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12-15 11:44高昆杨叶昆康仕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高昆 杨叶昆 康仕林

摘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企业也需占据一席之地。无论何种模式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要素。笔者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评价等几方面论述建构“2+0.5+0.5+1+2”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有利之处。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10-03

一、建构“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酒店业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分化,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缤纷的发展前景。也许正是由于我国酒店业发展前景喜人,酒店管理层把酒店服务的具体工作看得非常高、大、上,认为酒店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半年的培训才能上岗。因此常常把职业院校的岗位认知实习拒之门外,基本不接受短期实习学生,这无疑为学校培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了很多难度。为此,笔者通过走访企业,结合我院酒店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了“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本土,通过“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为云南省高星级酒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岗位服务技能、能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具备一定的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能力,适应酒店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5+0.5+1+2”的内涵是:学生在校三年共六个学期,第一个“2”是指第一、二学期,前两个学期主要是在校进行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这期间也会安排学生到合作酒店参观和认知实习;第一个“0.5”指第三学期的前半段,这段时间学生通过理实一体方式在校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第二个“0.5”指第三学期的后半段,把学生放到酒店的具体岗位上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短期实习。“1”是指学生在第四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即能帮助他们巩固前面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又为后期理论学习降低了难度,有利于突破知识难点,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个“2”就是最后一年即五、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重新调整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且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对接。为此,我院派出了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将调研成果汇总后形成我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出台后我们又特别邀请能够代表酒店业各种声音的专家组成的酒店管理专业专家论证组共同研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标准,专家组一致建议首先确定酒店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逻辑关系,再来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为培养人才服务,人才的标准最终以能力为体现。如何培养学生具备酒店管理所需要的能力?专家组通过分析把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四个学习领域构成,具体是:公共学习领域(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述、体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领域(酒店管理概论、旅游概论、酒店经营管理实务、普通话口语表达)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领域(酒店前厅运作实务、酒店餐饮运作实务、酒店客房运作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英语、酒店服务礼仪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课程拓展学习领域(客源国概论、茶艺、调酒、民歌演唱、旅游商品及导游促销、食品营养卫生、酒店财务管理、酒店政策法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会展服务)和公共课程拓展学习领域(秘书学基础、中国饮食文化、插花艺术、形体训练等)、实践课程学习领域(酒店岗位认识实习、专业综合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通过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首先,在新生入学伊始,在新生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专业认知教育、酒店实际工作岗位参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因我院与厦门意飞旋酒店管理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合作协议,所以对酒店专业学生的管理我们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即组织学生学习酒店文化、酒店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用企业文化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用企业规范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参照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学生评价方式和奖惩制度。同时邀请酒店职业经理人定期到学校进行酒店管理文化宣講、服务理念、服务意识讲座,通过这种管理方式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又通过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作为酒店人员的行业自豪感等基础能力。同时还通过学生活动,如生涯人物访谈,要求学生利用第一学期寒假对从事酒店业的不同层次人群进行访谈,开学后提交访谈报告并在班内汇报;在第二学期举办职业生涯导航设计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管理能力四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内实训,当地酒店企业短期认识实习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对客服务、团队合作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为检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每年我们都会选派学生参加全国或云南省组织的各种技能竞赛,如礼仪大赛、导游服务技能比赛、餐饮技能比赛,通过竞赛并获奖既检验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了憧憬。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来实现,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顶岗实习环节是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载体。它们最终都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课程都采用一节理论一节实作的方式,而理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常控制在10~15分钟内,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主要是示范、操作、总结,通过讲解-示范-操作-总结学生掌握要领后,在下一节的实作课上学生分小组开始操作练习,练习过程中组内同学还可以通过相互纠错的方法达到提高、加深印象的目的,可见90分钟的课堂教师仅有20分钟的时间讲课,其余时间全部由学生把控,真正实现了现代教学法的新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1.鼓励年轻教师学历深造。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学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高学历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学校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

2.鼓励教师向“双师”或“双师素质”发展。我院每学期都会选派教师进行为期4~6个月的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行业培训,以获取行业专业资格证书,对有工程师职称或职业证书的教师,学校认定为“双师”或“双师素质”型教师,并通过课酬得到体现。

3.采取“内培外训”方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内培”即学校通过邀请国家教学名师、行业或领域专家到校讲学。“外训”即利用寒暑假将教师送出去培训;平时通过访问学者将教师送到省外高校学习或用互派教师方式到兄弟院校学习;借助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让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让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各级技能比赛,比赛与其说是学生的竞赛倒不如说是比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实时指导学生比赛是对教师最直接和最快的一种提高。

