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条件下的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2015-12-19 01:49郝松泽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生态农业产业化

郝松泽

(中共安阳市委综合科,河南安阳455000)

大力推进现代条件下的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郝松泽

(中共安阳市委综合科,河南安阳455000)

当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现代的社会条件。应评估传统经验的借鉴价值,评估现代方法的积极意义,评估社会条件的可行性。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常规农业产业化。常规农业的产业化有利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途径是疏通生态农业产品的流转渠道,包括切实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市场化的利益机制,积极推动农民进行生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市场认可的生态农业产品认证制度。

现代条件;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增殖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害农产品,发展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换句话说,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轨道。它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把“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实体,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1]。

一、当前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是现代的社会条件

当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现代的社会条件,包括行业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市场组织、社会管理能力等等。“现代的社会条件”既不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很低水平,也不是高度发达社会的极高水平,而是当前我们所面对的、初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条件。因此,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涉及一些倾向性的价值判断。

(一)评估传统经验的借鉴价值

传统的经验是在传统的社会条件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在传统的社会条件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用性和历史必然性。但现代的社会条件中,照搬传统的经验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必须在充分尊重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经验在现代社会条件中能够发挥作用的部分,去除与现代社会条件不相容的东西。因此,现代社会条件中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既要充分借鉴传统农业社会有益的生态化、产业化经验,也要适时丢弃不再适用的教条,要审慎地评估传统经验的借鉴价值。

(二)评估现代方法的积极意义

现代的方法源出于现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更多的现代的经济活动方法将涌现出来。我们既不能将这些方法拒之门外,也不能盲从轻信这些方法。需要采用科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估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现代社会条件中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既要不断丰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方法,更要科学评估这些现代方法的积极意义。

(三)评估社会条件的可行性

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条件的也在逐步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评估社会条件的可行性,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中寻求可行的支持。任何超越了历史阶段、脱离了社会条件的方法,都不会被实践认可。因此,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要充分评估现有的社会条件中我们能够加以利用的各种资源要素(资金、技术、人力、制度等),促进农业生态产业化实践的与时俱进,促进生态农业与社会历史条件协同演进。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常规农业的产业化

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表述为:第一,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绩效为中心,重点培养主导产业,并形成利益互补机制;第二,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产品加工链为脉络向原材料、产品市场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关联群,通过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第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1]。

生态农业产业化基本上也具备上述内涵。可以说,在实现产业化的方式方面,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并无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实现常规农业的产业化或在常规农业产业化实现过程中所积累的渠道和方法条件对于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基本上也是适宜或有利的。另一方面,若没有任何常规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希望一蹴而就地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常规农业产业化,常规农业的产业化有利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首先,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求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即发展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的同时,提倡与产业多样化并存与发展。其次,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求生产过程生态化,即要把特定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资源高效利用、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网络。第三,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产品的生态化,所生产产品应该是健康安全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在注重产品安全性同时,与名优特品牌战略相结合。第四,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求配套的社会管理体系的生态化,包括有利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调控体系等。

三、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途径是疏通生态农业产品的流转渠道

农民是生态农业产品的生产者,他们处置生态产品的渠道有四,其一是自己消费,其二是提供给建立合作关系的龙头企业,其三是进行深加工销售,其四是直接向市场销售。第一种渠道流转自然停止,没有进入产业化过程,后三种都进进入了产业化过程。根据后三种渠道的不同特点,疏通生态农业产品的流转渠道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切实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市场化的利益机制

参与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应该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关系。但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受伤的总是农民,共享利益的时候,龙头企业留给农民少得可怜,共担风险的时候,龙头企业早已全身而退,很少能够共同发展。因此,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必须切实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市场化的利益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2]。

首先,要不断提升农民的能力和意识水平,提高农民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自我管理水平,形成有序的利益诉求。

其次,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规范市场行为。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具有明显正的社会外部性,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秩序,监督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对于龙头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置。

(二)积极推动农民进行生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

农民进行生态农产品的深加工,实际上就相当于将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角色和二为一,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农民进行生态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提高生态农业产品附加值,创造名优品牌,有利于提高农民收益水平。但农民进行生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也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2]。

首先,要解决加工过程的专业化。生态农业产品加工过程的,需要较专业的设备、较专业的技术、较专业的人员。这一方面需要农民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其次,要解决加工后销售的市场问题。加工后的生态农业产品最终还是要面向市场进行销售。一方面需要农民逐步培养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汇集供求信息、建设绿色流通渠道方面有所作为。

(三)大力发展市场认可的生态农业产品认证制度

生产生态农业产品的农民有千千万万,消费生态农业产品的人也有千千万万,只靠消费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农产品品质的辨别和确认,显然不利于生态农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品认证制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建立包括生态农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环境与产品监测网络与制度在内的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进行诸如无公害、绿色有或有机农产品的认定或认证,使广大消费者能够通过认证标识快捷、准确地判断出所认证农产品的品质水平和环保指标,简化了市场交易过程中品质确认过程,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促进了生态农业产品名优品牌的创建,提高了生态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最终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进程[2]。

[1]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李宾.中国农村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基于二元视角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责任编辑:孙继军)

S-3

A

1673-2998(2015)01-0020-03

2014-12-12

郝松泽(1988-),男,河北涉县人,中共安阳市委综合科科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生态农业产业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