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015-12-15 15:43王小增杨久红曾辉龚昌来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8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

王小增 杨久红 曾辉 龚昌来

摘要:本文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产业为导向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就业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高端新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44-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各地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4][5]。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工厂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广东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党建为保障,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1年开办以来,逐渐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1.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EDA、通信原理、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矩阵代数、概率和随机过程、傅立叶分析数学知识,通过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学生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工作,以及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

2.测控系统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三、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总体目标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重点,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做大优势产业(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培育新型业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新一代空间信息等)、突破高端环节(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规模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术性质决定了急需高层次人才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尽早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

四、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为契合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形成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要着力点是:以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为基础,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专业方向。它的主要思路是:以本专业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研究方向为基础,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让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同时这还可以让测控系统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2.建设内容。①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论证,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办法;同时,组织论证并确定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需开设的课程,确定各个相关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学校安排新开的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的进修、学习;同相关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本专业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完善、整理在高级别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专著。③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为更好地进行以高端新型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办法,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进修,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强化、优化本专业职称结构;同时,引进相关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弥补师资的不足。④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考察并购买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实验设备,在原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教师从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研究所需的科研仪器,满足教师科研需求,实现科研、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安排学生到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实习,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现场意识、生产意识、工作意识;安排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技术报告,让学生提早介入生产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员和实验设备优势,开展和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办学,扩大本专业在广东地方的影响力。⑤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学校强化教师在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争取高级别的科研立项,在高级别专业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加强校企联合,教师紧密贴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展科研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本专业在广东地方企业中的影响力。教师在进行科研的同时,让一些高水平的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中来,提高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以用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更好地联系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⑥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将现有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试题库、多媒体课件、重难点分析等进行整合上网,实现资源共享。⑦巩固教学成果。学校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争取获得较好名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就业提供保证。学生在参赛的同时,能够提高我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专利。

通过改革和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通过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就业的要求,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毅.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16.

[2]张国云,李文,李宏民,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90-92.

[3]耶晓东.某高校信号处理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25-27.

[4]徐科军,黄云志.以科研促进DSP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94-96.

[5]李晓峰,周宁,李玉柏.建设特色专业与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3):108-121.

作者简介:王小增(1973-),男,辽宁绥中县人,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设计,机械结构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