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漫作文的审美想象

2015-12-15 16:42张力宋运来
新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马良乌鸦张力

张力 宋运来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五、六年级的习作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目前想象作文写作并未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期“想象作文教学新探”专辑聚焦这个话题,介绍一些成功的做法,以飨读者。

“童漫作文”是“儿童漫画作文”的简称。儿童漫画是以儿童为对象,题材往往取材于儿童或儿童感兴趣的动物、神话、幻想等;它往往运用“异常”“失误”“巧合”“出乎意料”等喜剧性的手法将自然、生活、社会等现象予以夸张描绘。当把儿童漫画作为习作资源引入作文教学中,便创造着属于儿童的习作课程。一片被砍伐得一棵树不剩的树林中,几个人在观赏挂在小树苗上的笼中鸟。这幅含蓄的漫画能激起儿童多方面的联想,树林哪去了?怎会只有一棵小树苗?是谁把鸟儿放进这只笼子?为什么挂在这里呢?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来观赏?后来鸟儿怎样了,这树苗会活下去吗?这些问题用文字回答出来,就是想象的习作。

一、推前想后——丰富想象张力

看漫画写作文,有“实写”部分与“虚写”部分。实写,就是忠实图意,就画写文,把图画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虚写,则是图上看不到的部分,靠习作者想象出来的。比如,童漫作文《归来》的画面内容是:傍晚归巢的两只小鸟在空中盘旋,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了,地上只有光秃秃的树桩。学生不禁要问这两只小鸟要到哪里过夜呢?此时此刻,它们不想以前美丽的家园吗?后来这个地方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学生说:“变成荒漠了,飞沙走石,寸草不生。”有的说:“这里变成了人类的工厂、小区。”还有的说:“爱大自然的人们栽上了树木,小鸟又飞回来了,一片鸟语花香。”

推想过去,预见未来,思维的范围拓宽了,思路自然也就开阔了。想象使学生作文的内容更充实,情节更集中,形象更丰满,人物更典型,更有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可以避免直入直出的毛病,使文章跌宕有致,波澜起伏,生动活泼,变化多姿。

在指导学生根据画面推前想后时,有的教师反复强调想象要合情合理,生怕儿童的想象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不合情理,担心思维像断了线的风筝乱飞乱舞。其实,想象是由此及彼展开的,它往往需要一个支点、一个启示、一个刺激信号,没有触发点的凭空想象的确会出现不着边际的现象。儿童面对某一时空、人物事件的定格画面,就有了想象的切入点,想象自会有根,也有魂。而对于多元的开头或故事的结局,教师则要给予足够的赞赏与宽容,不能总用合情合理来羁绊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二、残缺补白——补美想象张力

四格漫画的起承转合往往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推进,起伏而有波澜。为展开儿童的想象,在请学生说写前,把漫画的某一格留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审美再创造,为残缺的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补白,形成语言独特的张力。学生在绘画或说话的补白过程中,探索留白处的内容,在创造中寻找乐趣,调动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四格漫画《报警》,第一幅,一个男孩打110电话报警;第二幅,警车呼啸而至;第三幅,男孩手指远方告诉着警察叔叔什么;第四幅留白,让儿童发挥想象。学生兴趣很高,个个小手高举,小嘴巴堵也堵不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补白”一词有两个义项:①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②补充说明。除此之外,“补白”亦可指称阅读方式,即读者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填充文本空白,开掘、再造文意。本文所论“补白”有两层意思:①填补多格漫画中空白画幅的信息,此为名词义;②对多格漫画中的空白画面进行补充,此为动词义。补上残缺的“画”,是对意象的扩充与丰富,就画所表达的情节来说,是对前因后果或过程的补白。补白的过程,是构思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是言说的过程。在童漫作文教学中借鉴“补白”原理,便创新了一种作文教学新形式。

三、反转猜测——新奇想象张力

1.意料之外的生活想象张力。漫画就是用笔画出来的生动语言,是图像化的语言。漫画和语言一样灵活。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能依所需而变形,握起手来可以像沙发座,人的头盖可以掀开;一本书立起来可当墙,围成房;酒瓶可以当大炮;地球可以变人头……五花八门,异乎寻常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但又合乎情理,合乎逻辑。这尤其吸引儿童的强烈关注。比如,画面上一个男孩手拿一打口罩,要干吗呢?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要用它预防感冒、抵挡雾霾……怎么也不会想到是要给一群小鸡发口罩,原来是用来预防禽流感的。这些小鸡会乐意戴上口罩吗?不乐意戴口罩,你有什么办法去说服吗?由此儿童在一次次意料之外展开超越生活的想象力。

