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储层低阻高抑制性携砂液添加剂的优选

2015-12-20 05:17吕秋香赵士鹤杨传坤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7期
关键词:表面张力活性剂页岩

吕秋香,赵士鹤,林 潇,杨传坤,周 俊,曹 函

(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页岩气储层低阻高抑制性携砂液添加剂的优选

吕秋香*1,2,赵士鹤1,2,林潇1,2,杨传坤1,2,周俊1,2,曹函1,2

(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根据目前页岩储层水力压裂改造需要,开展了低阻、高抑制性携砂液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携砂液体系中的主要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了携砂液各添加剂的最佳浓度:通过对2种低阻携砂剂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进行测试,优选出最佳低阻携砂剂CMC,且其最佳低阻携砂浓度为0.08%;通过对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其对携砂液粘度的影响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优表面活性剂CTAB及其携砂浓度0.04%;通过对3种抑制剂的抑制性能进行评价,优选出了最佳抑制剂KCl及其最佳浓度0.1%。最后确定了适用于页岩气储层的低阻、高抑制性携砂液配方。

页岩气储层;携砂液;携砂液添加剂;抑制剂;膨胀量

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大多数页岩气井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而页岩气藏携砂液是页岩气藏实施压裂增产的关键,是页岩气高效增产的核心技术。由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性和压裂改造的新要求,国内外页岩储层压裂用的携砂液主要分为3种类型[1]:植物胶交联携砂液体系、线性胶携砂液体系、滑溜水携砂液体系,这些携砂液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储层的产量,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应用也充分暴露了现有各种携砂液的缺点。植物胶交联携砂液体系携砂能力强,液体滤失小,容易造缝;但成本高,施工摩阻较高。线性胶携砂液体系携砂能力较强,液体滤失较小,摩阻较低,同时也存在成本较高、残渣较高等不足[2]。滑溜水携砂液体系配制简便,成本低,无残渣,返排快;但滤失大,携砂能力差。因此,针对目前页岩储层携砂液所存在的某些问题,本课题开展了低阻、高抑制性携砂液的研究,以期能达到减小施工摩阻,减小滤失,提高页岩气储层抑制性的目的。

1 试验

1.1试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四甲基氯化铵,氯化铵,氯化钾。仪器:ZNN-D6六速旋转粘度计,CPZ-Ⅱ双通道泥页岩膨胀仪,QBZY系列全自动表面张力仪,数显式高速搅拌机。

1.2试验方法

试验主要以水基携砂液为研究对象,设计多组不同成分和比例的携砂液配方(0.08%PAM-3作为减阻剂),通过室内流变性、抑制性能对比试验,逐步筛选出合适的添加剂成分和比重,最终确定可行的携砂液配方。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低阻携砂剂优选

携砂液中的低阻携砂剂用以提高携砂液的粘度,降低携砂液滤失,悬浮、携带和输送支撑剂。一般的低阻携砂剂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3],常用提粘剂有植物胶及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生物聚多糖等。本文选用纤维素衍生物作为低阻携砂剂,因其具有水不溶物含量低的优点,且用作提粘剂的纤维素衍生物主要是纤维素醚[4],它一般以胶体形式溶解于水中,溶液的粘度会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纤维素醚的品种又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本次试验选用的纤维素醚为比较常见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羟乙基纤维素(HEC)。测试了该2种提粘剂的低阻携砂效果,即在0.08%PAM-3溶液中,分别添加0.01%、0.03%、0.05%、0.08%、0.1%的提粘剂,测试携砂液的粘度,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携砂液表观粘度和低阻携砂剂用量关系曲线

图2 携砂液塑性粘度和低阻携砂剂用量关系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CMC和HEC均具有较好的提粘效果,且随着两种试剂的浓度的增加,粘度基本呈上升趋势,两种试剂按提粘性能分:CMC高于HEC。从图1、图2可以看出,随着HEC用量的增加,表观粘度逐渐增大且增幅较稳定,当HEC的添加量在0.01%~0.08%时,塑性粘度迅速增大;当HEC用量超过0.08%以后,塑性粘度趋于稳定;当CMC浓度在0.01%~0.08%时,携砂液的表观粘度和塑性粘度都呈递增趋势;当CMC的浓度在0.08%~0.1%的时候,随着CMC加量的增加,塑性粘度降低,可提高携砂液的携砂能力。因此,综合考虑,初步选用CMC作为携砂液的低阻携砂剂,且CMC浓度应控制在0.08%~0.1%。

为了进一步确定CMC的浓度,对几组配方进行了粘度和表面张力测试,基本配方为0.08%PAM+0.0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06%氯化钾,分别添加0.08%~0.1%CMC,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CMC浓度增大,携砂液的表观粘度和塑性粘度均增大,结构粘度降低,0.08%CMC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构粘度,较低的塑性粘度,因此具有较好的低阻携砂性能。而3种配方的表面张力相差不大。因此,综合考虑,0.08%CMC具有最优的携砂性能。

表1 携砂液低阻携砂性能

2.2表面活性剂优选

(1)表面活性剂对粘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会对携砂液的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研究低阻性携砂液,在选择表面活性剂时,要考虑其对粘度的影响。

