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的权力关进笼子,让它更合理地流淌

2015-12-16 11:05任红
中国三峡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明史稻花大堤

把水的权力关进笼子,让它更合理地流淌

又到汛期。

司马迁在《河渠书》中曾言:“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从夏而今,凡几千载。水之利害,意也远矣。防洪、水运、农田水利,甚至军事国防,水是文明史上的大主角,水与人的关系也是文明史上最重要关系的一种。水并不像抒情诗人一厢情愿的比喻——母亲;更多的时候,水更像一位震怒的暴君,不羁的浪子,任性的孩童……人所能做,就是把水的权力关进笼子。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水才会呈现出它静美、宽仁、容忍和善意的一面。无论是圣如禹王,霸如杨广,功如潘季驯,败如钱四娘,巧思如李冰,聪颖如苏轼……他们所做,无非就是把水的权力关进笼子,让它们为人所用,让它们更合理地流淌。

水德即为道德。举凡跟水相关项,必涉及巨大,耗费国帑甚众。然而,即使投入巨大,也常会有无功而返的可能。如果国库本就单薄,治水兴利亦更多艰。故而才会诞生郑国这样思量“疲秦之计”的工匠,岂料结局是只延韩数岁之命,却令秦关中千里沃野。不过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尚属孤本。有时则会因糜费巨大,主事官员遭人诟病倾轧;此间因涉及利益巨大,亦有以身犯险的贪狼,致陷囹圄者众。所以,把水的权力关进笼子之时,亦当将人的权力关进笼子。

但治水本身又需要给官员足够的自由度,让他及时得到钱粮、人力的补给。如果朝廷处处掣肘,错过天时地利,也只能令人扼腕。遍览水利史,官员的心寒,无奈的喟叹,两难的取舍,并不少见。所以举凡涉水事项,国主的胆识,大臣的才具,官员的良知,人心的归向,缺一不可。故而,若“筑堤无学理之研究,守护无完善之方法,官吏无奉公之才德”,亦难功成。

1998年,长江流域曾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洪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当时的抗洪亲历者孙志禹先生曾经对我说,他抵达洪湖干堤抗洪一线时,正值傍晚。站在大堤顶上,放眼远眺,堤外是天水相连,一片汪洋,几乎望不到对岸;回首一看,堤内的洪湖市华灯初放,已是万家灯火,远处的田野,微风轻抚,掀起层层稻花的涟漪,一片静谧祥和。可这灯火、这稻花大部分都在脚下,因为大堤的高度约与五层楼房的高度相当,堤外汹涌而至的洪水水位,刚刚好与在堤顶垒起的、及于胸高的、单薄的编织袋子堤相平。堤内的家园,就靠这风雨飘摇的大堤和子堤保护,随时都有一泻千里的危险,广大人民命悬一线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最近常读水利史。读史本身或者并不能给人直接的生活助益,但会有某种东西悄然沉入血管,在生命中静静燃烧,成为理解世界的一个方法或者角度。

猜你喜欢
文明史稻花大堤
花垣县“稻花鱼”养殖管理技术研究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稻花飘香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稻花(小说)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遗址
从不抱怨的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