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一日

2015-12-15 07:22赵红继编辑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5年4期
关键词:吉普车蒙古包大漠

文、图/赵红继 编辑/柳向阳

沙漠一日

文、图/赵红继 编辑/柳向阳

上:我始终无法想象,在无垠的大漠里,年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5000毫米,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居然生长着可爱的绿色植物,虽然已是深秋,它依然青葱翠绿。

如果你在水泥森林呆腻了,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如果你想躲避下没完没了的交通拥堵,建议你去沙漠里转转,兴许你会有另一番体验。

之前我是见过沙漠的,不过是在沙漠边缘路过,中途停车拍过几张照片。真正零距离接触沙漠,是今年的秋末。上午9点多钟,乘越野吉普进入,次日上午11时从沙漠里出来,我把它称之为沙漠一日。

我进入的叫巴丹吉林沙漠,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右旗和额济纳旗之间,面积4.7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会选择巴丹吉林沙漠?是受了一本书的诱惑,这本书是德国人写的,据说是位见多识广的探险旅行家,他名字叫包曼,书名就叫《巴丹吉林沙漠》。据包曼称,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最美沙漠。

一般人到沙漠游玩,多在沙漠边缘,爬爬沙丘,滑滑沙滩,骑骑骆驼,留留人像,一两个时辰也就够了。我当然不满足于这样的玩法。我虽不是探险者,却对漫漫大漠充满猎奇之心,欲走进沙漠深处,深刻感知大漠心律的波动。于是我租了一辆越野吉普车,从右旗首府巴丹吉林镇西北80公里处驶入,义无反顾向大漠腹地进发了。

驾驶吉普车的是位青年汉子,28岁,形体匀称,骨感强烈,动作干练,22岁考取驾照,之后便驾车冲进巴丹吉林沙漠为游人服务,在沙漠里扑腾了6个春夏秋冬。

右页左: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海子”的湖泊,四周长着茂密的沙漠植物。夜里,我们就宿营在湖边的蒙古包里,这里没有任何通讯信号,仿佛与世隔绝,只有“鸣沙”凄厉的声音。

右页右:这条对角线在沙漠里叫沙脊。沙脊是风的杰作,是大自然神奇之所在。

向沙漠进发

吉普车一进沙漠便像脱缰野马,怒吼着,特癫狂,疾驰,爬坡,俯冲,侧斜,腾空,险象环生,不足半小时,让我大汗淋漓,心惊肉跳。

我不懂沙漠行车,没有思想准备,以为小伙子炫酷,立马紧急叫停,并责怪小伙子怎能莽撞。小伙子把车停稳,摊开双手,郑重告诉我,这是原始沙漠,原始沙漠行车,荒无人迹,无路可寻,地形极为复杂,是探险性旅行。车,既要借力冲刺、加油爬升,又要在斜面上侧身快速滚行。我说小伙子你这是在玩车技。他说是的,绝对是的,我是在沙漠里玩车技,一般司机进入沙漠可能寸步难行,我生在沙漠,长在沙漠,是靠对沙漠的熟悉和车技才敢吃这碗饭的。

他顺手指了指前面百米远一处狭窄沙谷,他说谷底虽平坦但车子不能行驶在谷底,谷底背风,积沙深厚,而且虚软,很容易陷进去。因此我要把车开到迎风的斜面上,那里沙基硬实些,但这样整个车身就会严重倾斜。我说好吧你开慢点。他坚定地说,前辈,不但不能慢,还必须加速,慢下来车会翻的。大概看到我脸上的疑虑和无奈,小伙子安慰我们,放心吧,坐我的车有惊无险,年轻人说得有道理,使我想到了杂技艺人在很大圆筒内壁上凌空骑车的节目,无话可说,既然上了“贼船”,就索性任其摆布吧。于是,勒紧安全带,抓住扶手,吉普车撒欢似地向前冲去。

吉普车酣畅淋漓地在巴丹吉林沙扑腾了7个多小时,下午4时,到达大漠中深处的一个湖泊停下来,湖泊被当地人称为海子,为什么叫海子我不得而知,是否因为沙漠缺水,生活在沙漠里的人渴望有水,就把有水的湖泊称海子呢?也许是吧。

下车时我留意了下,计程器显示,7个小时行程110多公里,这个里程已接近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别看吉普车在行驶中声势如虹,俯、仰、侧、转、颠得历害,其实没有太快的速度。在翻越一座海拔1500米沙山时,吉普车在距200米开阔地带便开始加速,然后冲刺一个300米长的陡坡,可是前3次均在距山头10步之遥时,车轮深陷流沙,飞转的车轮把黄沙扬起数米之高,却无力前行,无功而返。司机一次次放掉轮胎里的气,好让轮胎在松软的沙地上有更大附着力,第四次终于成功登顶,让我空悬了半天的心才落下地。

