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抓鼠又偷鱼的猫

2015-12-14 08:01范富文
清风 2015年8期
关键词:滨湖

文_范富文

既抓鼠又偷鱼的猫

文_范富文

朱渭平

2014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在巡视江苏后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能人腐败”一词,指出“能人腐败”问题突出。这个提法还真的点到了“穴位”上,如今“既抓了老鼠,同时又偷吃了鱼”的“猫”还真不少,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原区委书记朱渭平(副厅级)就是这样一只“猫”。

在滨湖区任职多年,担任区委书记近2年,朱渭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得风生水起。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他挡不住诱惑,搞起腐败来毫不含糊,肆意“消费”权力,到处伸手捞钱,结果是肥了自己,瘦了滨湖。原本是无锡首富之区的滨湖,从此后却成了全市第一个叫嚷“政府没钱”的地方,朱渭平在此上演了一出“宰相合肥天下瘦”的闹剧,可见,这贪欲真是猛于虎啊!

从“能吏”到“墨吏”,朱渭平是如何完成这个角色转变的?欲知此事的根根梢梢,还得从头说起。

一只能抓老鼠的“猫”

1961年出生的朱渭平,硕士研究生学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无锡市化工局工作,经过努力打拼,仕途走得较顺。他曾任无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市化工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宜兴市副市长,滨湖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滨湖区区委副书记、区长,2011年7月,升任滨湖区委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

平心而论,朱谓平是个有才干、有能力的人,案发后与其接触过的办案人员也予以认可。他们这样说:“朱渭平交代问题后,将其说的话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份完整的谈话笔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其实,朱渭平抓经济也可说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任职滨湖,他的执政理念是:资源有限,发展无限,创新才能发展,坚持才能成功。

滨湖区是于2001年由原无锡市郊区整体、马山区整体和锡山市部分乡镇合并而成,全区近6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单水面就占去了300多平方公里。土地较少,资源有限,在这个“螺丝壳里”如何做“道场”?朱渭平不怨天尤人,而是咬定创新不放松,坚持创新发展、快速发展。

举个小例子,朱渭平刚到滨湖区任职时,负责蠡园开发区建设。开发区面积较小,刚开始,他没有急于招商引资,却出人意料地力主建了10万平方米、高达5层的标准厂房,引来了不少非议,说他“贪大求洋,好高骛远”,断定这些厂房租不出去,产生不了多大效益。可如今,这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足足“装进”了350余家企业,每平方米的厂房产出了3.5万元的经济效益,拔得了全省“土地含金量”的头筹,可见其是有眼光的。

滨湖区被定为无锡市核心功能区后,朱渭平创新发展的劲头更足、力度更大,在他的倡导下,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功能性服务业发展“三业并进”,经济结构、城乡面貌、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滨湖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3个,灵山景区和“华莱坞”影视基地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个。2012年,滨湖地区生产总值达648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

“挺有能力的”“胆子大、有魄力”“超前发展、创新发展”,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朱渭平的“点赞”,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总之,他是一只能抓老鼠的“猫”。

口红难掩黑心

俗话说,有油水的地方容易让人滑倒。朱渭平在江南佳丽地、温柔富贵乡的滨湖区任职,接触的多为老板富豪。手中有权且又喜欢擅权专权,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滨湖只有我女儿能说我几句。”于是,有求于他的人一个个像过江之鲫,纷纷朝他涌来。这些人上门,口袋里揣的可不是草纸,他连走路都能踢到钱,诱惑多多,挡之不住,终于当了钱的“龟儿子”。

朱渭平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为了更好更稳地捞钱,就要包装自己,便抹起了“口红”,常常上演廉政“脱口秀”:“现实生活中充满诱惑,我们置身在声色犬马之中,作为一个握有重权的领导干部,面对真正的考验,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心,才不会被这些诱惑拖下水。”“生活给予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实际需求,金钱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那么多钱财干什么!”诸如此类。

