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第一书记”要顺势务实求是

2015-12-21 11:31唐宇驰
中国扶贫 2015年23期
关键词:顺势第一书记贫困村

唐宇驰

向贫困村下派“第一书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具体工作中,笔者认为“第一书记”应顺势而为、务实而动、求是而进,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即形势、方向,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之起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事关“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如富顺县12031户、32350人还处在贫困线下,贫困群众的迫切心情、心声、心愿,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可谓形势逼人、任务催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做到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当前,扶贫攻坚就是最大的势,精准扶贫就是最大的势。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必须认清这个势,顺应这个势,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融合在一起,推动人生梦想乘势起飞。

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务实而动。实,即实在、踏实,是“第一书记”履行职责之作风。推进扶贫攻坚,必须“三严三实”,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必须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必须实实在在、不来半点虚假。“第一书记”要实实在在地干,吃在村里,住在乡村,发扬“5+2”、“白+黑”作风,不错过每一个贫困户,与每一个贫困家庭打成一片,带头谋发展、带头抓扶贫、带头聚人心,用实干赢得村民拥护、干部认同、组织认可。镇乡党委政府要实实在在地用好“第一书记”,创造有利条件,大胆使用、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多加鼓励,确保“第一书记”下沉在村、用心在村、工作在村,练就真本事。帮村单位要实实在在地帮好“第一书记”,吃透村情、找准契合、制定措施、真心帮扶,帮助“第一书记”理思路、跑项目,促进帮扶村有真变化。组织部门要实实在在地管好“第一书记”,严管与厚爱结合,既大力度培养使用,又加强动态管理,对“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的要坚决撤换,让后备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求是而进。是,即规律、经验,是“第一书记”必须掌握之方法。“第一书记”必须用求是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推进扶贫攻坚,要处理好“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关系。具体而言,做到上下结合,既要学懂、弄通、会用政策,又要走村串户,深入每一户贫困户、每一个贫困群众了解需求,发动群众,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做到左右逢源,既要充分研究本村区位、交通、人文条件,又要研究邻村邻镇特色产业发展,更要研究上级重大项目投向和基础设施布局。做到前后带动,既要学习“前”任支部书记熟悉了解情况等长处,又要调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性,更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好“第一书记”接班人。做到里外整合,既要科学整合政府扶贫力量,又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要吸引外出工商资本返乡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引导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扶贫解困。

扶贫攻坚战鼓已经擂响。“第一书记”要牢牢把握扶贫攻坚大势,时刻紧盯扶贫攻坚任务,以敢于担当、乘势而上的意志,以抓铁有痕、脚踏实地的作风,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研究村情、遵循规律,保持专注、心无旁骛,努力践行“贫困村不脱贫,第一书记不撤离”的庄严承诺,奋力推进扶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猜你喜欢
顺势第一书记贫困村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创业即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