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龄家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2015-12-21 00:22凌燕
社会治理理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陀区居家家园

记者 / 凌燕

久龄家园,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记者 / 凌燕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吗?

老龄化的国际标准,通常将人口分成三个年龄段,0-14岁为少儿人口,15-59岁的为劳动年龄人口,60岁以上的为老年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人,增长6.8%;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7个百分点。普陀区区现有户籍人口89.26万人,至2014年底,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有27.6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1.02%,老年人口比重在全市位列第五位。可见普陀区老龄化的程度之高,正进入老龄化的加速阶段。这种状况既反映了普陀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迫切性,同时也加大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度。

普陀区“久龄家园”指的是什么?

“久龄”寓意长寿,“家园”指具有家庭式温馨、安全、便利的小区环境。“久龄家园”全称是“久龄家园”宜居(适老型)社区。是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人受益为建设宗旨,通过发挥小区居委、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参与等多方位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公共社会资源和适宜的人文社区环境,营造尊重包容老年人的氛围,让老年人享有健康和便捷的老年生活。重点打造“五大平台”,即:以社区照料为基础,构筑老年人的生活平台;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老年人的文化平台;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搭建老年人的健康平台;以法律保障为支撑,构建老年人的社区维权平台;以社会融入为目的,构建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平台。

什么是“一网九圈百站”?

这是“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立体网络的具体做法。所谓“一网”,指的就是在区级层面建立“久龄家园”关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力量,借助科技,开通服务专线62229090,并与市民服务热线12345和市社区服务热线962200等市民热线电话整合,以点对点的平台服务,对全区老年人开展关爱服务。

所谓“九圈”,指的是九个为老服务圈。发挥街道、镇原有的场地资源,并新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以完善为老服务的资源共享。比如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在原有为老服务项目基础上,完善丰富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服务项目。同时与“一网”服务平台对接,将服务项目从“六助”增加到“十助”,从而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低偿、有偿服务。

所谓“百站”,指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撑的为老服务站。借助“一网”、“九圈”服务资源,为老人们提供政府的、社会的、居民的、企业的多样化服务项目。自2013年先后在曹杨街道梅岭园、杏梅园、桂巷三个居民区试点至今,已有25个站点,2015年还将不断建设发展。

为老服务中,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普陀区老龄服务事业中心经过调研,当下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助餐服务、家政服务、助浴服务、助行服务、法律援助、相谈以及助医服务十个方面的需求。大多数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生活质量一般,社区居住环境一般,他们对定期健康检查、定期上门护理、希望社工常来看望自己、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其中提供家政服务的需求比较大。

“久龄家园”在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建构一个融生活平台、文化平台、健康平台、社会参与平台、维权突发事件解决平台为一体的为老服务平台。针对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结合一“网”,联动“圈”和“站”,以社区照料为重点,面向社区全体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体育健身、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无偿或低偿服务。比如,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社区托老所,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发挥社区辐射功能,逐步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加强养老工作信息品台建设,在社区构筑由民政、卫生、劳动保障部门及家政服务行业参与的覆盖社区的老龄网络信息平台,并设立老年人紧急呼救系统,以变应对老年人突发事件。同时建立老年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开设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卫生保洁、水电安装、鲜花种植、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多种业务项目,确保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和便利。

针对老年人教育文化方面的服务,“久龄家园”以社区文化活动为主体,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健身点、各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学校等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低偿让老年人使用。比如组建社区老年文化团队,定期开展老年人艺术节,老年人体育展演活动等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发挥社区老年学校作用,结合社区讲坛等,经常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环保、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保障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乐观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

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依托,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和便利。

针对医疗健康方面的服务,“久龄家园”致力于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人、财、物上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每个社区可配备家庭医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充分利用养老机构已有的网络、管理、人员、设施和专业优势,传播老年人护理知识和技能,并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顾和上门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比如对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建卡建档,特别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社区为他们制定个案网络化管理方案。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常规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培养老年健康管理小组,鼓励社会组织或医疗机构对不同的老年群体,从运动、营养、戒烟限酒、科学用药等方面开展健康干预服务。

