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马钱(汉佉二体钱)的文化谱系及新发现

2015-12-16 23:56戴建兵
丝绸之路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

戴建兵

[摘要]和田马钱(汉佉二体钱)是国际学术界自从其面世以来一直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其学术研究史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和田马钱的文化谱系,并首次披露了近年来中国新疆和田马钱新的集中发现,对其中的和田马钱新品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和田马钱(汉佉二体钱);文化谱系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4-0005-07

一、和田马钱学术史回顾

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神秘、古老的中亚成为西方探险者探索的热点,大批珍贵历史文物被发现,其中包括和田马钱。1874年,英国驻殖民地印度旁遮普省的官员道格拉斯·福赛斯爵士来到新疆,目的在于与新疆的阿古柏政权建立关系,其在途中收集了大量中亚文物,两年之后,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展出了这批文物,其中包括2枚和田马钱,由于钱文为汉佉二体,故又称汉佉二体钱。这两枚钱币为打制铜币(当时误认为铁制),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和田马钱面世记录。

随着这次历史性的发现,外国探险家陆续发现和田马钱,包括法国的杜特雷依、英国的道尔夫·赫恩雷、俄国的彼得洛夫斯基和奥登堡、日本的大谷光瑞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其于1900~1916年组织的三次新疆考察共收集和田马钱187枚,均藏于大英博物馆。1929年我国学者黄文弼在西北科学考察活动中收集到1枚,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藏的11枚是由日本人手中接收,近年来又有所发现,上世纪时和田马钱绝大部分流失在国外。

和田马钱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制约和田马钱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久远,文献稀少;二是钱币本身历史久远,钱文模糊杂乱。

早期和田马钱的研究者多是钱币的发现者和国外专家,如福赛斯、斯坦因、克力勃等,而近几十年中国学者也有一些成果面世。“中外学者共发表论文或专著40余篇(卷),1971年,苏联学者捷马尔发表《关于汉佉二体钱——和阗双语钱币的断代问题》。1984年,英国学者克力勃发表《和阗汉佉二体钱的归属及贵霜年代学的关系》……这两篇论文堪称目前学界和田马钱研究的代表作。”①

在钱币学研究方面,目前对和田马钱研究最为透彻的是克力勃,他著有《和田汉佉二体钱》。②文章将和田马钱依钱文的细微差别分为13种样式,其中小钱8种、大钱4种,区分的标准有钱文读序、佉卢文书写、汉字小篆写法的差别等,分类详细、合理,是目前研究和田马钱的基本框架和分类基础。并对钱币上的铭文、符号、重叠打压的情况、钱币的发行顺序、计重和单位进行分析,对其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结合历史文献对和田马钱的发行时间进行了梳理。

最早对和田马钱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人赫恩雷,他依据和田马钱小钱汉文的差异分为5类,克力勃分为了13类,两者对照如下:

中国钱币学界的文章介绍了和田马钱新的发现。如王永生《汉佉二体钱中的珍品》③介绍了1枚由和田文管所工作人员采集于苏力塔木沙漠的和田马钱,是枚小钱,中间图案为骆驼,因和田马钱以马型图案居多,按克力勃的分类,有骆驼者仅两种,故此枚钱币十分珍贵。陇夫《和田地区文管所藏汉佉二体钱》,④ 以存于和田文管所的4枚和田马钱均得自洛浦县的农民和市民手中,确定了3枚钱币的类型。刘文锁《安迪尔新出汉佉二体钱考》,⑤对南道安迪尔河夏羊塔格遗址发现的1枚和田马钱进行了钱币学分析,为克力勃分类的第十二型。朱悦梅《新疆古代铸币及其遗物之发现》,⑥列举了19世纪末期以来在新疆发现的古代钱币,包括和田马钱、于阗汉文钱、龟兹五铢、高昌吉利钱等,因文章发表时间较晚,对于新近发现和田马钱的情况进行了补充,如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田地区文管所等所藏的和田马钱,这些钱币在之前的记载中未曾出现。

