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相对分子质量反相乳液耐温抗盐聚合物合成研究

2015-12-13 02:36雷齐玲
非常规油气 2015年5期
关键词:乳液聚合抗盐油相

雷齐玲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天津 300280)

反相乳液聚合在聚合前需要先制备反相胶乳体系,即将单体水溶液分散于油相中形成油包水型(W/O)乳液,然后引发聚合,与常规水包油型(O/W)的乳液聚合相反,故称为反相乳液聚合。近年来反相乳液聚合成为国内外应用的热点[1-4],反相乳液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油田酸化压裂、调剖堵水和造纸等行业。聚合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田三次采油、酸化压裂、调剖堵水等领域[5-7]。反相乳液聚合可提高生产速率,产物易于溶解和现场混配。相比于常规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物的溶解速率较快,但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较低,在应用中大多需要其相对分子质量尽可能高,为此开展高相对分子质量反相乳液聚合物合成研究。

据报道,即使微量的重金属离子也会对乳液聚合反应起阻聚作用,严重影响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降低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延长了反应时间[1]。为尽可能消除重金属离子的干扰,通常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螯合剂。pH值也会影响聚合物的分子质量,需要加入pH值调节剂、控制缓冲剂,控制乳液聚合过程中溶液的pH值[2-3]。

文献[8]报道了以煤油为分散介质、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的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其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乳化剂用量增大而增大,这与胶束成核理论相符;而当乳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乳化剂用量无明显变化。与常规水溶液聚合工艺合成的聚合物相比,乳液聚合物在相对分子质量、耐温性、抗盐性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目前的乳液聚合研究多集中在阳离子型聚合物的合成方面[9-11]。本文将在提高阴离子型乳液聚合物耐温、抗盐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 原料选择

1.1 单体选择

为使聚合物有更高的温度适应性和抗盐性,选择丙烯酸 (AA)、丙烯酰胺 (AM)、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 (AMPS)为水溶性单体。其中AMPS为耐温抗盐单体。

1.2 油相的选择

所用的油相分散介质可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常用的有正己烷、正辛烷、白油、煤油等。要得到稳定的反相乳液必须实现乳化剂、分散介质的良好匹配。选用凝固点10号白油作为分散介质,其凝固点可达到-20℃,常温下黏度适中 (在20mPa·s左右)。

1.3 乳化剂的选择

并非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在乳液聚合中用作乳化剂,只有对聚合物乳液体系起到有效稳定作用,且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表面活性剂才适合作乳化剂。乳化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通过实验,选取SPAN-80和TX-4为乳化剂。

1.4 引发剂和其他药剂的选择

根据文献 [2-4]可知,多数乳液聚合会选择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选择过硫酸钾为氧化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减小重金属和pH值对产物的影响,选择EDTANa2为金属螯合剂。采用5%稀盐酸和Na2CO3调节pH值至7.0。

2 反相乳液三元共聚物合成过程

2.1 主要器皿和设备

磁力搅拌器、聚四氟乙烯搅拌棒、电热套、3口烧瓶、4口烧瓶、温度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量筒、橡胶塞、注射器、电导仪等。

2.2 合成步骤

(1)油相的制备:在500mL烧杯中称取一定量的白油、TX-4和SPAN-80,搅拌均匀,搅拌过程通氮气除氧。

(2)水相的制备:在500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合单体、AM、AA、AMPS和蒸馏水,搅拌均匀,搅拌过程通氮气除氧。

(3)共聚物的合成:先将油相低速乳化,再将水相缓慢倒入油相,同时提高乳化速度高速乳化3min。将乳化好的乳液倒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体通气管的4口烧瓶中,通氮气30min,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小时后出料。

3 反相乳液三元共聚物性能和影响因素

3.1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量取20~25mL乳液放入3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0min,测量析出的上层清液占总乳液的体积分数,评价乳液的稳定性,体积分数越大,乳液稳定性越差;乳液稳定性主要受油水比、乳化剂加量控制。

实验结果显示:当油水比小于0.9时,易形成O/W型乳液,而反相乳液聚合需要的是W/O型乳液。油水比大于1.1时才易形成W/O型乳液,但过大的油水比会引起油相成本增加,因此油水比应在1.0~1.1之间 (表1)。

表1 不同油水比时乳液稳定性表Table 1 Emulsion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oil-water ratio

