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要找准切入点

2015-12-21 11:30陈克华
中国扶贫 2015年23期
关键词:选派切入点第一书记

陈克华

近期,各地按照中央要求,陆续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这是中央在总结基层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决定,对于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第一书记”驻村后,应该如何烧好头“三把火”?结合近期工作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吃透精神“明方向”。“第一书记”要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服务队。这是抓党建促脱贫的主题和主线,是“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魂”和“纲”。要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队”的要求,把中央、省、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选派“第一书记”有关的文件结合起来,与学习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真正吃透,烂熟于胸,坚决落实,确保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深入调研“把好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找准切入点,做出的决策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要多深入农户、多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尽量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把村情吃透,把群众的心思摸清。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思考与提炼,找准村民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

因地制宜“绘蓝图”。工作规划要务实、管用,同时要突出重点、难点和亮点。要正确处理三年与一年的关系,第一年的年度计划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三年目标是什么,都要相互衔接、系统完整,能够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上项目,严禁触动耕地“高压线”,更不能为后任留下烂摊子。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养则养,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搞合理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注重民生“开好局”。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是最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斗志的“强心剂”。下去后,要下气力解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多做暖人心、顺民心的好事,多做群众最急需、最迫切、受益面最广的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打开工作局面。

严格自律“作保险”。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人民群众看干部”,作为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关乎单位的威信,良好形象是我们立身做事的基础。要以村为家,伏下身子,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要公道正派,遇事不偏听偏信,处理问题不偏不倚,不带个人观点,不意气用事;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守各项纪律规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守住道德底线、守住法律红线、守住廉洁防线,树立好、维护好“第一书记”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选派切入点第一书记
我的第一书记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