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以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2015-12-16 01:06姚晓洁冀凤全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实践能力

姚晓洁,冀凤全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以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姚晓洁,冀凤全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园林植物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是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安徽建筑大学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从整合优化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体系、师资“植物”实践能力强化和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三方面,探讨改革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重要物质要素之一,其景观功能和经济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软质”植物要素作为景观生态环境的调节器,在生态环境改善、减噪降噪、水源涵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高速发展和需求,安徽建筑大学2001年开设了园林专业,在风景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安徽省属高校唯一土建类大学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针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充分利用建筑与规划学院的“硬质”工程专业优势,“软硬结合”、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改革、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园林植物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风景园林教育关键内容之一

1.1 园林植物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是时代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是当代首先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土地景观破碎化、水域系统瘫痪、植物栖息地受损、城市景观特色消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给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园林植物实践能力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1]。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紧紧围绕美好安徽建设,以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生态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表现之一就是随着生态园林环境建设的需求,时代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园林生态实践能力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2]。

1.2 园林植物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在迅速增强。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家(省级)园林城市、美好乡村、城乡统筹、绿道、水域保护规划、棕地修复等领域的建设,都需要对生态的尊重。作为培养行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中园林植物类课程的合理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完善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必然与之相适应[3]。

现代城乡建设是一个集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行业,解决的问题和服务的对象也远远超越传统的城市范畴。在我校土建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园林植物类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土建类的教育工作者应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从社会现实需求出发,确立以园林植物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社会需求,改革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培养高质量、实用型土建类专业人才的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主干学科方向有: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等,以上几个方向都与园林植物要素密切相关。风景园林职业能力需求对于园林植物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园林植物教育在教学的相应环节必须做出调整和优化。

2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有待整合优化

安徽建筑大学经过近15年的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教学实践,形成了具备良好的风景园林植物基础和规划设计能力的“软质”教学团队。在我校实践、应用型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风景园林专指委本科教学指导规范为标准,经过2006年、2011年及2015年三次重大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实践体系构建逐渐完善,其中实验教学环节关于园林植物的土壤(物理、化学属性)、气象(温度、湿度、风、降水)单元在风景园林植物基础、景观生态学等课程体现;实习教学环节关于园林植物(植物识别、生态习性、植物应用)、生物生态(生态因子认知、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单元在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植物应用、景观生态学等课程强化;同时在设计教学环节,尤其在课程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和毕业设计(园林设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单元的园林植物要素实践内容进行优化。但在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体系依然存在课程专业覆盖广度不足、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部分重复或衔接不紧,理论知识强调而忽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矛盾,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依然缺失[4]。如何适应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需求,形成安徽建筑大学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和体系,对培养“软硬兼施”实践能力较强的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教师园林植物工程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工科办学特征明显,新进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博士、硕士学位为主,大部分教师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和景观知识功底深厚,教学和科研思维较为活跃,风景园林专业科研方向明确系统,园林现状、动态了解较为前沿、清晰。但由于大部分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从学生走入教室,实际园林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在风景园林植物“工程”标准化、风景园林实务以及工程管理等层面参与较少;目前,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还没有实施,风景园林专业规范刚刚颁布,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在“数量”和“工程质量”两方面的建设任重道远。

2.3 学生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机会相对缺失

园林植物类课程属于应用、实践课程,涉及的课程繁多、实践综合性较强,同时更新速度较快,社会对其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风景园林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当今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实践需求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历。目前,在我校现有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园林植物认知基地、实训场地等类似场所、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明显。此外,园林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主要依赖于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习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缩水”,教学综合实践效果不明显。

3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3.1 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整合优化

园林植物材料在风景园林建设要素中,数量和面积最大,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是构造室外景观空间形态的核心[5]。进一步强化园林植物和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整合风景园林植物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系列课程;进一步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还应该强化、整合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技术为主要目标的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准确识别(风景园林植物认知),适应范围(园林植物生产和供应),生态功能(生态要求和种间关系)、空间特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应用特点(园林植物观赏及应用)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以综合运用园林植物的基础知识,具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植物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园林植物要素调查识别、规划、设计、造景等综合素质[6]。

3.2 教师园林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

风景园林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为更好的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规学院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建造师(一级、二级)”考试,同时对35岁以下年轻教师进行 “工程实训”培训,促进教师的“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素质。通过“联合培养”、“借用外脑”等方式,一方面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多渠道引入工程实践师资资源,尤其景观规划设计院所、风景园林公司等校外教学基地的“外资”引入,加大教师园林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建设。

3.3 教学实践平台提升

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安徽省风景园林专业提升计划为契机,加大风景园林实验、实习(实践)等教学条件建设,扩充学生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气候学、水文学等方面的相关实践基础知识;从风景资源、环境、生态、植物、材料、工程层面多角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学习。强化园林植物综合认知实习、风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过程中的园林植物实践能力培养。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接触专业教师的“实际” 项目,积极参加各类风景园林学科竞赛,接触最新风景园林领域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各类实践平台,从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表达知识、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

4结语

当今的现代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对风景园林学科提出新的使命,遵循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发展客观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大土建优势,通过对现有我校的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提升,逐步完善办学条件,突出风景园林综合性、实践性特色,优化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进行师资园林植物工程实践内涵建设,促进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素质教育培养[A]. 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10-713.

[2]姚晓洁, 冀凤全. 景观学专业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3-95.

[3]冀凤全, 赵茸. 工程导向的土建类景观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 中国园林,2011(7):35-396.

[4]邵锋,包志毅,宁惠娟,等.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7(2):96-98,101.

[5]胡绍庆,陈波.工科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园林,2009(10):66-68.

[6]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72-74.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24);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2012jyxm373)。

作者简介:姚晓洁(1979-),女,安徽省蚌埠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5)03-0082-03

On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of Practicing Garden Plants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s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YAO Xiao-jie,JI Feng-q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The ability of practicing garden plants is one of the crucial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actice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ar system of the garden plants courses, it has been explored to reform the practice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and the exploratory discussion has started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faculty’s ability of practicing “garden pla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plants;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实践能力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