夜宿沙海

沙漠中乘车,虽惊险刺激,但你还没有真正贴近沙漠,无法感受沙漠的生命体征。因此,进沙漠之前我们便已做出决定,要夜宿沙海。

一个湖泊,被沙山包围,湖泊有百亩之大——能上百亩的沙漠湖泊,在巴丹吉林算是挺大的湖泊了。大漠中的湖泊多为咸水湖,没有清晰的边界,坐在车上观看,湖的四周白花花一片,起初以为是波浪涌岸堆积的浪花,下车近看才知是厚厚的盐碱形成的钙化物,踩上去发出咯咯声响。湖水很浅,浅的湖水下面仍然是白色的盐碱钙化物,水也清净,所以远距离很难辨认湖水的印痕。我往湖边走,我想站在湖边近距离领略湖泊的风采,但脚下粗糙的白色沙泥变得松软,再往里走,脚有下陷的感觉,拔出脚低头看,发现脚窝里立即有水渗出,不敢再近。当时扬尘满天,天地一片混沌,太阳虽然挂在天边,却失去了红日的光辉,像蛋黄掉进淘米水里。加之天色已晚,举目望去,竟还是分不清是水是岸。

湖边生长着几片稀疏植物,我不认识它们,司机小伙帮我指认植物的名字,哪是沙拐枣,哪是沙竹,哪是麻黄等。植物旁边几头骆驼,很疲惫的样子,或立或卧。距湖泊百米处,有一排蒙古包,这是当地牧民专门为旅游探险者而备的,其中的一个蒙古包是我们下榻的地方。

这里住宿条件极其简陋,比露天睡在黄沙上多了个蒙古包和一张钢丝床。这是有致富头脑的牧民的旅游项目,收费昂贵。一切都是自找的,心甘情愿。

黑夜像一张大网慢慢覆盖在苍凉的沙漠上,等天完全黑下来时,才发现,沙漠的黑夜是真正的黑夜:它黑得均匀,黑得密实,黑得彻底,黑得铁板一块,整个天地间竟没有一丝一毫光亮。

沙漠温差大,深秋的夜晚,气温直逼零度。一阵风儿刮过,能感到脚下的细沙在迎风起舞,并发出丝丝声响。身体打了个寒颤,突然感到一阵寒冷,便缩身钻进了蒙古包。蒙古包里一片黑暗,用手机照明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张床,与同伴闲聊个把时辰,有人喊困,便躺倒休息。

我脱下外套,打开铺上一堆厚厚的棉被盖在身上。迅即,一股异味进入鼻腔,让人感觉很是不适。不知这异味从何而来,便用鼻子左右去寻,寻来寻去发现,原来这异味依附在棉被上。细品其中味道,膻腥臭臊苦,五味杂陈,还有很重的骆驼体味。想这棉被大概多年不曾拆洗,又不知有多少进入沙漠之人,用汗臭脚臭烟臭口臭滋润了这被头,不敢细想,遂把自己的冲锋衣塞进被窝,挡在口鼻处。异味虽不能全除,毕竟好点儿,便直挺挺躺在那里等待入睡。

入睡是很困难的。八点钟躺下,这比平时睡觉提前了三个多小时。白天沙漠剧烈行车带来的惊险恐惧历历在目,大脑皮层仍处在极度兴奋中。身边躺着结伴进入沙漠的其他男女,也让我很有些不适,直到午夜仍无半点睡意。

大漠之夜本来可以很静谧的。它远离城镇喧嚣,远离灯红酒绿,远离人间烟火,没有电,没有灯,没有水,没有餐馆,没有通讯信号,甚至没有厕所,只有深沉的黑夜。但这个夜晚有风,风不大,而在大漠之中刮起来很有力度。之前听说过巴丹吉林沙漠有鸣沙之说,就是沙子会发出响声,为什么?当然是风的作用。巴丹吉林沙漠沙粒细碎,被风吹起后相互撞击发出声音。

之前只是听说,这一夜得到了验证。我静听蒙古包外的风声,的确,风声像鸽哨一样锐利。有人称沙漠为沙海,是的,狂傲不羁的风在沙海上无拘无束,特立独行,行走起来特别顺畅,加之无数沙粒撞击能形成袅袅余音,这沙漠之风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酣畅淋漓之中嵌入了音乐的铿锵之美。

沙漠之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失眠是痛苦的,但躺在巴丹吉林的怀抱里失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不但没有痛苦,反而十分惬意和快乐,因为人生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体验。

