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的地层对比

2015-12-20 05:17张振山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7期
关键词:电性伽马阻值

张振山

(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00)

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的地层对比

张振山*

(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00)

塔木察格盆地塔木察格坳陷塔南凹陷与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同属一个盆地,通过对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的岩性组合特征、电性组合特征,地震反射层特征等地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确定塔木察格坳陷与贝尔凹陷地层发育的层位相似性,从而总结出地层发育特征共性,以指导塔木察格南凹陷的勘探开发工作。

岩性组合特征;电性组合特征;反射层特征;地层对比

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木察格坳陷已投入勘探及滚动开发,考虑到塔木察格坳陷塔南凹陷与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属同一盆地,地层发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已掌握塔木察格坳陷部分井的地质资料与贝尔湖坳陷地质资料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用以指导对此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

1 概况

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东部,向北延伸进入中国,与海拉尔盆地属同一沉积盆地。塔木察格盆地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三坳二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12个凹陷,西部坳陷区、巴兰—沙巴拉格隆起区、塔木察格坳陷、贝尔—布伊诺尔隆起区、巴音桑布尔坳陷。其中塔木察格坳陷向北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相连,由3个凹陷组成,南贝尔凹陷、塔木察格北凹陷、塔木察格南凹陷。

南部的塔南凹陷(塔木察格南凹陷)为双断结构,凹陷宽大于40km,面积大约3000km2,在该坳陷中基底最大埋深4500m,主要目的层查干组在全区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100m,上宗巴音组最大厚度400m。塔木察格南凹陷中除了查干组以上地层外,在19-2井还钻到了兴安岭群。该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所发现的油气最富集地区,已经钻了23口井,有多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流。目前在塔木察格盆地塔木察格南凹陷19区块共发现土尔逊、土尔逊北2个油田,包括4个含油区块,总含油面积37.7km2,石油地质储量3512×104t;油层厚度16~50m,目前原油产量集中在19区块。

2 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的地层对比

塔木察格南凹陷已经钻了23口井,通过对塔木察格南凹陷19-2、19-10、19-12、19-13、19-14、19-15等井地层发育岩性组合特征和电性组合特征总结分析,并且把它与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岩性组合特征和电性组合特征进行对比,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可供参考。

2.1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岩性对比

2.1.1贝尔凹陷岩性组合特征

A.青元岗组:河流相沉积,灰、紫红色泥岩与砂岩和砾岩互层。

B.伊敏组:为一套湖沼相—河流相沉积。为大段深灰、灰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下部为大段深灰、灰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煤。

C.大磨拐河组二段:厚度一般为150~600m。

主要为滨浅湖沉积,岩性组合为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砂砾岩呈不等厚互层。

D.大磨拐河组一段:厚度一般为0~550m。

深湖相沉积,为大段灰黑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E:南屯组二段:厚度一般为0~380m。

主要为深水扇相沉积,岩性组合主要粉砂、粗砂岩与深灰泥岩互层。

F:南屯组一段:厚度一般为0~470m。

主要为深湖相沉积,主要灰黑色泥岩夹粉砂、粗砂岩。局部夹油页岩。

G:铜钵庙组:厚度一般为0~550m。

主要为的洪积相—水下扇相沉积,代表性的岩性组合为杂色砂砾岩与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但岩性为灰白色砂砾岩夹灰黑色泥岩这套组合也较发育。

H:兴安岭群:岩性为灰色、灰黑凝灰质泥岩和灰色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火山岩。

I:布达特群:为一套埋藏深度较深,母岩为沉积岩和火山岩,具浅变质特征岩性组合。裂缝发育。

2.1.2塔木察格南凹陷岩性组合特征

A.巴彦组和赛因山达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泥质岩较发育。

巴彦组和赛音山达组厚度一般为200~300m,不及青元岗组和伊敏组(1000~1300m)厚度的20%,对比效果差,但接近青元岗组。

B.上宗巴音组:上宗巴音组厚度一般为400m。为一套浅湖—湖沼相,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和砾岩。相当大磨拐河二段。

C.下宗巴音组:厚度一般为250~800m,

为一套浅—深湖相沉积,上部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组成;下部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粉砂、粗砂岩互层。

相当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地层—南屯组二段地层。

D.查干组:厚度在270~1100m之间。

上部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岩、页岩段组成,夹粉砂;下部的砂砾岩段夹薄层泥岩。

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地层—铜钵庙组地层。

E:夏宁组:仅19-2井见此层位。

岩性主要为一套杂色含凝灰质砂砾岩。

F:喀马库夫组:区域岩性主要为蚀变火山岩、蚀变和轻变质的砂泥岩和似砂状结构火山碎屑岩,岩性变化大,成岩性强,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动。

