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2015-12-20 08:18杜新峰章祖华
医疗卫生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医疗

杜新峰,章祖华

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杜新峰,章祖华

介绍了移动医疗的概念以及国内发展移动医疗的必要性。分析了国际上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从应用现状、政策支持、市场产值及面临困境等方面重点阐述和分析了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

移动医疗;医疗服务;发展前景

0 引言

移动医疗(m-Health)广义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狭义是指传感器、应用软件和医疗服务的结合,也就是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服务的结合。

移动医疗主要包括医疗信息共享、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健康状态监控等。它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高、城乡农村医疗条件差等问题,将会对传统医疗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被认为是21世纪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1]。

1 发展移动医疗是国情所需

1.1 移动医疗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需、养老所需

中国正经历着最大、最快的老龄化,且面临慢性病高发、医疗需求持续增加的局面。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若要对老龄人口进行慢性病监测,将出现严重的医疗资源短缺,在这种医疗需求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必将应势而生。

1.2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所需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存在严重不均衡[3]。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配置相对齐全,处于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乡村和社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水平低下,无法提供患者所需医疗服务,且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城市三甲医院门庭若市,一号难求,社区、乡村医疗机构等无人问津。近几年,国家在医疗体制方面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但全国性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农村表现更加突出。而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及分配不均已经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移动医疗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将现有资源最大化,让更多人尤其是农村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1.3 降低医疗费用所需

从国外的研究课题来看[4],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行远程移动监护,医疗费用降低超过40%;高血压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护,其就医时间间隔延长70%;心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测,住院时间缩短35%;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行远程移动监护,住院时间缩短50%。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慢性病远程移动监护可降低总体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并且可以让现有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超过30%),解决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2 移动医疗的现状

2.1 移动医疗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移动医疗具有多方面优势,利于多层面、多专业融合,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国外有些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5]。

美国的移动医疗技术是全球领先的,也是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就运用远程监护技术实现了太空中宇航员的生理参数监视。随后,人体状态监护仪的微型设备应用于作战士兵,用于实时监控携带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各项生理参数[6]。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移动医疗方面先行一步,其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厂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等各级厂商竞相涌入,出现了众多的创业公司,它们在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上进行实践并取得成功。苹果公司推出了HealthKit平台,而且此前苹果已先后与美国电子病历提供商EpicSystems和MayoClinic、美国国内领先的医疗保险企业联合健康集团和婴幼儿食品生产商Humana开展合作,并在HealthKit平台上推出相关服务。谷歌推出了GoogleFit的医疗和健身平台,用来收集和整合来自健身追踪设备和医疗类应用的数据,同时实现健身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的同步。此前,谷歌开发出了一款隐形眼镜,该眼镜内有微小无线芯片和传感器,能够检测并传输糖尿病患者泪液中的血糖水平。

在国外较流行的可穿戴设备有Misfit公司推出的Shine,被称为“最优雅的生理活动追踪设备”;Jawbone发布的智能手环UP2;耐克公司随时记录脂肪燃烧量的FuelBand;Fitbit公司推出的健康手环Flex等,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部分流行的可穿戴设备

2.2 移动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2.1 移动医疗在我国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提高,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的普及,移动医疗也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实践经验。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预测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就推出了移动应用试点项目。2013年移动应用系统在更多的大型三甲医院开始建设,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个人数字助手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护移动查房、移动护理、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母婴管理、病患管理、药品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7-8]。

慢性疾病管理、健康状况实时监控和预警、疾病的控制等是移动医疗主要作用所在。其技术原理上是通过把传感器、无线通信等嵌入眼镜、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品中,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穿戴式设备会将监测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的数据中心,有专职人员24 h监控,一旦发现某些数据出现异动,会与急诊科联动,及时抢救患者。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医疗发展迅速,九安医疗公司在2011年即已推出与苹果相连的ihealth移动互联产品(如图2所示),已覆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率、胎心、体质量等多项体征,几乎涵盖了对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各个指标。2013年,360公司推出了针对儿童安全所使用的“360儿童卫士”手环。

图2 九安医疗ihealth部分产品

最近,移动医疗炙手可热。阿里巴巴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包括账户体系、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而且支付宝目前已接入全国数十万家药店,并在部分医院支持在线挂号预约和医保实时结算。同时,国内最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推出“北京健康云”,与百度云形成无缝对接,用户通过健康感知设备(此前百度已上线了dulife智能设备平台,推出了健康手环、智能血压仪和智能体脂测量仪等多款移动健康设备),实时监测自身健康数据。