沙漠景观

天亮时分,风停了,扬尘被风带走了,天空水洗似的干净。沙山的背后泛起一片鱼肚白,慢慢的,天色越来越亮,鱼肚白演变成桔红色,桔红色在不断放大,半个天空都染红了,此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眼前的沙漠涂上一层艳红,如血色般壮观。

当时我异常兴奋,我想放声喊叫,但我没喊,我怕我的喊声扰了这大漠日出的壮美与宁静。我弯下腰,用双手深深插入沙土中,捧一把大自然鬼斧神工得如此精美绝伦的沙粒,抛向空中。此时,在我眼里,细碎的沙粒被上帝赋予了生命,看到有生命的晶莹剔透的沙粒在蓝天下悠悠坠落,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吃了自带干粮,饮下半瓶冰冷的矿泉水,我们上了吉普车。吉普车以进沙漠时同样的方式返程,同样颠簸,同样倾斜,同样剧烈,可我没有了来时的紧张、恐惧与烦躁,我已适应了那种惊险刺激的感觉,我甚至怂恿小伙子把车子开得再狂野一点。

我开始用心欣赏这美丽的沙漠了。

我是无神论者,可我有时会陷入唯物和唯心的漩涡之中,我不相信有上帝,但有时我又仿佛觉得,是上帝赋予神秘力量把大自然雕凿得如此完美。

行车途中,你会发现沙漠景观千变万化,移步即景。

沙漠高山。沙漠高山乃黄沙堆积之物,具有一般山的形状,却又有沙山自己独特的个性。你看,沙漠中奇峰高耸,峰峦陡峭,沙脊如刃。尤其是形如刀刃般的沙脊,从高处观看,蜿蜒曲折,绵绵伸向山顶,没有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杂质,你感叹它的神奇和壮美,你甚至无法想象它是如何被塑造而成的。

一般情况下,沙漠给人以苍茫悲凉之感,但说实话,沙漠也有风情绰约、秀丽可人的一面。这幅照片拍摄的是沙漠的微观部分,一条横线其实是水的平面,下面是倒影,它的婉约也楚楚可人。

沙漠之丘。沙丘最具魅力,一丘连一丘,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沙丘圆润、细腻、光洁,颇像少女的臀、腰、胸、腹、臂等部位,让人目不忍离,仿佛有一只手在大漠中轻轻一抚,抚弄得大漠千般壮观,万般美丽。

沙漠波纹。波纹乃沙漠长发,让沙漠富于灵动之态,这是沙漠之美的神奇之笔。风是沙漠波纹的塑造大师,风用看不见的手在沙漠上描绘出美伦美奂的艺术杰作。同一片沙丘,头天进入沙漠时它呈水波之纹,委婉俊逸,婀娜多姿。经一夜风蚀,第二天则成鱼鳞之状,满山遍野,蔚为大观。

沙漠湖泊。都说沙漠因缺水而生成,在巴丹吉林沙漠恰恰有众多湖泊出现。沙漠年降雨不足5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5000毫米,这样的情况下,有这么多湖泊存在难能可贵,说巴丹吉林沙漠最美,得益于沙漠内近百个湖泊,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大漠之中,被誉为沙漠之“眼”。

沙漠植物。广袤大漠难见绿色,沙漠中忽现绿色,总能让人兴奋不已,在巴丹吉林沙漠,顽强生长着一些绿色植物,赋予大漠以生命意义。返程途中,在一堆高高隆起的沙丘上,居然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的骆驼刺,它茂盛得超乎想象,冠状如太阳伞。沙丘那么雄浑,那么高耸,想象流沙的厚度至少百米之深,哪来的墒情和养份?让人觉得又神奇不可思议。

在吉普车就要驶出巴丹吉林沙漠时,我突然对沙漠生出依依不舍的情愫,沙漠的浩瀚、广袤、博大、恢宏、神奇,让人敬佩不已。仅凭一日走马观花,对沙漠是难以深入了解的,我请小伙子把车子停下来,我要对巴丹吉林作一次深深地回眸,与大漠作个深情告别。

我极目远眺,沙海波光粼粼,此时此刻,不毛的沙漠不仅豪无荒凉之意,而且它层峦叠嶂,气象万千。此时接近正午,色温极高,沙漠在烈炎下成了一派银灰色。一个驼队从身边经过,骆驼背负重物,迈着稳健的步子,昂首挺胸向大漠深处走去,撒下一串清脆悦耳的驼铃声。

猜你喜欢
吉普车蒙古包大漠
我爱我的蒙古包
蒙古包
大漠千年
大漠落日
这是蒙古包吗
台军研制新型吉普车
大漠追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