒得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学习过程不是全身心投入,而是感觉好像在尽义务。学生缺乏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会主动探究知识,这中间失去了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打造乃至诸多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缺少成功的快乐,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操碎了心、费尽了力,疲惫不堪。要打破这种格局,就必须要让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合作,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余文森教授说:“教学是通过师生特定的实质性的互动而生成的,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建立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那么,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呢?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平等是互动的第一法则。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教师就要一改过去那种“唯我独尊”家长制教学,“蹲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走进学生,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愉快交流,密切合作。另外,还要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它是一种润滑剂,它可以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情感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宽容,对学生激励,学生才会有胆量参与交流互动活动。在交流与互动中养成良好习惯,其成果远远超出知识本身。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交流互动的积极状态,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讨论,实现“交流—互动”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均衡编组为原则,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每个学期,小组都要重新组合,重新分配,永远保持“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

在语文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轮流提问的形式,不断掌握知识,深化学习内容。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汇编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完整,教师不能包办,也不能讲解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钻,自己去寻找答案。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在互助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讨论后,还要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发言,汇报该组对该问题的见解和疑惑,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通过组际交流,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组际交流,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有时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各自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交流互动,提高他们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增进了团结,克服了自我。比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让学生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些发散性问题,比如语言品味;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通过组际交流,既培养学生语言水平,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深化了课文的内容。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要在学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的人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对教学内容挖深,挖透。对其中出现的难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有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反馈迅速,校正有效,使一些知识在反复中得到强化,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交流--互动”教学的步骤

1.课前教师设计互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交流—互动”方案。通过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同教研组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过程设计及应变策略、练习和作业设计,适时、适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好“交流—互动”的平台,才能在今后的课堂中有效开展“交流—互动”教学。

2.课中引导、激励学生互动。

上课时,教师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带着期待走进课堂。教师以昂扬的姿态,十足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为课堂互动打下基础。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使之会学;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不要怕出错,对待学生的错误,不取笑,不批评,只要能发言都予以表扬。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让课堂动起来。

3.课后激励学生互动。

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寻求改进措施。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形式多样,作业必须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师生讨论改病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嘻游课堂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