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5-12-19 00:22耿建华袁兆瑞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被试者性别差异营地

耿建华,袁兆瑞

●体育社会科学●

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耿建华,袁兆瑞

青少年营地活动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传统校外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是青少年隐性知识体系的全力打造[1]。营地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构建的过程。当今社会上涌现出来很多关于营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并且致力于青少年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且效果很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济南市进入山青世界培训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配额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的初中生200人,其中男100人,女1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营地活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知识,确定引用相关量表的可行性(采用效度较高的《国中生生活适应量表》)。在中国知网上阅读相关研究论文及文章50余篇,浏览10多家从事营地活动的机构和单位的网站主页。

1.2.2 实验法

1)实验目的。初中学生加入自变量营地活动课程,经过一星期的学习,将参加营地活动课程前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营地活动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2)实验对象。选取来自济南市参加山青世界营地活动的初中生共200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3)实验周期。营地活动共1周,每天2次营地课程+1次晚间集体活动,每节课3h。

4)实验地点。山东省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

5)测量工具。本文由台湾硕士赖静荧参照陆君约的中学人格测验,李坤崇的“学习适应”量表等编定而成的《国中生生活适应量表》,含4部分,分别为:①个人适应,包括对自我表现的认同与接受,情感的表达,身心状况等的适应;②家庭适应,以家庭生活为主,包含对家庭的归属感、与家人的相处情形;③学校适应,包含对师生互动、学校环境与设备、以及学习上的适应;④人际适应,以同事的人际关系为主,包括与同学以及朋友的相处及互动情形为主。量表采用4点记分。并且实验前需经过张卓、牛志培、布和和李耀章4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获得信效度和可行性。

表1 初中生生活适应量表计分说明表

以营地活动课程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量表,收集、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情况。此次调查发放量表400份,回收有效量表336份,回收率84%,并最终对量表调查进行信度检验。根据营地活动课程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6)实验控制。①实验期间学生一周学习生活都是在基地内度过,避免外界生活的影响;②实验期间除了正常的营地课程教学活动和生活外,不安排其他集体活动,以消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③实验期间对受试对象不公布相关实验内容,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7)实验操作。通过对山青世界青少部主任、学生班主任等多方面调查了解,同时进行量表《国中生生活适应量表》的测量选定参加山青世界营地活动的济南市初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1.2.3 数理统计法

主要利用统计软件Excel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运用独立样本z检验对实验前后男生和女生的个人适应、学校适应、家庭适应、人际适应的差异进行比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后学生的个人适应、学校适应、家庭适应、人际适应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此考查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表2 营地活动课程教学内容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适应量表效度检验

研究者在量表改编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首先,通过中国知网等检索国内外有关社会适应的文献,并分析和研究,形成量表最初的理论构想。依据理论构想,参考国内外相关量表,结合高职生生活的实际确定量表的题项。再请4位专家就量表代表性和可读性进行评定,专家对本量表的总体评分为很高(共有5种程度,分别为很低、低、一般、高、很高)。以上操作,基本保证了量表的内容能相对全面、比较准确的反映社会适应的内涵,使量表有较好的效度。

2.2 被试者个人适应得分和性别差异比较

表3 实验前和后被试者个人适应性别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z检验得知,实验前p>0.05,故认为实验前性别差异在社会适应中的个人适应纬度上不显著 (z=1.57,P= 0.1156>0.05),但实验后p<0.05,故认为在实验后性别差异在社会适应中的个人适应纬度上显著(z=2.08,P=0.0374<0.05),认为营地活动在对男女个人适应的影响上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前后被试者个人适应分数差异比较

由表4可见,试验后男、女社会适应中个人适应得分的平均数较实验前均有提高,男提高1.025,女提高0.85,男比女提高幅度稍大。男女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均p<0.05,认为平均数差异显著(男t=-4.623,P=0.0108<0.05;女t=-3.546,P=0.0181< 0.05),则可认为青少年营地课程活动对受试者社会适应的个人适应有积极影响。

2.3 被试者家庭适应得分和性别差异比较

表5 实验前后被试者家庭适应性别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z检验得知,实验前和后均有p>0.05,故认为在实验前和后性别差异在社会适应中的家庭适应适应纬度上均不显著(实验前z=0.61,P=0.5466>0.05;实验后z=-0.94,P=0.3442>0.05),即认为实验前后男女性别差异在家庭适应上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6 实验前后被试者家庭适应得分比较

