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徐冠华院士谈自主创新

2015-12-16 08:34陆文墨
卫星与网络 2015年6期
关键词:原始性卫星科技

+ 陆文墨

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徐冠华院士谈自主创新

+ 陆文墨

徐冠华院士不但是中国遥感与地理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又曾是一位科学家出身,领导全国科技工作的政府官员。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徐冠华家中,听他阐述了对自主创新及新科技发展的宏观见解。

徐冠华院士的家,在北京一个宁静而整洁的社区里。宽敞的客厅里,散落着各种新近出版的科技与哲学书籍。

徐冠华对新科技发展及其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前瞻,让我们又享受了一段受益良多的采访时光。

“自主创新是近些年来科技界和经济界极为关心的话题,自主创新的成败不但意味着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也决定了中国在国际产业大分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徐冠华担任科技部长期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组织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至2020年)的制定工作。谈及这段时间的工作,他记忆犹新,反复强调纲要中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方针,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为什么徐冠华对自主创新如此重视?记者阅读了徐冠华的多篇讲话和文章以后,发现有几个词汇反复出现,频率极高。人们说,词频分析可以体现讲话人对一件事情的重视程度。那么,徐冠华关心的都是哪些问题呢?

一 原始性创新

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徐冠华对原始性创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阅读他的文集,可以发现原始创新这个词汇被反复提及,甚至在一次讲话中会出现很多次。

“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领域做出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从而推出创新的成果。它不是延长一个创新周期,而是开辟新的创新周期和掀起新的创新高潮。”徐冠华解释道。

然而,对当今中国的原始性创新现状,徐冠华并不满意。早在2001年,他就发表了题为《原始性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的讲话,痛陈我国原始性创新严重不足的现状及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不良影响。

在原始性创新中,基础研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徐冠华举例说,“量子理论的诞生,促进了集成电路和激光器的发展;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的问世,导致核技术的形成,带动了原子能的应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奠定了全新技术——生物工程的基石。”由此可见,能不能有效推动和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否繁荣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二、尖子人才

如何才能做好原始性创新,徐冠华有很多意见和著作,但他强调最多的是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人才。

徐冠华反复指出: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经有一个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但参加这个项目的博士中,80%最后选择了出国。如此结局,即使项目取得国际先进水平,意义何在?为此,徐冠华深感痛心。他说,国家要把发现、培养和稳定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第一战略任务,要横下一条心来,参与国际争夺人才的竞争,全力创造一种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尖子人才成长的环境。

徐冠华特别留意小单位、小人物中可能出现的人才。他说,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成就,75%来自不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听到这里,记者联想到,徐冠华本人当年就是一位留学归国的青年尖子人才。也许,他也从切身体会里归纳出来了这些看法,尤其是其中的具体细节和认知高度,对今后的人才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发现、培养和稳定人才,并不等于给待遇换成果。徐冠华曾经著文指出,自然科学的发现与发明,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基础研究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方面的复杂问题,选题的多样性、发散性是必然的。所以,要给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人以更加宽松的环境。

徐冠华与顽皮的外国小朋友合影

三、宽容失败

徐冠华强调的另一件事是创新文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适合创新?徐冠华对此做了长期而坚持不懈的解读。

采访徐冠华的过程中,我们听到更多的另外一个词汇,就是“宽容失败”。他说:“基础研究是一项风险性比较高的事业,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他曾经说,“我们现在鉴定科研成果时,评价结果最低也是国内先进水平,再就是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几乎没有遇到过哪个项目失败。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技术探索的客观规律。因为既然是探索,就意味着有可能失败。”他认为,加强原始性创新必须先鼓励冒必要的风险,并宽容可能的失败。

谈到这里,记者更是感叹,航天事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航天应用产业除技术风险之外,还要面对市场经营上的风险。这可以说就是双重的压力。然而,我们最经常听到的却是“失败不起,没有退路”。一方面,我们可以深深理解航天人的不易,一方面,我们也很感叹,这是不是必然就促使了技术队伍选择保守的路线,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创新的原因所在?那么,无论上级主管机构还是投资界,是时候抱着宽容正常失败概率的态度来管理和推动涉及整个航天的基础研究以及原始性创新。

四、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正在艰苦攻关的东西,国外早就搞出来了。这在工程技术领域是常见的事情。能引进的话,那么到底还要不要自主创新?