测试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粘度的影响,测试基方为0.08%PAM-3+0.08%CMC,分别向基方中添加0.02%、0.04%、0.06%、0.08%和0.1%的3种表面活性剂,采用六速旋转粘度计测试其粘度,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表面活性剂对携砂液表观粘度影响

由图3、图4可知,3种表面活性剂中,SDS和SDBS的降表观粘度和塑性粘度的效果相当,CTAB则表现出明显的降粘效果。随着SDS和SDBS浓度的增加,携砂液的表观粘度和塑性粘度呈增大趋势。当CTAB浓度为0.02%~0.04%时,携砂液的表观粘度升高,随着CTAB的浓度的持续增加,其表观粘度降低,并趋于平稳;当CTAB浓度在0.02%~0.08%时,携砂液的塑性粘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当CTAB浓度在0.08%~0.1%时,塑性粘度升高。

图4 表面活性剂对携砂液塑性粘度影响

(2)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在携砂液中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携砂液的表面张力,提高返排能力[5]。对于致密页岩气藏,携砂液的滞留会对储层造成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使得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更为重要[6]。在基液(0.08%PAM-3+0.08%CMC)中加入浓度为0.04%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测定其表面张力,试验数据见表2。

表2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从表2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CTAB表面张力最低,后期浆液返排性能较好。

因此,通过对3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其对粘度的影响评价可知,CTAB不仅具有最高降低表面张力的性能,且当其浓度为0.04%时,塑性粘度相对其他2种较低,而结构粘度达到最大值,表明在此浓度下,携砂液的内部摩擦较小,而携砂能力较强,因此,综合考虑,选择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且适宜浓度为0.04%。

2.3抑制剂优选

泥页岩中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会堵塞油气层,降低油气层的渗透率[7],因此须在携砂液中加入抑制剂,利用粘土表面化学离子交换的特点,改变粘土表面的结合离子,从而改变粘土的物化性质或破坏其离子交换能力,达到防止粘土膨胀运移损害油气田的效果。

本文使用CPZ-Ⅱ双通道页岩膨胀仪对3种抑制剂氯化钾、氯化铵和四甲基氯化铵对岩样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试验采用的基本配方为0.08%PAM-3+ 0.08%CMC+0.04%CTAB,分别向基液中添加0.04%抑制剂,使用页岩膨胀仪测定岩样的膨胀高度(mm),每30min记录一个点,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抑制剂性能

由图5可知,岩样遇水具有一定的膨胀性,3种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氯化钾、四甲基氯化铵、氯化铵,因此,初步选用KCl为抑制剂。

为进一步确定抑制剂KCl的最佳用量,在配方0.08%PAM-3+0.08%CMC+0.04%CTAB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KCl,并测量其膨胀高度,由图6可知,当KCl的浓度为0.1%的时候,膨胀量最小,即KCl在这个浓度下,抑制效果最佳,因此,抑制剂KCl的最佳浓度为0.1%。

图6 KCl不同添加量的膨胀性能

3 结论

(1)通过对2种低阻携砂剂的减阻携砂效果及表面张力性能的评价,确定携砂液的低阻携砂剂为CMC,且适宜添加量为0.08%;

(2)通过对3种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及其对携砂液粘度影响的研究,优选出最佳表面活性剂为CTAB,且最佳浓度为0.04%;

(3)通过对3种抑制剂作用下页岩膨胀抑制性能的评价,优选出最佳抑制剂为KCl,且确定了最佳抑制剂浓度为0.1%;

(4)通过优化配方得出低阻高抑制性调整型携砂液配方:0.08%PAM-3+0.08%CMC+0.04%CTAB+ 0.1%KCl,其能够改善页岩气储层中携砂液输送支撑剂的性能要求。

[1]卢拥军,邱晓惠,王海燕,翟文,舒玉华.新型滑溜水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J],流变学进展,2012.

[2] 王小朵,赵文,李建山,等.线性胶压裂液体系适应性探讨及现场试验效果分析[J].低渗透油气田,2004,9(2):32-34.

[3]景步宏,虞建业.耐高温低摩阻低伤害压裂液的研究[J].钻采工艺,2010,33(3):101-105.

[4]侯晓晖,王煦,等.水基压裂液聚合物增稠剂的应用状况及展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61-62.

[5]俞绍诚,等.水力压裂技术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2-28.

[6]张凤东.康毅力.杨宇,等.致密气藏开发过程水相圈闭损害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J].天然气地球学,2007,18(3):458-461.

[7]蒋官澄,许伟星,等.减阻水压裂液体系添加剂的优选[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3,30(2):70-72.

TE357.6

A

1004-5716(2015)07-0067-04

2014-07-18

2014-07-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302124)及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LC13032)。

吕秋香(1993-),女(汉族),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非常规能源勘探与开发。

猜你喜欢
表面张力活性剂页岩
Al-Mg-Zn 三元合金表面张力的估算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神奇的表面张力
页岩气开发降温
AOS-A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浮选法脱墨中的应用
加息,压垮美国页岩气的稻草?
化学降解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来源于微生物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本月起实施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