2.2塔木察格与贝尔湖坳陷电性对比

2.2.1贝尔凹陷电性组合特征

A.青元岗组: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值与低阻值相间分布,电阻率基值1.5~2.0Ωm,中高阻值为10.0~15.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低伽马。

B.大磨拐河组二段: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值与低阻值相间分布,电阻率基值3.0~6.0Ωm,高阻值15.0~25.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低伽马,伽马值为55.0~75.0API。

C.大磨拐河组一段:呈低大段电阻值夹高阻值,电阻率基值2.0~3.0Ωm,高阻值为8.0~1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高伽马。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楔状、箱状,伽马值为95.0~150.0API。

D:南屯组二段:电性为密集型中高电阻异常段,电阻率基值3.0~5.0Ωm,但中阻值为20.0~3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箱状低伽马,伽马值为50.0~90.0API。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锯齿化箱状。

E:南屯组一段:电性为低阻值,夹中高电阻值,电阻率基值3.0~5.0Ωm,但中、高阻值为10.0~3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箱状中、高伽马,伽马值为70.0~110.0API。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锯齿化箱状。

F:铜钵庙组:电性较之南屯组略高一个台阶,但局部地区差异不大。电性为密集型高电阻异常段,电阻率基值5.0~10.0Ωm,高阻值一般大于30.0Ωm,伽马曲线上呈箱状低伽马,伽马值为45.0~75.0API。曲线形态多呈正旋回锯齿化箱状、山峰状。

G:兴安岭群:低中高电阻相间分布、珈玛变化大。是该区的变化较大的层位。

H:布达特群:整体呈箱状高电阻、电阻率基值大于10.0Ωm;伽马曲线上呈箱状低伽马,伽马值为15.0~30.0API。

2.2.2塔木察格南凹陷电性组合特征

A.巴彦组和赛因山达组: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值与低阻值相间分布,电阻率基值2.0~4.0Ωm,中高阻值大于1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低伽马。

B.上宗巴音组:电阻率基值5.0Ωm左右,中阻值为8.0~10.0Ωm,高阻值20.0~3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低伽马。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楔状、箱状。相当大磨拐河二段。

C.下宗巴音组:上部呈低大段电阻值夹中阻值,电阻率基值1.0~3.0Ωm,高阻值为6.0~8.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高伽马,伽马值为115.0~150.0API。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楔

D.查干组:上部呈低大段电阻值夹中阻值,电阻率基值2.0~3.0Ωm,高阻值为8.0~20.0Ωm;伽马曲线上呈锯齿状中高伽马,伽马值为115.0~150.0API。曲线形态多呈反旋回楔状、箱状。下部电性为密集型高电阻异常段,电阻率基值5.0~8.0Ωm,高阻值一般小于30.0Ωm,伽马曲线上呈箱状低伽马,伽马值为55.0~80.0API。曲线形态多呈山峰状。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地层—铜钵庙组地层。

E:夏宁组:中高电阻相间分布,伽马曲线上呈低伽马。相当于兴安岭群。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塔南凹陷和贝尔凹陷的地震反射层特征进行了横向对比(详见表1)。我们发现大磨拐河组与上宗巴音组,铜钵庙组与查干组,布达特群与喀马库夫组反射层特征具有较强可比性,进而证实地层横向上具有相似性,其地层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1 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地震反射特征对比表

(1)青元岗组、伊敏组——巴彦组和赛音山达组(但接近青元岗组);

(2)大磨拐河组二段——上宗巴音组;

(3)大磨拐河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地层——下宗巴音组;

(4)南屯组一段—铜钵庙组地层——查干组;

(5)兴安岭群——夏宁组;

(6)布达特群——喀马库夫组。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塔木察格南凹陷与贝尔凹陷地层发育特征具有较强可比性,虽然段的归组有所不同,且岩性组合和电性组合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是横向上发育相对比较稳定,可以对比追踪。

TE121

A

1004-5716(2015)07-0059-03

2014-12-04

2014-12-11

张振山(1972-),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工程师,现从事试油修井作业工作。

猜你喜欢
电性伽马阻值
导电电极对电阻浆料阻值的影响
四线制阻值检测电路实验研究
河北省山区典型地层的电性特征及物探找水的方向
中子伽马曲线受到自然伽马污染影响分析及消除原理
励磁线圈对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影响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民间引爆网络事件的舆情特点——以“北电性侵事件”为例
对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思考
用于燃烧正电性金属的合金的方法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