徐冠华在十多年前就明确指出:“创新与引进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通过外资带来的技术与市场竞争压力,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而国内技术创新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资投入的技术起点。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自主创新的突破,可以打破国外垄断,迫使外商在引进技术、销售产品时大大降低价格。徐冠华举了两个例子:“863”计划重点支持的某型号信息安全项目成功后,美国企业把8.3万美元的加密卡降价到了1.2万美元。而中国相控阵技术雷达的某项关键技术突破后,俄罗斯把敏感技术的转让价格降低了70%,还大大提高了所转让技术的水平。其他领域,这样类似的案例也很多。

对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徐冠华一直给予高度关注。某些行业引进多年,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却做得很差,有的企业几十年不变,不思进取,徐冠华对此深感痛心。他强调,单纯地引进技术不能代替自主创新,技术和技术能力是有本质区别的概念。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

徐冠华在英国伦敦塔桥留影

五、企业和企业家

徐冠华强烈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担当技术创新的主体。

早在1996年,徐冠华就曾发表讲话,希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要求发挥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和核心地位。徐冠华认为,民营科技企业在决策机制、资产运营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内部分配机制上,都具有竞争优势,而民营科技队伍中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大多是科技人员出身,个人素质和精神品德都比较出色,推动着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创新,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因此,他多次撰文并发表讲话,认为国家应当在资金、政策、管理等方面,大力扶植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徐冠华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国家应当予以扶植,特别是实行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政策尤为重要。他还提及了美国的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认为这项计划在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采访中,他谈到两个创新企业的案例,都在深圳。其中一家叫大疆公司,是世界民用无人机技术的领导者之一,这家公司只用了几年时间,现在已经占据了世界四轴无人机市场的70%,而且得到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众多高科技精英的追捧。另外一家公司叫做光启研究院,徐冠华非常感叹:就几个博士啊!几年时间,发展迅速,现在已经上市,市值很高。光启研究院研制的超材料用于高空飞艇的高强度纤维织物蒙皮研制,这些飞艇可以用于高空通信中继等多种用途,带动了中国商业近空间飞艇的发展。

徐冠华总结说,深圳在自主创新领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主要原因就在于,深圳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六、遥感与小卫星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卫星遥感事业的专家之一,徐冠华一直对空间技术保持着高度关注。

徐冠华在国外留学期间,致力于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回国后从事的许多科研工作也直接应用了卫星遥感图像。因此,他对卫星、对航天的发展非常熟悉,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例如当下正在兴起的小卫星,就得到了徐冠华的高度评价。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卫星遥感应用的专家之一,徐冠华一直对空间技术保持着高度关注。他说,加快发展空天技术,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需求。从保障国家未来的发展出发,我国必须在空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空间信息技术是空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技术。

徐冠华一直坚持认为,中国要做好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就要拥有自己的遥感卫星,不可能靠外国的卫星图像支撑中国遥感事业的大发展。他以印度作为例子,印度1997年9月印度发射了IRS-1D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到了6米,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推动了印度遥感行业的大发展。

徐冠华对小卫星更是情有独钟。他说:“十五年前我做科技部部长的时候,科技部就提出发展小卫星。”

相比大型遥感卫星,小卫星具有成本低的突出特点,还可以通过组网,缩短重访周期,提高遥感观测的灵活性。当时,国内小卫星技术还不成熟,科技部和英国萨里大学合作,发射了北京一号小卫星。现在看来,北京一号非常成功,卫星和地面站总共用了不到两亿元,小卫星设计寿命5年,但实际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出色完成了使命。负责运营北京一号的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一号成功的鼓舞下,融资发展了北京二号小卫星,更是证明了小卫星的优势及其市场前景。

对此,徐冠华评价说,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卫星服务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良性发展,是对航天技术民用化及市场化的成功探索,这在当今业界是很难得的:“民用的卫星遥感技术,其制造、应用和服务应当在企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运行,应当在竞争当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改进技术,不断提高效率,形成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徐冠华说。小卫星在产业化方面是个非常好的探索,成本低,应该进行企业化运作,在市场竞争当中成长。

在遥感应用领域,小卫星仍在高速发展。徐冠华强调说,目前国外公司研制发射高性能小卫星组网,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重返周期很短的小卫星遥感星座。面对小卫星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及国外小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更要大力发展小卫星,航天部门应该在提高中国遥感小卫星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小卫星成本,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身是市场竞争自负盈亏的产物,这说明市场竞争完全可以造就出一批最好的、最有竞争力的公司和产品。

徐冠华参观实验室

徐冠华会见外国友人,谈笑风生

徐冠华的夫人抱着外孙和外孙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记:在采访的最后,记者看到徐冠华的客厅里摆着一台四轴的无人机。徐冠华笑着说,这只是一个儿童玩具,是女儿从国外带回来的。他的外孙女动手能力非常强,经常让徐冠华这个爷爷颇为感叹。确实,对新技术、新概念的培育,要从娃娃开始。这或许就是这位科学家、院士、科研领导在用细微的方式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言传身教。

猜你喜欢
原始性卫星科技
miniSAR遥感卫星
静止卫星派
传播与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像到场
科技助我来看云
视频侦查物证检验技术探讨
略论信仰与无知的层次
科技在线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