另外,苏晔、刘玉荣著《佉卢文与和田马钱——谈谈汉佉二体钱》, ⑦由钱币上的佉卢文,引出对佉卢文的介绍及对钱币文字的解析,并附有大钱及小钱的钱样。

张先忠的《和田汉佉二体钱》⑧、蔡杰华《新疆钱币博物馆馆藏珍品介绍》⑨对和田马钱进行钱币学和微观历史研究提供了帮助。陈财经《从新疆出土的古代地方钱币看中西货币文化交流》,⑩认为和田马钱、龟兹文钱等,反映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区位特征,是东西方货币文化交流的见证,文章认为和田马钱是新疆本地铸币中最早的一种,从计重和铸造方法上分析了和田马钱是如何体现中西融合的。

在货币史方面的研究,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和田马钱的铸行年代及铸造者,几十位中外学者发表的文章不下40多篇,人言言殊,其中夏鼐先生1962年提出的铸行年代在公元73年班超征服于阗以后至公元3世纪末佉卢文在塔里木盆地不再通行之前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而关于铸造者,最多的主张是六位,最少的则认为仅有一位,莫衷一是,但都认为币上佉卢铭文记载的是古代和阗国统治者(国王)。

日本学者榎一雄在其《论所谓的“汉佉二体钱”》中,对之前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了梳理:11

福塞斯、嘎德奈尔、坎宁汉、斯佩奇特及其他学者提出和田马钱为大夏国的第二十位国王赫尔摩耶(斯赫尔摩耶)制造。拉考皮尔提出大钱是由赫尔摩耶和其同盟者贵霜国王邱就却铸造的,小钱中,无佉卢文的被认为是月氏在其未与大夏—希腊人发生关系时铸造的。布歇认为,从铭文字体上看,最早的二体钱属于西汉时期,下限不会到东汉时期。布兰克观点认为这些钱币由班超发行。赫恩雷的观点则认为马钱是公元70~200年间受中国统治的于阗王发行的。怀特海德的观点是钱币出土于和田,为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铸币。斯坦因认为马钱的年代下限到东汉末期以后。羽田亨提出于阗钱币是在中国统治下发行的,年代在5世纪前。德微利亚认同松田寿男的观点,于阗钱币与中国统治没有关系,年代在5世纪前。它们与陈朝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发行的“六铢钱”有关系,年代与宋明帝泰始元年和梁朝(502~556年)有关,这期间“朱”与“铢”通用。托马斯认为马钱是莎车(叶尔羌)的塞种钱币,时间是公元1世纪,或可以更远追溯到于阗王俞林时期(25~55年)。拉考皮尔认为大钱是由贵霜国王邱就却铸的,月氏(贵霜)受过汉文化的影响,而邱就却是铸有汉—夏钱币的大夏国王斯赫尔摩耶的同盟,这种钱币肯定是在贵霜与大夏国中的希腊人之间的商业贸易中使用的,铸造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0至公元前30年之间。英国学者赫恩雷在《中亚古物收集品》和《中亚古物博物馆英国收集品中的印—汉二体钱》两文中阐述了对这些钱币的研究结果:认为钱币所涉国王名称有五个,二体钱上的骆驼和马像(面右)表明了公元前50至公元80年间的毛乌斯阿吉斯及其后来属于旁遮普的斯基泰和于阗等国王之间的特殊关系。钱币是公元70~200年间东汉统治于阗时期铸造的。布歇认为这些古钱币属于西汉时期,不可能是东汉时期铸造的。因为王莽以前的西汉政权一直统治着新疆地区,王莽之后有65年的时间独立或受匈奴支配,后来才被东汉征服。斯佩奇特认为钱币大概是于阗国王奉大夏王之命铸造的,或者它们是在印度-大夏都城使用的国际货币。托马斯《汉佉二体钱》认为所谓的和田马钱不是于阗钱,而是莎车钱币。

