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教学模式创建方法刍议

2015-12-15 19:36张东春
新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经验交流课外阅读交流

张东春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精读课文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课文体系。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略读课文却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按精读课文的讲解模式来教学略读课文,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部分教师将略读课文视作无关紧要的篇章,教学时一带而过,从而未能发挥略读课文应有的功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状况,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性质与功用缺乏深刻的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略读课文虽然是小学语文课堂的补充,但它却是学生应用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是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就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模式而言,较为常见的有方法迁移模式、问题导读模式、任务阅读模式、比较阅读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其教学目标或者说教学追求却是相通的。首先,略读课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主。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意图,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略读课文则训练学生应用阅读能力,它是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的基础。其次,略读课教学模式主张差异化阅读。略读课文相比精读课文而言,弹性较大,它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身的喜好展开阅读活动。再次,略读课教学模式是沟通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中介,它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略读课教学模式有许多种,但在创建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必要的方法。笔者以为,最为常见的有四点:转变教学观念、鼓励自主阅读、注重经验交流、拓展阅读内容等。以下,笔者就这几种创建方法进行简要的阐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之所以在以往的略读课教学中会出现略读课文“精读化”或“忽略化”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偏差。这种偏差既表现在教师对略读课文的认知上,也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主体性的理解上。因此,构建略读课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重新界定略读课文教学课堂的主体,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身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辅助者;其次,教师课堂地位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缺失,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例如,在任务教学模式或问题引导模式中,通过分配阅读任务以及提出阅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略读活动。比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课外阅读,搜集一些关于秦朝的知识,为课内阅读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要充当好学生略读环节中的问题解读者的角色。略读课文通常较长,学生在阅读中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问,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

二、鼓励自主阅读

如前所述,略读课教学模式的最终追求是培养学生应用阅读方法的能力,因而,在略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其自主阅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略读兴趣。略读课文通常安排有导语,教师可以通过对导语的形象化或问题化来培养学生的略读兴趣。比如,在《火烧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火烧云》优美的导语用画面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更为直观形象的影像资料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课文一方面是学生应用阅读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它训练的是学生归纳总结、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自主阅读是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创建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培养好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注重经验交流

交流是阅读过程的必要环节。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的交流能够分享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经验、阅读技巧等,达到共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略读课教学模式的创建中,也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经验交流。就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言,教师要转变以往那种“传道授业”的教学姿态,将自身定义为学生的“朋友”,通过平等的对话来诱导学生,用诱导式的交流来启发学生。这种经验交流往往是一种单向交流,是教师的阅读经验流向学生的过程,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从交流中获悉学生略读过程中的不足与长处,为进一步的交流奠定基础。例如,在《七月的天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精读文章《桂林山水》等与学生展开对话,共同讨论写景式散文的特征,诸如描写方式、写作顺序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中引入小组教学法。比如在任务阅读模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如探究文章的主旨大意、篇章结构、重点语句等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在阅读环节中相互讨论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型交流,它能实现不同学生阅读经验的共享,从而整体提升略读课文的阅读效果。

四、拓展阅读内容

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之外,还肩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而阅读则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手段。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它是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因而,教师要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中,拓展出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空间。首先,教师要做好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的比较阅读,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略读课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后布置任务等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最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教学中的任务之一。教师可以在略读课文教学环节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的运用以及网络资源的调动,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精读课文相比,二者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但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只要我们在转变教学观念、鼓励自主阅读、注重经验交流、拓展阅读内容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创建新的、更适合学生的、有效的略读课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新城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交流课外阅读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经验交流 南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2013年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登
更 正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