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探索

2015-12-15 06:55陈华谱邓思平吴天利师尚丽李广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陈华谱 邓思平 吴天利 师尚丽 李广丽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同样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水产动物生理学》是高等水产院校和海洋大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深化探索与改革,以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根据《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保障体系及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并提出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20-02

一、引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高等水产院校和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技术和水产养殖专业、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因此,《水产动物生理学》在课程的定位中,要保证本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的优先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度的变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水产动物生理学》作为专业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如果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将影响到整个专业培养计划。因此,展开《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保障教学效果

目前,很多基础课程的课时均被严重压缩,并且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增加,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的排挤越来越严重。课时的减少,导致授课内容的减少,进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系统与完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更难顾及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和研究进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中,通过课堂延伸与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充分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第一,时间的拓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结合课堂的原理,展开对相关知识点的资料搜索及生理现象的理解;第二,空间的拓展。制作微课或课程网站,通过互聯网,随时自学或答疑;第三,兴趣扩展。设立相关的学生科研课题,组成兴趣小组进入实验室,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师资结构的优化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水产动物生理涉及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而且进化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生理的调控差异明显,从而增加了《水产动物生理学》的复杂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对单一研究背景的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水产动物生理学》的师资力量必须优化,联合不同研究对象和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共同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发挥更高效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辅助材料的筛选

因材施教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随着学科的发展与分支细化,应用于《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的教材种类也日渐繁多,但根据目前教材的内容,用于水产动物教学的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主要偏向于鱼类等动物的生理知识,而其他物种的则更多的是点缀性的阐述,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不高。因此,在众多的教材中,需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方向与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需要扩展教师的教学知识面,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增加其他物种的生理学知识,以此来弥补教材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学生在面对较抽象且枯燥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时,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以“灌输式”的方法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传输,将严重到教学效果与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的方式,相互搭配,形成一套灵活使用的综合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引导法

不管是人类还是水产动物,在生理活动规律方面基本是类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水产动物的生理学知识和自身的生理常识结合起来。虽然学生没有学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但通过鱼类的血液生理血液,同样可以知道自身体检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代表的意义,从而将《水产动物生理学》的知识引导到人体的生理常识上来。在更想了解自身生理的欲望驱使下,学生的主体活动将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会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二)比喻法

《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概念较多,内容广泛并且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费力。如果无法理解具体的生理活动过程,那就会被推进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的生理活动,用简单、通识的比喻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运输生理活动很显浅的比喻出来,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例证法

《水产动物生理学》中的生理现象均来自于动物的现实生活。相关的生理活动原理是融会贯通的。通过利用生理学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水生动物的生理现象,增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些鱼离开水为什么很快就死去,而有些鱼离开水很久却不会死去,这些生活的现象涉及到鱼类的呼吸生理知识,因为有些鱼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能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不容易窒息死亡。通过水产动物渗透压调节的生理原理,还解释了海水鱼和淡水鱼之间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不同的现实例子,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比较法

《水产动物生理学》的内容多,概念抽象,记忆的难度大,很容易弄混淆。不同生理活动的产生、发生效益和结束各具特点。如何区别这些类似的生理活动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不同物种的生理活动作比较,获得类似生理活动的共同点和差异,更便于理解和记忆。在学习类似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能够提高理解与记忆的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生理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较多、理论较深,加上学习的对象是相对陌生的水产动物,与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这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学习难度。要真正教好这门课程,除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与理解能力,教师更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提升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灵活性特点,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速度快等优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图片、动画和影视,将抽象的生理学原理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有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约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增加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内容。因此,在开展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强大的网络资源,认真准备授课课件,将生理活动中的精细结构宏观化,静止过程动态化,抽象的概念直观化,用精彩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實践教学是生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巩固和充实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应的《水产动物生理学》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水产动物生理学》实践教学不但要目的明确和可操作性强,而且教学设计要合理并具代表性。根据学科的培育目标和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要符合理论课程的知识要点,并利用教学的实验动物应该是常见的水生模式动物;采用先进的生理学信息采集系统,代替传统的刺激电极、记纹鼓和打印记录仪等。计算机辅助的生理学信息采集系统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信号收集准确及描述形象直观,便于观察记录与结果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

实验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性格,将积极主动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相互搭配,形成4~5人的实验组,培育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增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利用课题上所学的水产动物生理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兴趣,通过网络资源或文献查阅,自行设计小型的生理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动手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水产动物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细化分支和相关理论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务必要保证其基础课程的地位,并在课时和师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及知识的日新月异,该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的发展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其中,通过整合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使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改革模式的关键,同时并结合多媒体授课和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生理学知识和创新能力。本文根据《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出的教学改革策略,后续会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我说你做讲策略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