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2015-12-20 08:18朱丹丹王学军
医疗卫生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技术鉴定医疗信息化

李 伟,朱丹丹,王学军

关于如何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李 伟,朱丹丹,王学军

分析了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管理现状,阐述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报废处置管理。通过应用设备报废申请、报废技术鉴定与评估、报废处置、残值利用四大模块,解决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中报废工作不完善问题,使得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实现设备最优价值,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

医疗设备;报废处置;信息化管理

0 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精、尖医学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领域中快速地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了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1]。每年各家医院报废的设备均在几十台甚至上百台[2]。新设备的应用,旧设备的淘汰,成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3],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非常强的工作。目前,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备的报废淘汰只是简单地反映为经审批同意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而没有将医疗设备报废从申请→鉴定→报批→审批→处置及再利用等各环节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完整地体现。因此,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使其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就必须对设备报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报废工作更加严谨,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又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2]。

1 医疗设备报废的管理现状

1.1 医院各部门对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从使用部门到管理部门都未得到有效重视。设备的管理既可以理解为物的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管理。目前,各大医院一直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实,尤其是对设备报废的管理,更是认识不足,认为报废设备没有必要作为工作重点,导致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不严密,缺乏程序性、科学性操作。

1.2 医疗设备的报废工作未实现精细化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使得医院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对资产的增减及调配全过程信息管理。不仅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未实现报废工作精细化信息管理。设备的报废处置管理只反映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功能,没有对设备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督,从而形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2 如何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使相关部门掌握医疗设备报废的全部信息,可以在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增加以下四大模块。

2.1 医疗设备报废申请模块

医疗设备报废申请模块主要包括临床设备报废标准和设备报废信息记录2种内容。

2.1.1 医疗设备报废标准

医疗设备报废必有原因,报废得当与否,不仅体现了设备是否充分利用,而且也体现设备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4]。因此,明确报废鉴定标准是做好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报废标准与估计耐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5]。设备估计耐用寿命包括物理耐用寿命和经济耐用寿命。物理耐用寿命是从其物质形态上看其使用年限[1]。常见的医疗设备报废原因包括:仪器设备经过长期使用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折旧期限(一般为5~10 a);仪器设备的零部件与结构已经严重老化,其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指标经过维修检测已达不到基本使用要求;虽然设备还能继续使用,但是由于技术落后,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使用科室的基本需求等[6]。以上标准均属于自然淘汰报废。经济耐用寿命是由高效、先进、经济等观念决定的[1],常见的医疗设备报废原因包括:现有医疗设备已被效率更高的设备所取代;随着就医需求及服务规模的扩充,现有设备由更大服务能力的设备取代,继续使用现有设备将导致经济效益不佳[5];个别设备虽未达到规定折旧年限,但由于维修费用过高(超过设备原值的70%),继续使用会增大经济核算成本等。除上述2种基本鉴定标准外,还有因为操作人员使用不当,管理不善造成设备无法继续使用;严重污染环境或不能安全运转,可能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经计量检测或应用质量检测不合格,由工程师维修后仍然达不到使用要求;特殊设备强制报废;城市规划或医院建设需要拆迁的设备;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设备;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其他情形等。根据上述标准结合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报废技术鉴定。

2.1.2 报废设备信息记录

申请报废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根据固定资产科室分户账内容,填制“医疗设备报废申请单”,详细内容包括:申请科室、申请日期、设备品名、规格型号、主要附件、购置日期、数量、单价、总金额、仪器编码、设备条形码、申请报废理由等。其中,申请报废理由应由责任工程师根据医疗设备的物理耐用寿命和经济耐用寿命以及特殊原因等标准进行填报,填报的相关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2.2 报废技术鉴定和评估模块

2.2.1 技术鉴定和评估功能

医学工程处是主管医疗设备的职能部门。设备的安装验收、检修、维护保养、报废技术鉴定等都由专业工程师负责。报废设备技术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医疗设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环节[3]。使用科室申请报废设备首先要由责任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报废技术鉴定,依据报废相关规定将报废设备的使用状况、维修保养费用、零配件供应情况等信息进行整合并提出技术性建议。对于未达到物理耐用寿命提前报废的设备还需要由技术鉴定小组(由3位以上专业技术工程人员组成)出具报废鉴定意见,最后由医学工程处主要负责人审核。