4.政策保驾,经费保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发表论文。凡申报课题的无论申报成功与否都有经费支持。对发表论文的,根据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师资相对其他专业较薄弱,为加强师资力量,保障稳定的师资队伍,我院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资源库对每位教师专门做了详细记录。针对每学期开设的课程特点,聘请适合的教师教学。另外还不断更新资源库,凡了解到昆明地区酒店管理方面的专家,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该专家的详细资料,并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并录入资源库。同时,我们将兼职教师资源库进行分类,一类是兼职专任教师,这些教师既有酒店工作经历,又能胜任教学。这类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对实训课的指导会非常到位,聘请他们主要承担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既是行业专家又是行业管理层。这类教师日常事务繁忙,不能承担具体课程,每学期我们会邀请他们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知识讲座,通过管理层的视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确立他们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

2.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为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兼职教师的薪酬待遇作了明确规定,也对兼职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旦承担教学任务,管理必须与校内专业教师一样严格教学、认真备课、严格管理学生、严肃课堂纪律等,如有违反,按教学事故相关规定处理。

(三)酒店管理任课教师的选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保证,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组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院特别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聘用要求:一是院内承担理论课和部分实训课的教师必须专业过硬、业务能力强且有到企业锻炼的经历;二是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聘请酒店对应岗位的管理人员担任;三是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任,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具体工作的指导、实习期的安全。我校教师负责跟踪学生实习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心理、思想出现问题学生的工作,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因有学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期的管理,免除了企业的很多烦恼,如频繁跳槽、企业用工荒,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得到保障。

五、考核评价机制

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才是学校和企业都满意认同的呢?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一卷定终身、一俊遮百丑”的考试模式,教师是轻松了,可企业能答应吗?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于管理的意义。因此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尤为必要。

(一)专业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考核

专业课程考核由理论和实作构成。理论考核可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口试、笔试、小组辩论、书面报告等;实作考试采用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目标考核主要是指学期末的实作考核;过程考核是每学完一个工作任务即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便于任课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心中有数,又可以督促学生,使其无法偷懒。为杜绝实作课评定标准不一致问题,学院要求教研室凡有实作考试的课程必须依照行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制定统一考核评价标准,要将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要点提炼出来并量化,使其形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考核评價标准。

(二)实践课程的考核

实践课程主要是酒店岗位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认知实习。酒店岗位认识实习的考核由答辩、书面报告、小组汇报组成;学生通过短期的酒店岗位认识实习,返校后要提交书面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汇报他们所看、所做、所想及未来的打算和目标,针对他们的汇报,专业教师现场向他们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专业综合认知实习由酒店指导教师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构成,每一个评价点各有侧重。酒店指导教师评价侧重于专业,而同事的评价更注重其为人处事,自我评价是从专业、做人、做事等方面综合的评价。由于专业综合认知实习要求学生要把酒店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三个岗位都要轮流实习一遍,学生每在一个岗位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同事都要给出评价,所有岗位每一方给出的评价的最后平均分才是学生最终的综合实习成绩。但每一个岗位给出的评价都要对学生作及时反馈,这对学生的促动将会非常大。

(三)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自己在学校两年学到的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进行复习和巩固,而对善于总结的同学来说是提升和升华。这个环节对学生能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还能够告诉学生他们在这个行业中能走多远、多高。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我们采用了由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同事和学生自己多方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每个评价者不能在实习结束后简单地给被评价者定等级,下一个评语就了事,必须从始至终每月按被评价者岗位表现、完成工作情况、与同事相处情况等综合评价。其中企业指导教师和同事评价各占30%,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评各占20%。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而不同的评价体要按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企业指导教师应按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工勤与工作表现、技能操作与绩效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要根据企业的反馈、学生每周的实习小结、个人观察结果综合评出评价结果。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任何一方只想得而不愿舍,这种合作只可能是一单子买卖既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愉快。因此酒店业的管理层应分析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并为他们搭建怎样的平台留着他们。同样的,校方也应为企业着想,根据企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计划,把学生安排在企业最急需用人的时候实习,这样便皆大欢喜,校企合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宋佳佳,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12)14-19.

[2]谭璐,校企合作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3):84-85.

[3]何景连,侯宪君,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J].华章,2013,(28):157,1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国发〔2014〕19号.

[5]贾皎,袁金彦,校企融合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4).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