表6可知,试验后男、女社会适应中家庭适应得分的平均数较实验前均有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且男女间差别不大。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男p<0.05,认为平均数差异显著(t= 3.731,P=0.0158),则可认为青少年营地课程活动对男生参与者社会适应的家庭适应有积极的影响;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女p>0.05,认为平均数差异不显著(t=1.226,P=0.0642>0.05),则可认为青少年营地课程活动对女生受试者社会适应的家庭适应影响不大。

2.4 被试者学校适应得分和性别差异比较

表7 实验前和后被试者学校适应和性别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z检验得知,实验前和后均有p>0.05,故认为在实验前和后性别差异在社会适应中的个人适应适应纬度上不显著(实验前z=0.837,P=0.4024>0.05;实验后z=-0.248,z=0.8035>0.05),认为实验前后性别差异在营地活动对男女学校适应的影响上均无差异。

表8 实验前后被试者学校适应得分比较

表8可见,实验前后男女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均p>0.05,认为平均数差异不显著 (男t=1.511,P=0.054 7>0.05;女t=-1.224,P=0.062 4>0.05),则可认为青少年营地课程活动对受试者社会适应的学校适应影响不大。

2.5 实验前后被试者人际适应得分和性别差异比较

表9 实验前和后被试者人际适应得分和性别差异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z检验得知,实验前和后均有p>0.05,故认为在实验前和后性别差异在社会适应中的人际适应适应纬度上均不显著 (实验前z=-0.2988,P=0.7651>0.05;实验后z= 0.2186,z=0.8269>0.05),认为实验前后性别差异在营地活动对男女学校适应的影响上均无差异。

表10 实验前后被试者人际适应得分比较

表10可见,试验后男、女社会适应中人际适应得分的平均数较实验前均有提高,男生提高1.01,女生提高0.6,男生比女生提高幅度稍大。实验前后男女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均p< 0.05,认为平均数差异显著 (男t=-3.1816,P=0.0206<0.05;女t=-2.7614,P=0.0303<0.05),则可认为青少年营地课程活动对受试者社会适应的人际适应有显著性的影响。

2.6 实验前后被试者总体社会适应差异分布

表11 实验前后被试者总体社会适应差异分布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知,实验干预对社会适应的学校适应维度的影响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个人适应、家庭适应、人际适应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则可认为营地活动对社会适应的个人适应、家庭适应、人际适应维度上有积极影响,而在学校适应纬度上影响不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的个人适应有积极作用,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比女生有更大的正面作用。2)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男生的家庭适应有积极的作用,对女生家庭适应的影响不大。3)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没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4)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初中生的人际适应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5)青少年营地活动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建议

1)学校应更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营地活动课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益处。2)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营地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发展教育,建议优化建设营地活动教学基地,为在学校难以开展的项目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形成一种运营模式服务社会,让营地活动课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3)在初中教学中开展营地活动课程,内容设计要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应保持开展营地活动课程的连续性,教师教练还要根据学生的平时上课情况,及时做好课程内容的调整。4)在开展营地活动课程之前对教师教练进行专业培训。掌握营地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理论知识,了解营地活动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组织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为科学设计营地活动的内容奠定基础。

[1]黄文卉,吴军生.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开展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5).

[2]张晓军.职校学生体育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

[3]曹丽君.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水平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9).

Study of Youth Camps on Social Adaptation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GENG Jianhua,YUAN Zhaorui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索青少年营地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与效果,得到: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个人适应,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比女生有更大的正面作用。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男生的家庭适应,而对女生家庭适应的影响不大。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学生的人际适应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营地活动;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

Thisarticle explores the youth camp activities for youth socialadaptability impactand effect through literature,experimental method,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Youth camp-activity can improve students'personal adapt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s;boys have a greater positive effect than girls.Youth camp-activity can improve boy's family adaptation,but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girl's fam ily adaptation.Youth camp-activity to improve students'school adjustment,and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Youth camp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for students’interpersonal adaptation,and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Youth camp-activity can improve junior school students'social adaptability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activities camp;junior school students;the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G895

A

1003-983X(2015)07-0565-04

2015-03-26

耿建华(1957-),男,上海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119

猜你喜欢
被试者性别差异营地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回归营地活动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板龙很呆板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