2.2.2 权限、审核和查询功能

报废设备技术鉴定审批应根据信息化管理的多级权限控制设计操作功能。采用逐级授权方式,细化权限设置,实现权限动态配置,更加灵活高效地对系统进行权限访问控制。自定义不同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菜单工作权限,以及相关的审批权限[7]。经医学工程处鉴定确需报废的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未超过20万元,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由财务处上报主管部门(卫生厅)审批,并到财政厅备案,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对于报废设备单价或批次报废设备总金额超过20万元以上(包含20万元),由医院资产管理委员会上会研究讨论通过后,由财务部门上报卫生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上报财政厅审核,经审批同意方可进行处置。目前,报废审批过程历时较长,申请科室对整个报废审批信息进度无从知晓,经常咨询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方可知道资产报废的审批进度。所以,增加报废审批与审核进度查询功能,可以提高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也使相关信息得以公开透明。

2.2.3 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图

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报废处置模块

设备管理科应设专人管理报废设备,对报废设备回收情况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力求使废旧设备发挥其应有作用,变废为宝。经审批同意报废的医疗设备,设备管理科由专人回收,并在报废申请单上签字确认后,交固定资产会计将设备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相关的技术鉴定资料和报批文件整理后交由档案员进行归档保管。报废设备不能继续利用的,可作为废品公开处理,所得收入一律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不得擅自使用,由医院的财务部门缴入自治区财政专户,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报废设备中的零部件具有放射性有害物质的,需管控好,不得擅自处理,应会同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做好处置工作。在处置模块中,分为可利用设备和不可利用设备2个部分。可利用报废设备需详细登记残值利用去向,实现可追溯性,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再利用,具体再利用情况可到残值利用模块中进行查询;不可再利用的报废设备需登记变卖的详细情况,包括变卖的地点、时间、参加人员、数量(质量)、金额、各种费用支出及变卖收据的电子版,作为处置原始资料进行留存。

2.4 残值利用模块

目前,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比较闭塞,只有申请科室和审批部门清楚,具体情况其他科室无从知晓。医疗设备报废中可再利用设备信息应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公开说明,鼓励科室申请利用旧设备进行科研、教学等辅助性工作。对于报废设备可利用的配件,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办理相关拆卸手续后,仍为现用的同类设备提供配件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旧物新利用。

图1 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图

3 完善医疗设备报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3.1 提高了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

通过完善医疗设备报废信息系统工作,提高了设备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对报废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不能轻易报废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等检查管理工作,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调动医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技术工程师,使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能,厉行节约。让每一位参与报废管理工作的员工,都能认真地履行起自己的职责,确保报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地落实[8],实现设备价值的最优化,保障医院建设更好地发展。

3.2 体现了精细化科学信息管理模式,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疗设备报废工作涉及国有资产保护、环境保护、市场秩序以及医疗安全等多个领域[9],信息是手段,管理是关键。通过对医疗设备报废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将医疗设备报废管理中零散、耗时及重复的琐碎工作,串联组织成为一套有序、高效的工作整体,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7],相应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杜绝资产浪费与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王克奇.医疗设备报废的管理举措[J].民营科技,2008(6):123,126.

[2]叶细锋,李双齐.关于现代报废医疗设备处理的初步探讨[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11:185-186.

[3]万胜春,李仁春.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0(3):61-62.

[4]蔡明芳.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及再利用的探讨[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

(▶▶▶▶)(◀◀◀◀)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11:221-223.

[5]谢晓梅,汪学文,李丹霞,等.加强医疗机构设备报废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72-173,175.

[6]吴斌.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对策[J].武警医学,2013,24(6):537-538.

[7]陈绵康,沈正海.关于医疗设备报废工作的几点思考[C]//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8:307-309.

[8]张国群.刍议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7):231-232.

[9]王晓晨,杨梓楠,张景印.浅谈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1.

(收稿:2014-12-22 修回:2015-04-10)

Informatized medical equipment scraping

LI Wei,ZHU Dan-dan,WANG Xue-jun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Inner Mongolia People's Hospital,Hohhot 010017,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scraping management was analyzed.Medical equipment informatized management system had the medical equipment scraping management falling into four modules of application,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scraping as well as disposal of scraped equipment,so that scraping could be standardized to promote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12):140-142,152]

medical equipment;scraping and disposal;informatized management

R318;R197.324

A

1003-8868(2015)12-0140-04

10.7687/J.ISSN1003-8868.2015.12.140

李 伟(1979—),女,会计师,主要从事医疗设备账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nmyyyxgcc@163.com。

010017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工程处医疗设备管理科(李 伟,朱丹丹,王学军)

王学军,E-mail:sbcwxj@163.com

猜你喜欢
技术鉴定医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某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骨科案例情况分析
淮河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技术鉴定工作实践与对策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