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整合优化外语教学资源路径研究

2015-12-15 06:35农雅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效机制

农雅琪

摘要:整合优化外语教学资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意识到单纯依靠学校的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学校需要构建校内外多样化、多渠道的合作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以保障各种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合作各方的互惠互利。本文探讨了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以及长效机制,旨在整合优化并充分利用外语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合作模式;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33-02

外语教学资源主要指一切有利于外语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包括外语教学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及人力资源等,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可通过多种途径构建起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来实现。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和机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整合优化的模式单一。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院校,长期以来主要注重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单一的校企合作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无法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无法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多种合作模式进行探索与构建。(2)整合优化的机制有待完善。合作模式的单一性,导致“产学研”合作依然存在思路不开阔、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合作教育无法实现“共赢”而逐渐流于形式,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百色学院作为2006年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立足百色,服务广西,对接东盟,面向全国的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以百色起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吃苦耐劳和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因此,如何构建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学院需要思考研究并有效解决的问题。

一、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跳出传统孤立的内部教学,实施开放性办学,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五种合作模式,以实现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1.系—系合作。由于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增加了实用性专业方向的课程,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这需要听取相关系部的意见和建议。新增课程资源开发的最佳途径是有效地利用相关系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则直接聘请相关系部的教师任课,并在实习实训中给予指导。例如: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课,请中文系的教师上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从共有课程出发,系部间还可以共同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

2.校—校合作。学校要打开门、走出去、促发展,利用相关高校的资源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各高校都有自身的资源储备,发展较快的高校资源更加丰富。为了避免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重复,有必要开展校际间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教学科研的层面讲,校际间的合作可以视作系际间合作的更高层面的提升。例如:我院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了“桂西民族文化与译介研究中心”。校际间还可以通过对口帮扶,以访问学者、学历提升等形式实现师生的培养目标。此外,发展较快的高校拥有很多富余的硬件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转赠、租借等形式为缺乏相应资源的高校所用,这也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例如:作为对口帮扶合作单位,我院与广州大学开展以访问学者或学历提升的形式培养人才的合作;广州大学还向我院赠送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及校车。

3.校—政合作。根据政府部门,如百色市教育局、百色市外事侨务办、靖西县旅游局等的工作需要,安排学生开展参观学习、见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协助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做好业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高校根据实际需要邀请政府部门的领导或官员到校针对实习、就业、时事等开展教学或举办讲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师生的时局意识。高校和政府部门间还可以针对合作的内容进行科学研究,以促进合作的深入。

4.校—企合作。根据相关企事业单位,如百色小马哥旅行社、广州年厦大酒店等的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具有对应性的课程,并签订实习实训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按需择优安排就业。高校可以选派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指导,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企业领导或优秀员工到校针对实习、就业等开展教学或举办讲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高校和企业间也可以针对合作的内容进行科学研究,以促进合作的深入。

5.国内外合作。国内外的高校间或校企间均可以开展教学、实践及科研等活动。例如:百色学院外语系的泰语专业采用“3+1”的模式,有一年的时间到泰国的高校,如泰国甲米府的川登喜大学留学,并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践活动;选派英语专业优秀学生到泰国中小学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等等。

通过构建上述五种合作,开展多方合作研究、合作建设、合作育人以及合作就业,在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上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二、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五种合作模式的长期稳定及进一步深入,实现外语教学资源的最佳整合优化,必须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思想的引导。为了营造合作办学的良好氛围,合作各方都应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合作办学对自身发展与获益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支持和配合合作的形成、发展与深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学院可通过召开教职员工会议、学生动员大会以及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舆论阵地宣传各种合作的意义,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也应在领导和员工当中加大宣传力度,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合作办学从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上支持。

2.精神物质的激励。物质激励的目的在于调动合作各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合作成果,如:合作双方的优质人力资源实现互聘互访;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相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教师及理论指导教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他们劳有所得;制订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单位、兼职教授及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宣传报道。

3.资源的共享。无论是硬件资源还是软件资源的共享,都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及合作各方的互惠互利。首先,从人力资源共享角度看,实现了相关人员的互聘互访。其次,从物力资源共享角度看,主要还是硬件资源富余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物力支持。最后,从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角度看,学校与企业都发挥了各自所长,真正的达到了“共赢”。例如:学校提供场所,企业出设备、技术,将企业的车间搬进校园,建设实训室,或者学校选派学生到共建基地实习。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兼顾生产产品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使企业保证正常生产和获得生产效益,学生和教师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4.优势的互补。合作各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优势的互补可以促进合作的形成和深入。首先,从人才培养层面考虑,学校根据需求“量身打造”人才,人才必有可用甚至是急用之处。其次,从科研合作层面考虑,政企为学校提供了研究题材和研究平台,学校为政企提供理论指导。最后,从师资互聘互访层面考虑,领导、专家、名师、优师的互聘互访也是系际、校际间的师资优势互补及共赢。

5.行政的措施。合作各方中的上级单位或部门均可对下级采取行政干预,最常见的形式是下发公文,以期对合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政府相关部门下文监督和指导校政合作。其次,教育局、旅游局、工信委等下文监督和指导校校、校企合作。最后,学校下文监督和指导系际间的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多样化、多渠道的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最大化,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能实现各合作要素的互惠互利,促进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各合作要素只有坚持“共赢”才能长期“合作”,合作的平台才能搭建得越多、越牢固,合作越长久,成果越丰硕。

参考文献:

[1]李艳叶.外语教学资源信息化的生态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73-175.

[2]乔维德.构建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2,(2):47-49.

[3]史航.探索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20):169-170.

[4]韦佳.高职院校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10,(33):227-228.

[5]王丽梅.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议和策略[J].林区教学,2013,(1):21-22.

[6]熊荣生.建立与巩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7,(14):30-31.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