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最远的距离,是说与做的距离。朱渭平正是如此,有人给他画了个像:台上讲廉政口吐“廉”花,台下却成了捞钱行家。

朱渭平捞起钱来,“吃相”难看,狼吞虎咽,就像鳄鱼,平时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搜寻猎物,很难让人发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发现“大个”猎物,一口咬住,拖入水底,死不撒口。

上海房地产开发商吴忠(化名)虽然经营房地产多年,但资金并不雄厚,在房地产系统至多算是个“中产阶级”。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一家香港公司欲将在上海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低价出售。精明的吴忠看到了商机,但苦于手中的钱不多,只有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要拿下这数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无疑是“蛇吞象”。

吴忠心有不甘,拍着脑袋使劲想办法,猛地想起了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习班一起学习过的朱渭平。“官字两个口,官说有就有”,何不找找这个老同学,帮忙解决这笔巨额资金难题?主意既定,吴忠驱车直奔滨湖,见面后来不及客套寒喧,就直奔主题,想让老同学帮忙。他还靠近朱渭平咬耳朵,回报是上海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住宅。

朱渭平开始还有些犹豫,万一事发被查,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可想想大上海这千万豪宅实在诱人,最后还是贪欲战胜了理智,一口答应下来。他舞动权杖,恩威并施,让区里某国有公司负责人将本该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3亿元财政资金拆借给吴忠,帮其排了忧,解了难。

吴忠获得这笔巨额资金,顺利收购了港商的房地产项目,重新装修后再次出售,获利数亿元。当然,赚了大钱的他岂能忘记当初许下的诺言?迅即兑现,将装修一新、价值人民币1400余万元的上海豪宅送给了朱渭平。朱渭平心安理得,案发后还大言不惭:“我让吴忠抱了个金娃娃,他给我一套房子又算得了什么!”

打开捞钱的“工具箱”

朱渭平戴着红顶捞黑钱,尝到甜头后越发不可收拾,为使腰包更快地鼓胀,他干脆打开捞钱“工具箱”,企业经营、工程承揽、职务晋升、工作安排等等,这是捞钱的“常用工具”,大多都由他亲自操作,疯狂吸金,不用别人代劳。

暗地经营自家企业,这是“专项工具”。中央早有明文规定,党政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可朱渭平偏反其道而行之,偷偷经营着自家的企业。那是一家化工公司,早年是由其父经营,也仅仅是做些化工生意。1999年,其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便将公司交给时任宜兴市副市长的朱渭平打理。按说朱渭平应当力辞,但他又舍不得放弃这一生财之道,便将公司换了个“马甲”,登记在非政府工作人员的哥哥名下,自己当后台老板。

调任滨湖区后,在滨湖这一亩三分地上,朱渭平打个喷嚏,别人听了便是惊雷。他要经营自家公司,那还不是“心想事成”?他为私人公司招揽业务,公司有了一定规模后,又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实体和投资公司,先后对外投资入股10余家大型企业。这样一来,只见财源滚滚,朱渭平很快成了拥有数亿资产的“成功商人”。

让老婆当“牵线人”和“经纪人”,这是“备用工具”。常言道:妻贤夫祸少。朱渭平家风不正,自身不廉,与家有“贪内助”不无关系。朱妻靳明(化名),虽然贵为滨湖区某银行支行行长,但贪心贪念比起丈夫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称“钱锥子”“钱篓子”。

靳明是一个理财好手,她不显山露水,就替朱渭平把数亿元的私人公司和家庭财产打理得井井有条。朱渭平对外投资入股,她调动资金,积极参与。对别人送上门的钱物,更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做土石方工程的老板李栋(化名),一次获知信息,滨湖区要建一座大酒店,投资过亿。建酒店首先要打基础,做土石方工程,有着可观的工程量。这是块“肥肉”,李栋很想吃,但又觉得酒店工程要求高,自己公司资质低,担心不能参与招投标。

有朋友提醒:在滨湖,一切是朱渭平说了算,但也有比朱书记说了还算的,就是他老婆靳行长。你只要把靳行长“拿下”,这土石方工程还不是“三个手指捏螺丝——笃定!”李栋听了,觉得有理,但又苦于不认识靳行长,信心不足。朋友又提醒:如今钱能通神,靳行长最爱的就是钱,只要钱送到位了,还愁事不成!

