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15-12-19 01:49王小璐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王小璐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激励策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王小璐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就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应用激励策略时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研究其相应的提高对策,以期更好增加激励策略的应用效果,提高教职工的教学质量以及高校的办学效益。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策略

激励策略一直以来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促进措施。它能够有效地发掘员工的潜力和动机,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因此,各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运用科学、恰当、有效的激励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人力资源中激励策略概述

(一)高校人力资源概述

高校人力资源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内的各种人才资源进行管理、开发和运用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事制度,促使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进步和提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间接性。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将教师的劳动价值逐渐转化成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其转化所需的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间接性。

(2)模糊性。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的劳动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其工作时间不能严格按照8小时工作制来进行。

(3)多样性。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教师对工作的需求和追求不同,有些是精神上的,而有些是物质上的。

(4)复杂性。这里主要指的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相对复杂,不能通过单一的评价模式进行成果的鉴定。

(二)激励策略概述

激励(motivate),其原始意义为给予对象诱导、刺激、鼓动,从而激发对象的动机,使其振作、奋发、充满动力。激励策略属于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外部或内部的鼓励、刺激、督促等措施,让个体激发持续性动机的一种心理刺激过程。激励策略能够有效调整个体的心理,使他们长时间保持兴奋、活力、积极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在工作、学习等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三)激励策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高校在将激励策略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

1.多种激励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激励策略分为内部激励、外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高校必须要根据工作实情,对多种激励方法方式进行结合、统一,从而更好地实现激励的目的。

2.公平性原则

公平、公正是大部分管理工作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人资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这里的公平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对教职工的聘用、调岗、提拔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要体现公平性。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是对人员的管理和调配,而激励策略的应用对象也是人,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将“人”作为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策略应用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教职工考核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是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各方面指标综合性的科学分析和评定。然而,有些高校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没有将激励策略的应用效果归入考核评定的范围,对教职工在激励策略下的教学质量、水平、能力和效果的统计、分析、评估不足,其教职工的薪资待遇也没有同激励效果进行挂钩,从而导致高校人资管理的激励策略应用得不到具体的评判,严重影响到管理人员在落实执行激励策略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激励策略的应用效果。

(二)缺乏合理的薪酬分配结构

目前,各高校的教职工薪酬计算结构和标准大体相同,主要以职称工资为主,很少涉及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且福利待遇也基本相同,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的教职工在薪资待遇上的差别不大。这就严重打击了工作积极、勤勉的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工作不努力的教职工更加懈怠,造成激励工作的开展效果不明显,出现形同虚设的状况。

三、加强激励策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一)严格遵循相关的应用原则

各高校的人资管理人员在应用激励策略时,必须要围绕教职工开展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及时、适度的应用原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教职工进行分别激励,掌握好刺激、鼓励的时间、频率和程度,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避免因刺激过度造成过而不及的状况;同时,人资管理人员还要对教职工的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的跟踪和监督,对不在状态或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教职工要及时予以沟通、交流和鼓励,并客观地进行工作疏导,掌握好激励的进度,以确保激励工作的效果。

(二)积极拓展激励策略的实施形式

激励策略虽然在目标和内容上是明确的,但在其实际的实施方式上则是模糊的、不确定性的。由于不同人的需求、兴趣、追求不同,导致激励的方式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高校在落实激励策略制度时,不能“从一而终”,而是要积极地拓展实施形式的多样性,针对教职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激励策略,具体包括有:

1.小组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往往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教职工为一个教学小组,因此,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激励。例如:将整个的化学系教职工作为一个激励单元,在期末教学评价时以整体的成绩为准实施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样不仅激发了教职工的整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够有效地带动小组中能力相对弱的教职工,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和提高。另外,还要积极开展个体激励。简单来说就是以教职工的个人成绩为准进行相关的激励和奖励。例如:对考古学专业中的XXX进行单独的交流、沟通和激励,并在学期末时对他的个人教学成绩进行考评和奖励。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想法等,也促进了教职工之间的良性竞争。

2.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统一的方式

激励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具有时效性。因此,各高校在开展激励策略时,要针对这一点分长、短期对教职工进行科学的激励。一般情况下,短期激励见效短、强度大,但效果的持续性不强,常用于高校中各类有时间限制的重点课题的评估等。长期激励见效慢、强度低,但效果的持续性高,通常用于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管理班子以及培养教职工归属感、忠诚度等工作,有助于高校长期办学目标的实现。

3.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配合的方式

由于高校中不同教职工的工作追求各不相同(有些为了理想信念,有些为兴趣爱好,有些为了金钱享受等),因此在开展激励策略时也应该实行不同的形式,即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互配合、相互穿插,给予教职工声誉、奖金等不同的鼓励形式,以便于满足不同教职工的需求,提高激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激励工作的效果。

(三)建立和完善薪资分配制度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薪资待遇一直都是有效的激励措施之一。因此,各高校在实施激励策略时,也要积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的薪资分配制度,在切实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科研成果等相结合,并把握好奖金、福利的分配数额和范围,从而在确保高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四、结语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激励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因此,各高校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将激励策略引入到具体的管理制度中来,改革和优化激励策略的实施方法和形式,严格遵循激励策略的应用原则,不断提高人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不断调动和激发教职工在教学工作中的热情、潜力以及主动性、创新性等,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高效、高质开展。

[1]李冬.浅议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

[2]王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3]杨海红.试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2).

[4]许蔚.浅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5]邬艳霞.人力资源管理中情感激励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4(2).

[6]周纪华.激励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1).

[7]李付青.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激励机制的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3).

(责任编辑:陈丽娟)

G640

A

1673-2998(2015)01-0041-03

2014-12-11

王小璐(1973-),女,河北武清人,安阳工学院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