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遇售假风波

2015-12-16 05:35法人董毅智
法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售假假货阿里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董毅智

阿里再遇售假风波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董毅智

阿里频繁被指控售假,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环境及监管特点息息相关。打假自然是必要的,但不应是阿里一家的战争,需要国家、政府、民众各个层面的全面参与

据5月25日媒体报道,全球著名奢侈品公司、法国开云集团旗下多个奢侈品品牌,近期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起诉阿里巴巴,称其在知情情形下帮助造假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假货。

诉讼中提到,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家卖出的超过2000个假冒GUCCⅠ包单价仅2~5美元,而正品包的零售价为795美元。开云集团一并提出了索赔禁售令的请求。

诉讼还称,即使在被明确告知该商户销售假货之后,阿里巴巴仍继续允许假货的销售,共谋生产假货。他们希望阻止阿里巴巴销售假货,并获得损失赔偿。根据规定,这一赔偿可能达到每件假货2美元。根据诉讼可以判断出,此次被“攻击”的阿里平台,为B2B国际站和速卖通。

这已经是开云集团第二次起诉阿里,早在2014年7月,开云集团控告阿里巴巴故意售假。而两周后,开云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和解并保持再次起诉的权利,开云集团撤销诉讼。

针对开云的再次起诉,阿里系纷纷回击。先是阿里集团正式对外回应称:“开云集团单方指责并无依据,希望双方携手共同有效推进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方面还严正回应称,阿里旗下AE(速卖通)等国际商品交易平台从不生产商品,上述指责并无任何依据,将保留后续相应法律行动的权利。

其次,阿里巴巴安全部总监倪良则认为,当涉及假货纷争时,合作比对峙公堂有效得多。倪良称:“如果这些品牌愿意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那么会更有效地取缔假货的存在,而不是对阿里巴巴进行起诉。”

更有马云在韩国首尔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对此隔空喊话称,对于被开云集团旗下奢侈品制造商指控“令人遗憾”,马云表示,“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找到解决办法,才是更好的做法”。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阿里仍希望以和解方式解决问题。

根治假货难上难

阿里一直备受假货控诉的困扰。去年完成ⅠPO上市至今,阿里被指责没有做到有效的遏制其网购平台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犹记得,年初的时候阿里与工商总局之间关于网上售假的交锋也是此起彼伏,这也导致美国律师事务所对阿里提起了诉讼,认为该公司在上市之前并未向投资人披露有关“假货风波”的真实详尽的信息。

而就在上月,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向美国贸易代表署和美国证监会投诉,称阿里为全球最大的售假平台之一,该司打假举措不得力。还建议将淘宝网重新列入“恶名市场”名单。阿里售假风波愈来愈猛烈,更是近期阿里股价大跌、投资人纷纷抛售的一大诱因,股票连续五个月大跌,市值缩水970亿美元。

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售假风波,笔者客观地讲,阿里也不是没有努力,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打假投入: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购买产品检测其真伪上花费了人民币近1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将达到人民币1.5亿元。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打假方面投入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打假处理: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涉案金额近6亿元。

本栏目特邀主持人

吴汉东

法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本刊顾问委员会委员,本栏目特邀主持人;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6年5月26日下午,与郑成思教授一起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打假技术:据悉,阿里安全技术人员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数据抓取与交叉分析、智能追踪、大数据建模系统等技术,将假货从10亿量级的在线商品中捞取出来。开发的文本识别引擎将关键词过滤升级为语法语义分析,同时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取代了人工搜索和经验判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排查平台,对全网10亿级的商品数据进行全量检索和处置,支持多达60个维度的组合条件筛选,每天消息处理量2亿以上。阿里还在采用新技术打假,推出了类似二维码(构成一个正方形的条码,能够被智能手机扫描和读取)的新符号,如果阿里巴巴的线上卖家提出要求的话,这种难以被复制的符号将成为商品标签的一部分,以确保商品为正品。这项技术由以色列初创企业视觉码(Visualead)开发。今年1月份,阿里斥资500万至1000万美元入股视觉码。两家公司均表示,该技术眼下免费向卖家提供。

打假机制:阿里目前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阿里集团安全部在内部被戏称为“神盾局”,是一支涵盖“安全技术、数据挖掘、专案打击、品牌合作、消费者保障、投诉受理、商家教育”等数十项重要职能的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团队。阿里巴巴明年还将追加200人进入打假团队,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有效精准打假。此外,阿里巴巴还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4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负责配合进行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等。其中,神秘购买抽检制度中“神秘买家”志愿者最受关注。2014年前11个月,阿里巴巴针对消费者投诉、时令商品、政府公示等重点问题,通过“神秘买家”共开展购买鉴定62783批次,涉及食品、保健品、服装、鞋类、小家电等28个行业。阿里还成立由独特的品牌商组成投诉审核机制,虽然这个机制会增加假货下架的时间。

打假不是阿里一家的战争

然而即使如此,阿里仍然无法解决售假问题, 从而遭到外界的种种质疑。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打假绝不是阿里一家的战争。任何打假的行为,都不仅仅是阿里一个公司的行为,应当是国家、政府、民众各个层面的全面参与。虽然阿里自称在打击假货上的花费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但在售假的红海中,仍然只是小小水滴。唯有用开放的心,接受全民的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售假的顽疾。

其次,打假必须要依法。现阶段我国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因为电商的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相关立法迟迟未出台,更有甚者,出台后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司法执法层面存在巨大的困难,打假需要依法,打假需要司法,打假更需要执法。只有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才是真的在打假路上步入正轨。

最后,打假本质是创新的缺失。笔者曾经多次撰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打假,其实是整个社会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具有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当我们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公司,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换代时,我们蓦然发现,原来我们30年急速的发展中缺失重要的一环——创新能力的缺失,但这也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任何国家在腾飞的过程中都有如此的阶段,美国、日本、韩国等都经历过,缺失不可耻,落后不可怕,最无奈是没有创新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投入,更要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淡定地成长,正如很多企业家心中所坚持的:其实我只是想从容地做一个好产品,一个百年老店!

阿里的被诉,正是这一切的映像,当整个国家产业的模式无法改变时,我们也无法苛求阿里能够独善其身,未来的日子,这样的诉讼会更多。但绝望中有希望,每一次改变,都是为将来积攒力量。明天,我们会听到更多中国企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维护自主创新的消息,相信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猜你喜欢
售假假货阿里
云上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假货地图
奢侈品假货是正品的6倍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网购假货现象调查四成用户对假货“忍了”
把老妈整成“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