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中视觉特征的关联研究

2015-12-15 06:24师晟孙荪王书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师晟 孙荪 王书利

摘要:在《构成基础》课程中,研究图像的视觉特征是通过造型构造过程中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形成视觉记忆中对图像的认知层次。图像的认知层次在视觉认知、情感认知和逻辑认知的作用下,需要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即形与色的关联通过近似形匹配近似色、同类形匹配同类色、对比形匹配对比色,以及曲状柔性样式和开放样式的形来匹配暖色倾向性、直状刚性样式和封闭样式的形来匹配冷色倾向性的程序性关联,去理解互为载体的形和色是形成优先传递图像视觉特征的整体知觉性。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形与色的关联过程,就能够使图像的视觉特征在记忆层次和注意引导之间产生协同,在程序关联和知觉关联之间产生匹配,来作用于图像中视觉特征的整体知觉。

关键词:图像视觉特征;形和色关联;视觉整体知觉的优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67-02

一、图像中形状、形态和色彩的视觉特征

图像的视觉特征能够促使视觉识别图像的分类及其所表达的各类意义,因而也使视觉特征的被记忆程度成为体现视觉信息的传播程度。视觉特征中形状、形态和色彩的各自特点虽对图像的认知层次产生一定的意义,但在其所形成的视觉记忆中也能分散观察者对图像视觉特征的整体知觉性把握,所以建立图像视觉特征的注意引导方式,以视觉特征中形状、形态和色彩三方面的程序性关联,即形与色的关联为基础,就能够引导视觉记忆层次去识别情景中图像的视觉特征。

1.图像中视觉特征的记忆层次。视觉记忆系统是由视觉暂留、信息暂留、视觉短时记忆和视觉长时记忆四部分组成。对图像中视觉特征的快速记忆,有视觉短时记忆形成。视觉短时记忆是从情景信息中提取事物的视觉表征,并能够把不同注视点获得的信息进行异同性比较[1]。视觉短时记忆层次有对形状层次的记忆、形态层次的记忆和色彩层次的记忆,以及构造过程中诸多层次的联合记忆来进行双方及各方的类同性和差异性比对,并形成特定的视觉记忆层次,其作用是对视觉特征的认知进行快速的表面化推理。对图像中视觉特征的记忆反应,有视觉长时记忆形成。视觉长时记忆是视觉系统在情景知觉过程中使用以前积累的一些背景信息及空间层次结构[1]。因此,形状、形态和色彩三方面以符号形式存储于记忆,积累成程序化意图来影响情景中的图像知觉。在百度文库中美国心理学家斯库维尔归纳的记忆分类法中,认为长期记忆程度的复杂性大于短期记忆程度的作用。图像中视觉特征的认知包含视觉记忆层次中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共同作用,并影响视觉思维过程对图像中视觉特征的理解。

2.图像中视觉特征的注意引導。视觉记忆层次通过视觉短时和长时记忆的共同作用,来引导对图像视觉特征的注意。一方面,视觉注意度会寻找在视觉记忆层次中出现的类似视觉部分,即符合不同形状、形态和色彩样式所传递出的显性和隐性喻义,再加以主观调节后重新引导视觉的注意力。因此,对视觉特征的注意往往伴随着具有主观经验的视觉注意方式去改变客观经验的视觉注意度,也就是主观意图与视觉注意度之间的调和。如: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亚威农姑娘》,通过主观的分割重组方式把不同视角的内容重建在同一范围内,以“同时性视象的语言”来强化人物特征的表述,从而引导观察者对图像视觉特征的注意。另一方面,观察者对图像中视觉特征的注意,往往也需要关注形状和色彩、形态和色彩、图案和色彩、材质和色彩等的分布状况,来注意色彩是贯穿于其中的关联性连接部分,它是依靠情感因素的主观性来关联彼此的。如:20世纪俄国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在形状和色彩关联方面的认为:红色与圆对应;蓝色与长方形对应;黄色与三角形对应的主观视觉认定,来引导欣赏者对图像中视觉特征的注意。同时,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程度还存在着规则差异程度和非规则差异程度、等量差异程度和非等量差异程度之间的对比现象。对比现象能够使对比双方及各方在对比过程中显示出各自的独特魅力。因此,形和色之间的关联程度需要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程度的对比,来引导视觉注意度一直处于彼此主动寻找适应对方的协同点,那么最后遗留下的差异点也就是引导视觉关注的特殊注意点。

二、图像中形状、形态和色彩的视觉关联

图像的视觉特征在被注意过程中需要形状、形态和色彩三方面以形和色的关联现象,来表达不同形和色的指示内容和识别样式所传递出的信息和意义。因此,形和色的关联成为视觉识别的特定符号,视觉识别中直觉识别和隐性识别的样式造就了视觉指示。视觉指示的明确性加强了视觉特征的整体知觉。