大英博物馆的克力勃发现了在贵霜钱币二次打制的和田马钱,而确认其发行于公元1世纪。“有四枚汉佉二体钱显然是在其它钱币上二次打压而成的。其中一枚原来的图案还十分清晰。这有助于对和田马钱时代排列。这是一枚十型钱币,在它正面图案下清楚地显现出了五型钱的背面文字。另外三枚是三、四、六型,它们是在希腊化印度王赫尔默乌斯的铜德拉克马钱的仿制品上二次打压的,这种仿制钱一般被认为是贵霜王邱就却的钱币。把这一情况与前面关于铭文的分析联系起来,就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汉佉二体钱与贵霜王国的崛起属于同一时代,这一时代当在公元1世纪。” 12克力勃得出的结论认为和田马钱是直接模仿贵霜钱币的,时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

林梅村对西域考古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他是目前中国对佉卢文及和田马钱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多篇有关佉卢文及和田马钱的学术文章,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佉卢文书及汉佉二体钱所记于阗大王考》13和《再论汉佉二体钱》,通过佉卢文书及和田马钱上铭文对于阗大王进行解读,从钱币的铸造年代入手,考证于阗大王的真实身份,钱币文字与佉卢文书及文献的相互比对,找到可以断定和田马钱铸造年代的信息。他认为和田马钱佉卢文汉译应该为“大王、王中之王、太上秋仁之”。铸造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175年于阗王安国尚在位时;下限不晚于公元220年于阗王山习业已继位的年代。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和田马钱所记于阗大王名为秋仁。在位时间为公元175~220年之间,期间犍陀罗语和佉卢文传入于阗,此时铸造了和田马钱。

孟凡人《于阗汉佉二体钱的年代》14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和田马钱的形式、渊源、社会背景、年代进行了重新讨论,对和田马钱的年代进行了再次考证,研究了大钱与小钱发行的先后顺序。孟凡人《汉魏于阗王统考》,15对西汉至北魏的于阗王统进行探讨,列举了大量文献,因和田马钱上佉卢文有于阗王的铭文,将钱币铭文与文献两者进行相互考证,为和田马钱年代判断提供了途径。他认为和田马钱应打制于公元3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之间,其中有“都尉”铭文的钱币造于270年之后,没有这类铭文的钱币在此之前。

二、和田马钱的钱币文化谱系

研究和田马钱,我们可以从其承载的中西两种源头文化及当时复杂的过渡文化探究。

钱币文化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钱币的制造方式,二是钱币上的文字,三是钱币上的图案,四是钱币的重量及其背后的度量衡,五是币材金属。

(一)希腊—亚历山大帝国

古希腊的货币文化是西方货币文化的发源地。早期希腊货币文化的起源地在西亚的一些地区,但很快,希腊文明就将这种文化的主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古希腊货币以图案见长,神像、英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货币的主要图案。制造方式为打制,重量单位为德拉克马,币材多为金、银、铜。

东西方货币文化的交流的动因离不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他从公元前337年开始控制了希腊,三年后东征,先后攻下了叙利亚、埃及、波斯,翻越兴都库什山,公元前327年到达印度河流域。在这里亚历山大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不得不撤回到巴比伦。不久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就烟消云散了,可希腊的货币文化却从西方来到了东方。亚历山大大帝的钱币对世界钱币文化也产生了让后人难以估量的影响,钱币世界出现了希腊化时代,并影响了世界钱币的历史。

古代西方钱币的生产方式是手工打制,每枚钱币都有独特的特征。制造钱币时,先由雕刻师将青铜或铁的印模反向雕刻并固定在铁砧上称为表面模。背面模是带有手把的打制器,加热的钱坯放在表面模上,然后将背面模置于其上锤打,生产约5000~10000枚钱币后,表面模会损坏。背面模一般雕刻的是城邦的象征、行政长官的名字、符号花押等,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背面模与一个表面模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发现表面模长期连续使用的情况,从而揭示钱币之间的关系,探求发行者的情况和当时的历史。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时候,他的帝国从埃波若斯到印度河有24个造币厂,生产不同类型的金、银、铜币。这些钱币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第一个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公元前320年前后,当托勒密成为埃及的统治者时突破了希腊传统,钱币图案原由神和神话传说中的神人结合的英雄占据着的,但是现在却换成现实的统治者——人。他开始用身着大象头皮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代替了过去钱币上的标准图案海格拉斯,尽管托勒密还是将亚历山大大帝比为酒神——希腊传说中印度的征服者狄俄尼索斯。而且让亚历山大头上顶着小卷曲的公羊角,这意味着他的父亲是众神之王宙斯——阿蒙,而不是其亲生父亲菲利普。实际上宣告亚历山大也是神,而托勒密王朝被这个神保佑,托勒密将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体从运往马其顿的途中抢了下来,将其埋于亚历山大城。

