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介

2015-12-19 03:30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莱曼诗文散文诗

大卫·莱曼(David Lehman,1948— )是美国当代诗人兼书评家,同时也是《美国最佳诗歌》(The Best American Poetry)系列丛书的编辑,对推广当代美国诗歌做出了巨大贡献。莱曼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便开始研究现当代英美散文诗,此后又编纂了《从坡到当代的美国散文诗佳作》(Great American Prose Poems: from Poe to the Present)一书,他对于散文诗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散文诗《母亲今日去世了》凭借精妙的节奏韵律彰显其情感强度和思想深度,展现了他多年潜心研习先辈佳作后取得的艺术成就。作为散文诗,它是散文与诗歌两大文体的混血儿,表现为散文式的逐句陈述,但保留了诗歌类的复杂意象、音律排布等语言特征。19世纪初期,德国的海涅、诺瓦利斯等浪漫派诗人率先对此体有所尝试,随后,因其突破了诗歌行文形式的基本原则,被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用于反抗当时在法国诗坛据主流地位的抑扬格六音步诗体(亚历山大体)。此外,其特立独行的表现形式也吸引了众多热衷诗歌语言革新的英美诗人,惠特曼、王尔德、奥登等人都曾对此体有所尝试。

该诗由27个句子组成,词藻朴实,句法简单,看似平淡无奇,却蕴藏着诗人对于节奏韵律的苦心经营。

该诗虽主要以两音步和三音步短句为主,但由这两个基本音数叠加形成的五、六、或七音步长句数量在诗文后半段逐渐增多,进而生成一股荡气回肠之感。在时缓时紧的节奏中,私人悼挽逐渐升华至对山河破败、民族衰亡的感慨,点明了个人生死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在达到了家国一体的思想境界后,诗人旋即以“令堂薨逝”和“衷心吊唁”这组三音步双句重奏基本律调,继两个长句再现音步叠加技巧后,这一跌宕情感伴随着开篇三音步诗句的重现戛然而止,形成的突兀结尾意犹未尽,发人深思。

莱曼在诗中却故意淡化具体时间概念,在“今日”和“昨天”,乃至当下和往昔间游离不定。前半段诗文不断重提并改写主题句“母亲今日去世了”,凸显他对于未能及时参加葬礼的懊悔。后半段诗文则融合私人祭日与二战史日,将亡母所指涉的对象推广至犹太民族以及同盟国家。作为犹太大屠杀幸存难民的后代,莱曼面对德国在数十年后重又崛起,自然不免心有余悸;愈加令他痛心的是,历史教训正逐渐被淡忘,人们更关心粮米价格和货币贬值。结尾再度重申“今日去世”,意在警醒民众,家国之痛不应随时间流逝而有所减退,只是这也默认了其正被遗忘的社会现状。

莱曼此诗所要传递的观点,对于太平洋彼岸的我们也同样适用。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专注经济、醉心安乐,固然无可厚非,但也应铭记七十余年前的寒冬,金陵城下曾有尸骨遍野。而相较德国的认罪态度,反观某国近年来的一些举动,我们是不是该比莱曼更感痛心呢?

猜你喜欢
莱曼诗文散文诗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材料的选取之乐——柯迪·莱曼
散文诗八骏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中魔法的铅字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