2.意料之内的超越想象张力。孩子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尽管是三年级学生但要讲好这个故事也不容易。因为那只乌鸦需要找到小石子才可以投进瓶子里,即使有小石子也不是一把一把放进去的,要一颗一颗衔进去。最后乌鸦能喝到水吗?孩子都说能喝到。可是教师拿出了一个装水的瓶子后,学生直摇头,乌鸦喝不到水的。为啥?瓶子里的水要有半瓶或大半瓶才可以啊。孩子们在讲述老故事的过程中,言语准确性表达得到了刺激性的训练。接着分析,乌鸦一开始喝不到水的原因:就瓶子来说,瓶口小,水位低;就乌鸦来说,头大,身子矮。老乌鸦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学生答曰:衔石子使水位升高,就喝到了水。赞美声响起。漫画出示:四只小乌鸦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装着大半瓶水的水瓶走去。他们四兄弟也遇到了太爷爷乌鸦遇到的喝水难题,怎么解决呢?冥想片刻,学生居然想出了用吸管吸、树枝沾、尾巴插、倒挂金钩、叠罗汉、歪倒瓶等20多个喝水的办法,他们不再局限于老乌鸦丢小石子喝水的老方法了,从四个方面展开想象,尝试各种办法解决喝水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是思维过程,也是想象过程。当想象有了科学的凭据,想象才会飞得更远更坚劲,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收益,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根有据,令人可信。

四、预期之逆应——奇幻想象张力

“预期之逆应”,指的是故意把人的思路带到一个方向去,越带越远,最后突然转换,使人大出意外,可又觉得合情合理,让想象充满了奇幻的张力。《神笔马良》故事中,孩子们不仅知道马良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还知道马良是一位有善心的人。为何说他是一位善良的人呢?当穷人得知马良有一支神笔时,想要一个犁耙,马良就画一个犁耙;想要一辆水车,马良就画一辆水车……对贫穷的人们是有求必应。教师运用句式引导学生连句成段,进行说话有条理的规范训练后,话题一转:一群动物们来请求马良画东西啦,马良会答应吗?学生都说会答应。有的说会满足小猴子要香蕉的愿望,有的说会满足大狮子要吃肉的愿望……然而,画面展示的却是仅有树桩的荒漠。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这群动物只有一个请求——画失去的家园。马良会答应吗?学生异口同声肯定地说:“一定会答应。”再展漫画,马良却双手抱臂不愿去画树木了。两次,让故事情节出奇,产生如相声“抖包袱”的艺术效果,学生怎能不极其关注教学,怎能不欢快地想象与言说。这便是童漫作文教学最为神奇之处。

《拔萝卜》是儿童最熟悉不过的儿歌了。儿童随着“嗨哟嗨哟”优美的旋律,脑海中会出现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等一起拔萝卜的画面。当画面换成了男孩、狮子、猴子、老虎、狐狸等你拽着我、我拽着你的场景时,还是去拔萝卜吗?学生大多会顺着原有思维定势猜想下去,结果却是一群动物在拽着男孩要他手下留情,不要举起砍树的斧头。

儿童漫画的奇巧构思,符合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以深受儿童喜欢,也为童漫作文教学带来了神奇的想象张力。要让小学生富有创造力,我们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角色移情——德育想象张力

1.潜移默化,形象德育的感染力。例如,画面上画着:在电车上,坐着的乘客见一位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妇女上车,便让座。那妇女毫不客气一言不发地傲然坐了下来。那乘客问:“您说什么?”那妇女回答:“我没说什么。”乘客说:“哦,我以为您说‘谢谢呢。”一个活脱脱的没有礼貌素养的德育反面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欣赏儿童漫画,既能培育孩子们的观察力、辨别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还能引导儿童潜移默化地去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分辨好坏、是非、美丑。因为,儿童漫画具有讽刺幽默的特点,对儿童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使儿童在轻松的笑声中否定这些现象。这种儿童娱乐漫画具有“意会性”,它使欣赏者发笑,但这种笑的引发,不是浅露直白、一目了然的,而是让小读者去揣摩和品味。它的画面,犹如一个“谜面”,把“谜底”隐藏起来,让欣赏者去“意会”,去解开,去发笑,在笑声中引起儿童的严肃思考,懂得一定的道理。

2.角色扮演,形象德育的渗透力。有位教师执教二年级童漫作文《急吼吼》时,设置了一个情境口语交际环节,小学生“急吼吼”匆匆赶往学校,可是上课铃早已响过。班主任王老师(执教老师扮演)请他说清楚迟到的原因,才让进教室,说不清楚甭想进教室。第一位小朋友没说清楚,再请第二位。这位小朋友居然说:“老师,我爸爸妈妈今晚邀请您吃饭还不行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另一个说:“本来我爸爸妈妈要给您送件礼物的,您要是不让我进教室,礼物就没啦!”只见一个小家伙匆匆走到讲台,面向老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老师我错了,给您磕头不行吗?让我进教室吧!”老师正色道:“这些都是歪门邪道,为什么不靠自己的嘴巴讲清迟到的原因,用语言打动老师呢?”接着,互换角色启发学生,一生扮演严厉的班主任王老师,众生扮演王老师的同事,执教教师扮演迟到的小学生“急吼吼”:晨起赖床,穿衣穿反,上学丢三落四,三件事耽搁了上学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急吼吼”小朋友迟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长没有帮他吗?还是……

把讲台变成舞台,创设的场景不同,学生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让儿童变成与原来相反的另外一个角色甚至是其他生物,那么就可深切体验一幕幕人间悲喜剧,真善美假恶丑自会分辨得明明白白。把抽象的道理寓于直观的、形象的事物,人物,场景,情境之中,不用道德说教,形象的德育便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升儿童的感悟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马良乌鸦张力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Мероприятия и контакты
张力
张力2
我的神笔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