不久,莱西马库步托勒密的后尘掌管了相当于今天欧洲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富庶海滨城市地区。和托勒密一样,其钱币上也出现了一幅美妙的亚历山大大帝像。和托勒密钱币上的肖像几年就多次更换不同,钱币上的亚历山大大帝肖像在他任地方官和建立王国以后一直没有更换(公元前281年结束)。

大约在公元前305年,塞浦路斯海战之后,胜利者安提柯和德米特里宣布称王,很快德米特里放弃了亚历山大大帝钱币的所有类型,改用全新设计并刻上了铭文(钱币属于德米特里),这种最初的变化是在与托勒密的竞争下激发的,托勒密大约同时称王,德米特里使用亚历山大肖像钱币的仿制品,在钱币上刻上自己的肖像,并且刻着公牛角。牛角是宣布德米特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海神波塞东的亲戚,他开创的先例是将一个活着的统治者头像打制在钱币上。这种影响快速而持久地在希腊化钱币世界里泛滥。后来泛希腊历史上无论以何种形式拥有独立王国或造币厂的人都无法抗拒此种诱惑。16

(二)希腊—巴克特里亚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率军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巴克特里亚,进而征服索格狄亚那(粟特),确立了希腊马其顿帝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亚历山大迁来大批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建了四个城堡,东征途中留驻了3500名骑兵、10000名步兵。客观上推动了希腊马其顿人与巴克特里亚人的融合。

公元前323年帝国瓦解。巴克特里亚在内的亚洲大部分领地归由前巴比伦总督塞琉古统治,史称塞琉古王朝(也称塞琉西王朝)。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中国史籍《史记》、《汉书》、《山海经》称该地区为大夏。《隋书》、《北史》和《唐书》作“吐火罗”。《大唐西域记》作“睹货逻”。塞琉古在中亚建立了更多的希腊人定居点,大力推动当地的希腊化,巴克特里亚成为希腊人在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前250年,随着塞琉西王朝安条克二世去世,王朝摇摇欲坠,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总督狄奥多特宣布独立,建立了希腊—巴克特里亚国。首都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

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王系为狄奥多特一世、狄奥多特二世、欧提德姆(也译作攸提腾,原为粟特总督,后杀狄奥多特二世),及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德米特里一世(约公元前200至前185在位)即位后,利用印度孔雀王朝衰落之机,先后将喀布尔、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的版图。至公元前2世纪70年代时,王国的版图东起恒河中游流域,西至波斯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锡尔河,达到鼎盛。

公元前3世纪以后,巴克特里亚城市经济繁荣。据历史遗物上的铭文研究,希腊语是王国的官方语言,而希腊字母被用来标写或改写本地方言。

希腊—巴克特里亚钱币继承了古希腊钱币传统的打制法,钱面打制希腊—巴克特里亚诸王,并有各种印戳。钱背打制希腊诸神,文字为希腊文,铭刻国王的名字。以银币为主,铜币为辅。重量以德拉克马计算,保持了塞琉古原有的规格:1德拉克马重4.4克,4德拉克马重17.5克。第一位国王狄奥多特一世的钱币,正面为其头像,头戴发帻,两条束带飘向脑后。背面是希腊神话中站立的宙斯,左右两边希腊铭文“国王—狄奥多特”。此后国王都制造这种模式的钱币。欧提德姆、德米特里一世的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希腊的赫拉克勒斯。

