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血浆cTnI CK-MB的影响

2015-12-19 10:37张玲张丽娜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绀氟烷先天性

张玲 张丽娜

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血浆cTnI CK-MB的影响

张玲 张丽娜

目的 探讨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血浆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结果 在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拔管时间和ICU观察时间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血浆cTnI、CK-MB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TnI在开放后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并在术后24 h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MB水平方面,较之转流前,两组围术期CK-MB均明显上升,且在开放主动脉后1 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可以降低血浆cTnI及CK-MB水平,保护心肌。

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七氟烷麻醉

七氟烷气味芳香,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且诱导迅速,临床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吸入七氟烷麻醉[1]。为了分析吸入七氟烷麻醉对患儿心肌的保护作用,从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接受心脏手术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随机选择40例,探讨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7岁,平均(4.6±0.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Ⅱ~Ⅲ级。排除哮喘病史,严重心力衰竭(心衰)、呼吸道感染史,吸入麻醉药过敏史者。将所有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观察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氯胺酮6mg/kg肌注后,采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复合静脉麻醉。(2)观察组:在患儿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BIS、SpO2,给予5%~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之后,开放外周静脉,维库溴铵0.15~0.2 mg/ kg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内导管,穿刺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有创动、静脉测压。并全程予以1%~3%七氟烷持续吸入,按照手术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节,并根据需求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两组患儿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判定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在体外循环(CPB)后根据情况使用多巴胺、硝普钠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和ICU观察时间。并分别在术前、开放主动脉后1h、术后12h、24h、48h对两组患儿的血浆cTn Ⅰ、CK-MB水平进行检测。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指标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指标分析(x±s)

2.2 两组血浆cTnI、CK-MB水平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浆cTnⅠ、CK-MB水平变化情况(x±s)

3 讨论

临床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心脏手术治疗,一般可以有效改变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病死率。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手术创伤,术后可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等,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尤为重要[2]。此外,患儿心肌尚未发育成熟,顺应性相对较差[3]。因此,在进行麻醉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对患儿的心肌予以妥善保护。cTnI和CK-MB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4,5]。七氟烷是目前临床手术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小、患儿苏醒快,且气味芳香,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诱导速度快,CPB期间经氧合器吸入七氟烷安全、可行[6~8]。本实验中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cTnI、CK-MB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表明患儿心肌受到损伤;但两组不同时点的水平比较,观察组的cTnI、CK-MB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患儿的心肌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七氟烷起到了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侯念果等[9]认为体外循环缺血期吸入2%七氟烷后处理能够减轻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酶的释放,其原因可能是七氟烷后处理能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增加NO分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组织灌注,减轻组织损伤。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10],非发绀患儿术中吸入七氟烷,可以降低患儿血浆中的cTnI及CK-MB水平,有效的保护患儿的心肌。

综上所述,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期吸入七氟烷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儿cTnI及CK-MB水平,发挥保护患儿心肌的重要作用,且七氟烷气味芳香,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诱导迅速,在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

1 车昊,卿恩明,赵丽云,等.39例七氟烷对发绀型和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2):127~129.

2 韩新,陈琴,徐小丽,等.七氟烷与丙泊酚对术前化疗患者心肌影响的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2):1923~1924,1925.

3 吴东进,徐益萍,吴蔚宇,等.七氟烷吸入诱导与静脉诱导麻醉在心脏手术患儿中的比较.上海医学,2010,33(6):521~524.

4 徐斌.婴幼儿先天性非发绀型心脏病的手术麻醉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13,15(3):405~406.

5 胡小霞,王立中,张引法,等.脑电熵指数和双频谱指数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浙江临床医学,2014,16(6):991~992.

6 吴星,胡智勇.全凭七氟烷吸入及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上海医学,2010,33(4):332~334.

7 田鹏声,张全意,张朝宾,等.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应用喉罩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在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537~539.

8 杜溢,王英伟.喉罩与面罩吸入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日间手术的比较.上海医学,2010,33(6):513~516.

9 侯念果,孙立新,时飞,等.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患者血浆NO、ET-1、cTnI和CK-MB的影响.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6):7583~7585.

10 吴琼,董秀华,卿恩明,等.吸入七氟烷麻醉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2):124~126.

541004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发绀氟烷先天性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性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次体肺分流术的体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大蓝环章鱼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