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中的兴趣式社交

2015-12-17 08:20哆哆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交友陌生人社交

文 哆哆

移动互联网中的兴趣式社交

文 哆哆

作为移动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创业领域之一,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移动社交经历了陌陌上市、《无秘》崛起和《友加》被封等几个大事件。总的来说是单纯的“陌生人”式社交逐渐遇冷直至没落,但随之而来的以兴趣聚合的人群引导了新的社交APP发展方式。那么2015年,当以“无秘”为主题的APP没落之后,这类以兴趣交友的APP有何看头?

饱和的主流与不饱和的非主流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30日,《手机QQ》的累计下载量42.86亿次,稳居下载量排行榜首位,《微信》以27.85亿次的累计下载量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QQ空间》,下载量为14.16亿次。《新浪微博》以12.34亿次的累计下载量排在第四位,第五位的《陌陌》下载量为4.3亿次。此外《百度贴吧》、《人人》、《腾讯微博》和《YY》等APP累计下载量均在亿次以上,《易信》、《开心网》、《米聊》与《来往》均不足亿次。

但在同时,一些走“偏门”的社交APP也得到了不少的关注——这一类APP以“现象级”为标签,往往在几天时间内就获得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下载量,但在热闹过后,这一类APP大多数逐渐消声匿迹直至消失。从2014年至今,曾经火爆过的产品不少,比较典型的有《猜么》(猜图约会)、《探探》(互赞照片即可聊天)、《比邻》(语音聊天)、《回声》(音乐分享)以及各式同属性交友APP。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独立的“非主流”APP走兴趣式社交路线外,大部分主流APP,诸如《手机QQ》,《来往》等都在扩展单独的兴趣社交渠道(这也是“非主流”APP死亡的一大原因:内容被重合)。

对于基于弱关系的陌生人社交来说,共同的兴趣点是破解陌生人最初交流的尴尬的利器。

最佳互动并非人与人,而是同类型

相对于通讯比重较高的《微信》来说,陌生人交友更注重“敲门砖”。陌生人交友讲求的是“缘”字,缘分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这一类APP就是将兴趣独立,不同的爱好变得直观可见。某个同样的兴趣,某首都喜欢的歌,或者是某本都喜欢看的书,都能成为交友前提的“敲门砖”。所谓兴趣式社交,也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走出的“话题性”路线。

当然,社交并非单纯指成功交友,而应是聚合于相同话题下的信息交流。比如在去年作为现象级产品之一的《秘密》,可分属为八卦、吐槽或者树洞一类,这类APP主张“不交友,就玩虚的”,文字背后谁也不认识谁,但相同话题相同心情之下,聊天也很畅快。再比如《回声》这一类“以音会友,音乐即是心情”一类的APP,听音乐也分不同,用户当时的心情、喜欢的曲种均有所区别,不同频道关注度自然大不一样。

不同于《手机QQ》和《微信》一类的一对一通讯,哪怕是朋友圈这种“晒”生活的圈子依旧不够,因为内容太过碎片化。而兴趣式社交APP则是“平台”化明显,往往是渠道单一、话题准确,一个帖子成百上千的人参与讨论,信息较之前者更为聚合和精准。这个类别的一个典型是《豆瓣》中的兴趣小组,不论兴趣多么刁钻,小组里的话题永远集中且不缺人气。另一个典型作品是一款去年年末上线,叫作《画家圈》的APP,从名字就很容易看出来,这款APP就是专门为画家准备的。可以说,这样的APP会成为画家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交友平台,在这里,画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亿万画友面前,并且随时随地管理作品;还能与众多同行碰撞,交流心得,激发灵感。

兴趣是渠道,二次发酵是王道

无可厚非,兴趣社交是移动社交的一大趋势。对于基于弱关系的陌生人社交来说,共同的兴趣点是破解陌生人最初交流的尴尬的利器。但单纯的依靠兴趣真的能留住用户么?从QQ兴趣部落、来往扎堆的惨淡状况,就不难看出单从兴趣入手是难以突破陌生人社交的瓶颈的。也就是说,如今用户手中的直接交流工具并不缺,而兴趣只是维系线上交流的第一步,之后的二次发酵才是重中之重。

诸如包含音乐书画等的文艺类,其造星计划(以草根明星打头,类似高手在民间的话题发起)就是二次发酵的行为,包含美食旅游等的二次发酵则是落地到现实(约饭、驴行)。

据尼尔森网联《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用户表示未来会增加对于O2O兴趣活动的参与,O2O兴趣活动也将成为社交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从腾讯201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上看,QQ在加入“附近的群”功能之后,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于季度末同比增长36%至5.42亿。另外,建立兴趣场景还能顺利促使了陌生人社交的变现。如何能够让线上谈得来的朋友,线下也可以玩得开,场景就非常重要。有共同的兴趣,就可以以相关的实地场所延续线上的交互,此前《手机QQ》接入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网站,就意图解决线上陌生人对线下沟通场地的需要,也一并为商家导入更多的流量,拓展了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解决陌生人社交领域的盈利难题。

写在最后

和PC端的社交一样,移动社交同样也面临着平台化和垂直化的考量,任何一个移动社交APP都处于平台化和垂直化这一维度的某个点上。平台化的移动社交依赖全方位的服务来吸引海量的用户及其注意力资源,并以此获得盈利;而垂直化的社交应用则为某些窄众用户提供服务,或者为用户某方面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所以,包含两者的兴趣社交是目前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交友陌生人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孔子论交友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闲谈“交友”
社交距离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