目前国内开发出来的移动医疗APP,已经达2000多种。知名度较高的有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杏树林等。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移动医疗,它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技术的兴起而成为智能医疗发展的重点。未来将加大对移动医疗服务创新的探索力度,包括一些新兴技术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如探索感知技术、位置服务等信息技术等,都将会在未来应用于移动医疗中。随着国家的扶植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未来移动医疗发展前景可观。

2.2.2 移动医疗在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的大力扶持为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相关的国家部委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来鼓励、支持移动医疗的发展。

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公立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科技部发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移动医疗为重点技术发展领域和重点产品开发领域;卫生部发布《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将移动医疗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发起并赞助一批移动医疗示范项目;卫生部发布《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建设工程发展规划》,提出医疗信息化的35212工程计划;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医疗作为九大重点领域之一,个人医疗监护和远程诊断是发展重点。

这些政策标志着我国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加强。

2.2.3 移动医疗目前在国内的产值

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9.5亿元,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比2011年增长31.5%。2013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3%。未来几年将步入高速成长期[9-10]。

2.2.4 移动医疗目前面临的困境

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许多的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医疗改革尚未到位,体制不完善,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等;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度低、标准化低、数据共享能力欠缺;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不够;医务人员的使用意愿并不强烈,移动医疗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低;目前的移动医疗类APP并未给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带来很好的消费体验;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11]。

我国移动医疗目前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机制。移动医疗行业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要与当前医疗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才能达到医疗服务便捷、高效和科学的目标。这是移动医疗领域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新的研究课题。

3 移动医疗发展的前景

移动医疗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成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新兴行业之一[12]。移动医疗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备优势,可实现个人与医院间、医院和医院间医学信息的远程传输和监控、远程会诊、医学救援、远程教育与交流。移动医疗适用于智能急救、智能医护、妇产保健、社区病房、家庭保健、养老院以及特种救援等医疗应用领域;有效解决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大大促进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引领医疗卫生领域的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为社区医疗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我国医改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用户群体的激增,4G移动通信技术日趋成熟,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移动医疗市场必将面临爆发式发展前景。

4 结语

移动医疗以其快捷、方便、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医疗技术是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疗费用较高等诸多因素所需,它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环境中,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设备之间新的互动模式,逐步达到信息化。在未来移动医疗将成为发展重点,逐步走进社区、家庭,并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定向、个性化的服务。其发展前景广阔,是医疗领域改革的重点。

[1]郭美娜.3G时代的远程医疗[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8):29-31.

[2]徐池,毛军文.一种基于service market模式的远程慢性病管理服务平台机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6):23-24,38.

[3]王园园,刘砚燕,魏春岗,等.移动医疗在卫生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29-32.

[4]陈骞.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J].上海信息化,2013(2):80-82.

[5]吴民.移动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1):2-5.

[6]刘丽杭,陈小玲,阳历.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 302-3 304.

[7]俞李嘉,俞琦.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和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13(8):60-61.

(▶▶▶▶)(◀◀◀◀)

[8]钟俊华,陈金雄,王浩宇.无线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5-7.

[9]李阳.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去年规模达19.5亿元[N].重庆商报,2013-08-30(44).

[10]中国移动医疗系统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3-2017)[R].北京:虹博市场调研网,2013.

[11]杨宏桥,蒲卫,吴元立,等.军队数字化卫勤建设系列讲座(7)移动医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人民军医,2012,55(2):185-188.

[12]刘国伟,刘长兴.移动医疗系统临床应用的必要性[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182-183.

[13]曾凡,黄昊,姬晓波.移动医疗应用前景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3):314-316.

(收稿:2015-01-28 修回:2015-06-24)

(栏目责任编校:李惠萍)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mobile health

DU Xin-feng,ZHANG Zu-hua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Guilin Sanatorium of Guangzhou Military Area Command, Guilin 541003,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The concept of mobile health was introduced,and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m-health was explored.The progress of mobile health in foreign countries was analyzed,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was described from the aspects of application,policy,market output and difficulty.The prospect of mobile health was discussed also.[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12):113-115,134]

mobile health;medical service;prospect

R318;R197.3;TN929.5

A

1003-8868(2015)12-0113-04

10.7687/J.ISSN1003-8868.2015.12.113

杜新峰(1979—),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医疗装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3768135495@163.com。

541003广西桂林,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医学工程科(杜新峰,章祖华)

猜你喜欢
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精准医疗蓄势待发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当立法
让法治拥抱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