公元前171年,欧克拉提德斯一世通过政变取得政权。其钱币品种丰富。钱币正面有戴头盔、戴发帻的半身像。有些币的边廓有圈珠图案。钱背图案为持戈双骑士,为希腊神狄俄斯库里兄弟。钱背希腊铭文“伟大的国王—欧克拉提德斯”。欧克拉提德斯二世的钱币,背面改为站立的阿波罗。钱币上这种戴头盔和带发帻的国王图案,对后来印度—巴克特里亚诸王钱币产生很大影响。

(三)印度—巴克特里亚

公元前170年,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派大将米南陀越过兴都库什山逐渐占领了西北印度。德米特里死后,米南陀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公元前150至公元前135年,其疆域深入至印度恒河流域,包括旁遮普的大部分地区,东至新疆南部喀什地区。西方史学家称为印度—巴克特里亚。

印度—巴克特里亚钱币制造继承了西方希腊传统的打制法,同时融入了印度传统的压印制造艺术,钱型不但有希腊传统的圆形,也有印度传统的方型,重量仍以德拉克马计算。但重量规格要小于希腊—巴克特里亚,1德拉克马重2.4克,4德拉克马重9.8克。和流行于这些地区的印度印记钱币的重量非常接近。钱面打制希腊王头像,钱背打制希腊神像,钱面有希腊式各种印戳。同时继承了传统的印度神文化:大象、背瘤牛(难提圣牛)。材质以银、铜为主。钱面为希腊文,背为佉卢文。

米南陀的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多数钱币图案车国王只戴发帻,少数钱币上有带头盔似的帽子。希腊铭文为“伟大的国王,救世主米南陀”。铭文趋向复杂,成为印度—巴克特里亚钱币的固定模式。钱币背面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左手举神盾,右手举雷电,周围是佉卢文,文意与正面相同。这种钱币也有一种钱背是坐在椅子上的大力神像。米南陀王还铸有另一种印度式方型的铜币,钱面是戴头盔的米南陀头像,四周是希腊文:“伟大的国王,救世主米南陀”。背面是长有双翼的胜利女神奈基站像,右手平举着象征王权的光环状的王冠,四周是佉卢文。后来阿波罗多图斯二世,也发行与米南陀非常相似的钱币。从文字看,因为所有北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钱币只用一种文字,只有希腊人越过兴都库什山以后才在钱币上打制希腊文和佉卢文两种文字。

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一种音节字母文字,由252个不同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一般用草体。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 “佉卢虱吒”是梵语的译音,原意是“驴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后来又在西域流行,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佉卢文使用时正是佛教发展时期,有许多佛经是用佉卢文记载,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随之消失。此后任何地区与国家再未使用过,且未演变蜕化为其他的现行文字。佉卢文约和印度的婆罗米文出现时间相近,但婆罗米文字在印度和东南亚的许多文字中派生,佉卢文没有后继文字,最后被婆罗米文字取代。

印度—巴克特里亚的钱币,集中反映了希腊外来文化和西北印度的本土文化,并把这两种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四)印度—斯基泰

公元前141年前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不仅直接导致了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的灭亡,同时也揭开了北方和东方民族进入巴克特里亚的序幕。丝绸之路上所有民族,都经历过种族遗传学的改变过程,或是吸收过新的、首先是异族的成份,或是归属到其他异族中去。巴克特里亚因之也就成为了一个周边民族的“大熔炉”。进占、灭亡巴克特里亚的游牧部落是斯基泰人四部。来自锡尔河北岸,他们占据巴克特里亚以后所建立的国家在汉文文献中被称为“大夏”。

斯基泰是游牧民族,据中国历史学家考证源于敦煌,后迁徙至新疆伊犁河流域,而国外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源于西伯利亚西部。公元前78年左右,一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塞人部落,受外来民族的攻掠,越过新疆和帕米尔高原,向南迁移,逐步占领了印度—巴克特里亚的领地。斯基泰最早的王是毛厄斯酋长,在他的率领下打败了印度—巴克特里亚最后一位君主赫尔缪斯。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栖霞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国际交换生:一封文化交流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