针对老年需求的精神慰藉服务,“久龄家园”建立老年发挥余热的双向服务平台,形成社区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也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的双向机制,通过详细了解社区老年人才的基本情况、自身特长,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下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整合利用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引导老年人积极投入到街道、社区的文化、卫生、治安、党建等各项工作之中,鼓励老有所为,满足老人获得尊重和社会参与的需求,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其贡献社会的内在动力。

针对老年需求的紧急援助服务,“久龄家园”在网格区域内,以孤寡老人为重点,以独居老人为主体,有效开展“结对关爱”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安全提示,做到结对率100%。有条件的小区,发挥科技助老产品的作用,结合110、120呼救系统,以网格区域为单位,试点推广居家安全监测和呼救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援助服务,以便应对老年人突发事件。

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城市养老服务建设上,政府的职能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它扮演着倡导者、指导者、支持者、协调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对城市养老服务的开展和实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让市场机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政府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具体包括:

第一,厘清政府和市场机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功能,特别是老龄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老龄市场尚未成熟,社会组织还有待孵化和培养。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怎样的程度,政府与市场机制如何协调发展,两者之间如何建立有效而合理的衔接机制等,这都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课题。

第二,加快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载体。根据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有没有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载体是居民能否充分享受各种需求和服务的关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载体应是相关的社会组织和自愿者,它既包括公益性的,又包括非公益性的。具体来说,一些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也可以由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而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服务项目,可以由民非组织和企业来扮演主要角色,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机制,包括第三方评估机制来给予有效指导和严格的监督。

第三,加强相关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这是因为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上需要志愿者的帮助与支持。志愿者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没有志愿者,社会组织是很难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普陀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社会组织、老年志愿者队伍,必须要形成综合协调的服务机制和统一评估激励机制,以便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养老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怎样?

就普陀区的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民间社会组织,目前专业性强的、服务质量高的、自身发展成熟的数量还不算多,有的还处于成长期,在资金链、人才配备、经营经验上还有待加强。

“久龄家园”的立体化网络,一方面是建构老年人全方位的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对为老服务的民间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和扶持的一个平台。同时还将成立一个专门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社会资金提供方、项目服务方以及接受服务的社区居民,各方需求整合起来,发挥各自效能,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不仅吸引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率,还能形成良好的企业与社会的互动机制,从而实现老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机制。与此同时,还应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训和服务,并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机制,包括政策评估和机构评估。对于政策评估来说,可实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对于机构评估来说,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久龄家园”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第一,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进一步贯彻“全人群、全领域、全过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多样化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标准,并设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文化、心理指导、法律援助、临终关怀、急救急助等各个领域,以及老年的不同生命时段。

第二,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社区居家资源供给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社区居家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久龄家园”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以市场为第一层次,政府和市场结合为第二层次,完全政府提供为第三层次的多元化、多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完善标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得各种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组织在社区居家发展中相得益彰。这样,大量老年人通过市场购买服务、特定(困难)群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从而建立起一个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繁荣蓬勃的老年社区居家服务新体系。

第三,确保多层次的老年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的完善。为老年人建立一个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是“久龄家园”适宜居家型体系建设的核心之一。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做到四个层面的保障,即政府对生活困难老人承担起应有的托底责任,为一般老年人建立一个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政府、社会和个人分别承担合理的责任;鼓励高收入老年人、高需求老年人和多种需求的老年人购买商业保险产品,但政府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个人与家庭成员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危机方面充分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政府和社会应为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完善机制。

第四,建立统一的照护评估机制。经普陀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的调查分析,目前老人最为担心的还是自身健康状况,有超过半数的老人担心自己会生病,23.93%的老人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12.56%的老人担心自己遇到突发事件。因此,下一步需要整合护理院、养老院等机构资源,以充分合理运用有效的公共资源为思考角度,加强研究形成一套能为老年人提供统一照护的评估机制。■

记者手记:

养老服务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早已难以满足需求,传统的一元化主体服务理念已被打破,如何推进社区社会化养老,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是我们当下的思考重点。普陀区构建的“久龄家园”,依托一张社区养老服务网,把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的公益服务、居民的自我服务和企业的市场服务多方面资源整合了起来。普陀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要让老人们在不离家、不离亲人、不离熟悉环境的社区里,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

猜你喜欢
普陀区居家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寻找失落的家园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