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2015-12-17 09:05刘大明李春月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全民

刘大明 李春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阜新 123000)

辽宁作为我国体育大省,群众体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由于辽宁省各城市之间经济水平、气候环境、城市体育特色等因素不尽相同,因而很难在形式、内容上选择完全一致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从整体上科学进行“区域特色+模式”划分,才能使各市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发展。该文对辽宁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合理定位不同区域的群众体育形式和内容,优化构建辽宁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对促进辽宁省群众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辽宁省14个城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管理学、体育学以及电子期刊网等与该论文相关的研究资料,为该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该论文根据研究需要走访并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明确研究重点与方向,拓展论文的研究思路。

1.2.3 问卷调查法

表1 辽宁省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数据统计(N=286)

表2 辽宁省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方式调查数据统计(N=286)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辽宁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问卷,进一步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后,以14个城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场所、广场、俱乐部为问卷发放地点,选取300名群众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所调查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现状

辽宁群众体育的组织机构可分为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三类。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在管理上基本都采取由上至下的领导网络和横向沟通体系管理模式,即从省、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层直接纵向管理和横向沟通的机构管理运行网络体系,形成了完善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激励等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各级层中又细化了各部门职责、任务和分工,使各级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能协调控制的系统。

2.2 辽宁省群众体育开展现状

2.2.1 辽宁省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龄调查

调查的总人数是:286人。17岁以下:20人;18~40岁:74人,41~65岁:144人;66岁以上:48人。41~65岁年龄在调查者中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是50.35%,18~40岁年龄次之,所占比例是25.88%。根据我国提出的最新年龄分段划分标准:7~17岁为少年,18~40岁为青年,41~65岁为中年,66岁以上为老年人。从调查中可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以青年和中年人为主,呈现出低年龄段和中高年龄段相对较高的态势,少年因为忙于学业因此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参加身体锻炼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加强少年和老年人体育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2.2.2 辽宁省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方式

辽宁省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向(见表1),其中增强体力和健康,解除疾病等生理原因居首位(占71.33%),“散心解闷、消遣娱乐”与“缓解压力、疲劳”为了精神情绪的修养和改善等心理原因分别占45.11%和22.03%,为了美容、减肥、健美体型的人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占23.43%)。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视体育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以扩大朋友圈来参加体育活动的占22.73%,此外还有为了家人身体健康陪同锻炼的、闲暇时消磨时间的各占11.54%、7.69%。

从表2可以看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有:参加社区、辅导站俱乐部集体体育活动的分别占19.58%和16.43%,与朋友一起锻炼身体来联络感情、增强友谊的占25.87%,与家人一起参加锻炼来相互监督拥有强健体魄的占5.94%,个人单独练习太极拳、太极扇等项目的占20.98%,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锻炼的占6.64%,选择其他体育锻炼方式的占4.55%。

2.2.3 辽宁省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发展现状

通过走访调查,目前辽宁省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例如每年元旦的迎新长跑、百万市民上冰雪、世界行走日、冬泳、滑雪、漂流等活动,规模大、有影响、示范性强,以重点带全面,以精品推普及,推进辽宁省群众健身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自2013年以来,借助承办全运会的东风,省政府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体育名片,并在全省推广大连全国足球城、丹东全国毽球城和阜新全国篮球城的创建经验,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如今,鞍山、抚顺的乒乓球城,锦州的羽毛球城,本溪、辽阳、葫芦岛的武术、太极城,铁岭健走城等知名度大幅提升。

2.3 辽宁省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现状

目前,辽宁省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乡、村(社区)5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各市先后提出了全民健身“十个一”工程和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十百千万”工程。14个市都建设了一场三馆一中心,共安装健身器材11.3万件,城市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0%,建设的43个全民健身中心、96个体育公园、601个健身广场、15709块健身场地都已经投入使用。全省共建有261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依据体质监测结果,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和俱乐部的兴建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了便民的服务,推动了辽宁省群众体育队伍的扩大,十二运的成功举办在促进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优化了全民健身路径,扩宽了群众健身的平台。

3 辽宁省群众体育整体发展模式构建

3.1 构建科学的群众体育锻炼平台

合理地定位不同区域的群众体育形式和内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居民社区和市民广场资源,增设必要的健身器材,普及全民健身、体育锻炼意识,以促进群众体育运动普及化、规模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运动场所的需求,不断拓宽群众健身发展渠道。建立特色体育节,届时举办多样化的群众体育活动或比赛,鼓励全民参与,倡导共同科学健身的理念。同时,以各市民广场为平台,定期组织多样性、趣味性的体育群体活动,切实做到群众体育日常化、持续化、创新化、多样化发展。引导群众自主走出家门,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让科学健身真正服务于民、为民所用,这也是体育精神的延续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平台

基于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区域的优势,带动辽宁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加快辽宁竞技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人们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底蕴,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辽宁以此为契机,各市开发特色体育产业,进一步加深辽宁在全国的影响力,开发辽宁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旅游平台,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在原有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呈现辽宁旅游新形象,为辽宁旅游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大力开发各市体育旅游市场,如本溪水洞、关门山、沈阳故宫、北陵古城、大连老虎滩、金石滩发现王国等星级旅游基地等。

3.3 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平台

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水平需要相关政策的激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体育组织俱乐部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优化并加强各类群众体育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强化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效开展。

增加优秀运动员和普通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在球类运动项目特别是单人隔网对抗项目中,在比赛休息时间或比赛结束时,可以举办运动员与群众之间的友谊赛,让群众真正走到竞技体育的世界中去,增加普通群众对高水平体育技术技能的了解,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运动热情;同时,加强群众体育运动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运动员与社区和学校的交流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传播优秀运动员的正能量,更好的教化、培养广大群众。同时这也倡导了一种使人身心愉悦、均衡发展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竞技体育在真正意义上“回归”于大众。

3.4 构建网络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平台

“互联网+体育”融合多元化发展模式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网络体育信息的资源共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充实着整个互联网的内容,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体育信息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构建符合“辽宁特色”的融单位—社区—俱乐部—网络为一体的立体式、层次式融合共生多元化发展模式。建立一个有多种功能的互联网信息调控平台,由多个体育单项“虚拟社团”组成,每个“虚拟社团”都是一个完整的子系统,其中包括六大模块:成员管理、BBS、资源共享、场地设施信息模块、广告发布、总管理。并在“互联网+体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系统平台中加入评估程序,并且通过这一程序对群众体育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互动,自上而下实施政策,自下而上反馈政策的搜集意见,以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快速便捷准确。

4 结论

辽宁省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竞赛活动内容丰富,体育基础设施充足,体育法规制度规范,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夯实的条件。在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中,应积极构建科学的群众体育锻炼平台、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平台、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平台、构建网络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平台,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保证辽宁省群众体育长盛不衰。

[1]杨桦,王凯珍,熊校正,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21-726.

[2]邹师,齐维毅,丛冬梅,等.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概况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40-42.

[3]蓝东兴.试论我国群众体育的问题、支点及其对策[J].黑河学刊.2011(8):206-208.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全民
全民·爱·阅读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