李栋依计而行,且出手重、下手狠,怀揣2根500克的金条上门。开始,他还以为礼重靳明不敢收。可人家一见金条,当即两眼放光,笑得眯成了一条线,连句客气话也没说便收下了。她办事不过夜,当晚就给丈夫吹“枕边风”,朱渭平迅即给酒店负责人下“圣旨”。于是,“劣币驱逐良币”,李栋这家资质低的土石方公司一举击败了多家资质高的公司,顺利地拿下了酒店土方工程,着实赚了一笔。

朱渭平案发后,专案组追回了他事先听到风声转移出去的6个大行李箱,让其说出密码,当面逐一打开,里面有金条、黄金饰品、名贵手表、象牙、钻戒、珠宝、玉石等,加上之前在其办公室搜查发现的贵重物品,共有300多件,现金和购物卡还不包括在内。

这些让人眩目的金银财宝、现钞外币,在朱渭平眼里却是“小儿科”,平时连看也懒得看,就这样堆放在自家地下室的仓库里。

被没“口”的钱咬下地狱

有句电影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朱渭平是“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将腐败美味永远尝下去,但这只是痴心妄想,他的人生“冬至”终于不可阻挡地来到了。

2012年9月中旬,江苏省纪委接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朱渭平在一起虚假的破产案中以权谋私,接受老板张松(化名)贿赂。

举报线索较为笼统,有的属于道听途说。但办案人员迎难而上,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并从张松身上打开突破口,终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张松是无锡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总,早在朱渭平担任滨湖区区长的时候就与其相识。精明的张松为了企业的发展,总想攀“高枝”,岂能放弃巴结区长的机会?一来二往,二人便好上了,而且好得像哥俩。

一段时间,张松公司的经营遇到了资金困难,张松找到朱渭平,请求朱帮忙协调资金。兄弟的事岂能不帮忙?朱渭平二话没说,一口答应。到底是有权人,说话管用,办事方便。在他的操作下,滨湖区政府将4000万元的财政资金,通过政府的融资平台转入乡镇融资平台,然后再转入张松的企业。就这么七弯八绕,张松的企业由于有了资金滋润,终于起死回生。

吃水不忘掘井人,张松送给朱渭平40万元的“好处费”。朱渭平个人赚了,政府却亏了,直到纪委来调查时,张松还有700多万元的拖欠款尚未归还。此时的张松,早已债台高筑,除了欠政府的,还欠别的企业大量资金,便又请朱渭平帮忙,搞了个虚假破产,赖了这些账,落得个轻松快活。

至此,朱渭平的经济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经过一番穷追猛打,他的贪婪嘴脸终于暴露在阳光之下。2012年9月的一天,也就是朱渭平51岁生日那一天,他本来应收到生日蛋糕的,可做梦也没想到,收到的却是省纪委的“双规”通知。

2014年6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朱渭平受贿一案作出判决,认定朱渭平在1998年至2012年间,利用职务的便利,收受他人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2054.23万元,决定以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0万元。

“我悔恨交加,悔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做了违反党纪的事;恨自己这么多年来放松、放纵自己,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不计后果,我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朱渭平的忏悔也许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只能和其他罪犯一样,挤在监狱有限的空间里,在孤独和悔恨中度过漫漫岁月。是啊,金钱是个好东西,但有时也会成为坏东西,它虽然没有“口”,但却能咬你下地狱,那些贪财的人可要当心!

猜你喜欢
滨湖
学跳绳
墨韵书香
滨湖选煤厂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技术研究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小小书法家
第一次扎水泡
美丽的家乡
小纸盒有大作用
南方的冬天
滨湖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