1.图像中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程序关联。视觉指示通过图像中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即形与色的关联在视觉直觉识别和隐性识别的作用下,通过近似形匹配近似色、同类形匹配同类色、对比形匹配对比色的直觉识别,以及曲状柔性样式和开放样式的形来匹配暖色倾向性、直状刚性样式和封闭样式的形来匹配冷色倾向性的隐性识别,来共同构造互为载体的程序性关联,是形成优先传递图像视觉特征的整体知觉性过程。对图像中形和色的视觉认知范围,由点状、线状、面状样式的近似形与色、同类形与色和对比形与色的分类关系,来关注图像分类关系中具象、抽象、象征、装饰样式的特征,从而达到视觉辨识上的明确性。搜狗百科中关于图像分类指:根据各自在图像信息中所反映的不同特征,把不同类别的目标区分开来的图像处理方法。因此,不同形与色分类特点由点状样式的近似形与色、同类形与色和对比形与色,线状样式的近似形与色、同类形与色和对比形与色,以及面状样式的近似形与色、同类形与色和对比形与色的具象、抽象、象征、装饰样式的内容构成。点状样式的近似、同类、对比内容之间的形与色关联,需要点状样式之间标示出差异的各方,去吻合色彩倾向性中冷、暖倾向的色彩关系;需要点状样式之间建立主体构造、辅助构造和点缀构造部分去应对色彩对比效应中的强对比、中对比和弱对比,以此来强化近似、同类、对比关系中形和色的互依性。同时,点状样式在敞开排列方式和封闭排列方式的过程中容易构成线状和面状样式的印象,而由此形成的不同线状和面状样式的印象也容易在彼此之间发生混淆,从而使赋予点状样式的色彩在直觉识别方面认识不清,那么就需要色彩补偿的作用,即在点状样式的排列下方运用色块的衬托,来引导点状样式与色彩之间的关联。线状样式的近似、同类、对比内容之间的形与色关联,需要线状样式中具有公共性符号含义的内容,去符合色彩联想过程中的共性联想,它相似于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瓦伦丁关于三种色彩联想类型之一的大众化共同联想的作用。如:挪威蒙克的表现主义作品《呐喊》,以跳动的曲线和斜线之间的强烈对比作为直觉识别的指示性符号,让人物尖叫的痛苦表情与血红色之间产生隐性识别上的关联,以此达到联想上的共性。同时,线状样式的有序和无序排列所构造的面状印象,也会随着线状样式的指向性和赋予其上的冷暖倾向性色彩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以此让形和色共融为一体。如:荷兰梵高的印象派作品《星月夜》,通过长短曲线的指向性排列不仅带动了面状印象的走向,而且也驱动了冷暖色彩变化的一致,以此共同增强了律动的旋律感。面状样式的近似、同类、对比内容之间的形与色关联,需要面状样式具有的层叠性和卷曲性特点,围合搭建出更多的空间层次。层叠的空间层次让几何风格的面状样式表达出刚性;卷曲的空间层次则让柔性风格的面状样式的边缘,随着边缘线状的延伸性和引导性得到更大面积地扩展。因此,面状样式容易实现形状和形态的转化过程,在长宽高的前后进深度、左右拓宽度和上下延伸度方面进行有序性的层次过渡,包括两方面:第一,在形状和形态的转化过程中由于光影的作用,会让形和色之间的关联也随着光影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调整;第二,在形状和形态的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质感和纹理以及图案的作用,也会让形和色之间的关联随着错视的发生而产生相应的调整。

2.图像中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知觉关联。百度百科中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通过使用一种由小字母组成大字母的复合图形方式,提出整体优先性理论的假设对特征分析的思想,认为知觉系统首先在时间上具有处理整体性质的优先性,才使得视觉在分辨整体性质的任务上不受局部图形的干扰[2]。因此,整体知觉性对接受信息传递的优先作用,就需要加强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为整体识别符号,成为突出图像视觉特征在视觉认知方面、情感认知方面和逻辑认知方面的方式。对图像认知方式不仅需要整体知觉性的优先作用,而且也需要传统意识来维护其中的关联。如:2013年肖世孟在《儒家色彩审美思想研究》中,有古人把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的“观物取象”;有对天色模仿的“天玄地黄”,有绘画“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传统意识中的关联也需要特定格式为代表来显示其意义上的关联。如:戏剧角色中的生、旦、净、丑四行都有固定的脸谱和服饰,丑行的脸谱通常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如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人物在鼻梁上的一只白色老鼠代表奸诈。

同时,图像信息的整体知觉性也让形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联包含社会文化含义的视觉特征。如:张大鲁在2006年《浅谈人类三大文化圈的形色表现》中表示,造型的变化历程以不同文化圈所表现形与色的基本价值观作为前提和依据。有欧洲文化圈的形色表现特征、东方文化圈的形与色表现特征和汉文化圈的形与色表现特征。因此,形和色的关联不仅需要视觉整体识别的需要,而且也需要文化特征的整体表示性。

参考文献:

[1]康廷虎,等.情景知觉过程中的视觉记忆[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2136-2143.

[2]韩世辉.视觉信息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性[J].心理学报,2000,(32):33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