3.2 表观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按要求配制待测液,选择Brookfield DV-Ⅲ黏度计及合适转子,测定60℃下5000mg/L待测液表观黏度。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依据 GB 12005.1—1989进行。

3.3 乳液类型的判别

由于反相乳液是W/O型乳液,其连续相为油相,电导率应当很低,接近油的电导率。如果形成的乳液电导率很高,达到了水的电导率水平,则说明未能得到反相乳液。

3.4 乳化剂加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乳化剂加量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合适的乳化剂加量为8%(图1)。

图1 乳化剂加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图Fig.1 Effect of emulsifier dosage on the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3.5 引发剂加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引发剂体积分数越高,自由基产生的速率就越大,活性中心越多,相应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通常聚合物链长与引发剂体积分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但并不是引发剂的加量可以无限降低。在引发剂加量极低时,聚合速度过慢,残余单体含量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较低。实验发现,引发剂加量最佳值为0.02%(图2)。

图2 引发剂加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图Fig.2 Effect of initiator dosage on the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3.6 油水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油水比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油中杂质较多,在高油水比时会产生较强的链转移作用;而油水比较低时,又会因为散热不利使聚合温度较高,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最佳油水比为1∶1。

3.7 引发温度

引发温度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考察范围内,随着引发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上升,引发温度超过40℃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明显,且样品溶解速率变慢,有的样品甚至出现水不溶物。

图3 引发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图Fig.3 Effect of initi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olymer

3.8 耐温、抗盐性能测试

配制水为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地层产出水,矿化度为32868mg/L,配制质量浓度为2000mg/L。测试了3种聚合物在90℃无氧条件下,7天黏度保留率。试验结果显示,合成的反相乳液聚合物虽然初始黏度较常规聚合物低,但具有更高的高温黏度保留率 (表2),即相对于常规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物显示出较好的耐温、抗盐性。

表2 不同聚合物高温黏度保留率表(90℃)Table 2 High temperature viscosity retention rate of different polymer(90℃)

3.9 溶解时间测试

溶解时间按照GB 12005.1—1989《聚丙烯酰胺理化性能测定》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合成的反相乳液聚合物溶解时间远低于常规聚丙烯酰胺。这有利于配制条件特殊的场合使用,如海上生产平台、橇装混配装置等。

4 结束语

(1)以AM、AA、AMPS为单体,以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白油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共聚的方法合成了反相乳液三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 15×106。

(2)考察了影响反相乳液三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因素。乳化剂量太高会造成相对分子质量下降,而且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最佳乳化剂加量为8%。油水比为1∶1,最佳引发温度为20℃。

(3)模拟实验表明,在90℃下7天内,反相乳液三元聚合物较常规聚丙烯酰胺有较高的黏度保留率。

(4)反相乳液三元聚合物的溶解时间远低于常规聚丙烯酰胺。

[1]魏发林,韩晶杰,卢晓,等.丙烯酰胺-DMC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研制 [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1,2(7):23-25.

[2]林浩,高建村,地木拉提.丙烯酰胺系反相乳液聚合研究进展[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13(1):58-60.

[3]刘莲英,孟晶,杨万泰.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29(2):59-62.

[4]刘莲英,杨万泰.UV光引发的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 [J].高分子学报,2004(4):545-551.

[5]路春楠.铬微凝胶与聚合物交替调驱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12,31(3):18-21.

[6]张晓芹,关恒.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126(3):374-377.

[7]张莉.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经济潜力分析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131(1):79-82.

[8]王凤贺,夏明珠,雷武,等.Span 80-Tween 80/液体石蜡/AM-H2O反相微乳液体系 [J].化工学报,2005,56(2):368-371.

[9]惠泉.反相乳液聚合和水分散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

[10]郑怀礼,王薇,蒋绍阶,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 [J].重庆大学学报,2011,34(7):96-101.

[11]段文猛,邓清月,李爽,等.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J].石油化工,2011,40(9):968-973.

猜你喜欢
乳液聚合抗盐油相
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的设计
可在线施工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物压裂液
微乳液聚合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种对稀释、盐度和油相不敏感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配方
储运油泥中非油相组分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分析
钢纤维和膨胀剂对混凝土抗碳化和抗盐冻性能的影响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选虎耳草软膏剂成型工艺
抗盐降失水剂HTF-110L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钻井液中的应用
AM/AA/AMPS/AMQC12AB 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耐温抗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