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12-22 10:56汤靖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指标体系责任

汤靖

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汤靖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合并浪潮,新校区建设、优势学科建设、多渠道产学研项目的不断涌现,高校可支配经费增长迅猛,高校腐败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亦随之上升。如何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校系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但效果显著,其工作内容通常指通过已获取的被审计对象任期财务收支活动以及有关管理活动,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应负有的经济责任。国内现有的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例如360度反馈评价法、主客观因素分析法等,也有少数采用指标分析的方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未能起到精确定量的效果。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评价指标抽象,实际操作困难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保证过程与结果的公平,必须事先明确评价标准,使被审计对象明白自己的经济责任所在,才能达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教育和管理领导干部”的审计目标。而现阶段,没有一个规定明确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评价标准,新《审计法》也仅仅提出了审计的范围和主要内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推进,往往导致审计威慑力不足,被审计对象不认同审计评价、信服审计结果,自然,审计成果也难以得到充分使用。

(二)工作方法简单,有效沟通不够

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都采用“自上而下”单一工作方式,审计过程也偏重于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方法,流于形式。有限的审计时间里,审计组对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对工作的动态全程掌握,很难把握被审计对象的全部特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透明性和权威性亦受到质疑,不利于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三)偏重财务数据,忽略社会效益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采用的依据大多为财务数据,忽视社会效益,容易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现在,很多高校在现有优势学科投入过多,仪器设备采购盲目,而对目前发展状况不突出却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冷门学科出手吝啬,急需的人、财、物都不予配置,长此以往,往往可能导致高校发展千篇一律,无个性和特色可言。高校的发展不仅涉及高校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事关整个国家的人才储备。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解决的方法

评价方法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评价的准确,制约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提高评价准确性的角度入手,提出“以责任分析为基本思路,以平衡计分卡为框架结构,以指标rms值为判断依据”的新评价方法。

(一)以责任分析为基本思路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关键问题是责任分析,无论是受托责任理论还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时,都需要首先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然后对照实际履职情况,得出评价结论。因此,评价方法原则上都是基于责任分析基础的。广义地说,责任分析实质上给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一个基础逻辑,是基本思路。

(二)以平衡计分卡为指导理论

平衡计分卡(BSC)是一种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之所以称为“平衡”,是由于其兼顾了组织的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等诸多因素并给予量化。结合高校的特点,本文借用BSC的框架结构,从经费使用、管理职责、任期目标、个人品质四个方面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被审计对象在任职过程中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2.计算指标权重

邀请若干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层和指标层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打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打分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专家组成员可以包括高校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财经、法律的专家等。

3.确定风险级别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级法对指标进行评级,以便将各项性质不同的指标集中反映在评价表内。为便于计算,首先把各指标风险级别统一设定为1~4级,然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性质,将评级指标分为定量评价指标(预算完成率、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率、任期目标完成率等)和定性评价指标(预算执行的效益性、部门人员结构合理性、群众评议等)。对于定量指标采用“计量+评级”的方法进行定级,即以数理统计的方法精确计算指标值,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评级标准确定指标风险级别。例如,任期目标完成率=已完成的任期目标/应完成的目标总数*100%。对于定性评价指标,采用风险分析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级法”进行定级,即根据审计期内发生的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评定该指标的风险级别。

表1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以指标rms值为判断依据

rms值是指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计算每一项指标处于最高风险级别和实际风险级别时的差额分数,即XBi(K-kBi),其中XBi为权重系数,K为最高风险级别,kBi为实际的风险级别。通过计算rms值,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即使综合风险级别相同的情况下,经济责任等级还会因为各项指标得分的均衡程度而变化,精确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依据。根据计算出来的rms值确定被审计对象履职情况的经济责任评价等级。

rms值可表示为:

表2 :基于rms值的经济责任等级表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选取行政、院系、后勤、企业等五种类型部门开展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别计算5个部门对应的rms值,得到

rms1=17.49;rms2=9.86;rms3=11.46;rms4=6.77;rms5 =12.97

实际审计结果显示,大部分被审计部门经费使用、管理职责、任期目标、个人品质方面做得较好,但经费支出民主性、效益性比较薄弱,群众认可度参差不齐。其中,部门4(rsm值为6.77)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收支情况真实完整,部门中个人发展均呈现良好态势,部门凝聚力很强,群众对部门负责人廉洁情况一致认可;部门1(rsm值为17.49)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经费基本上均由部门负责人使用,群众认可度很低,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审计结果与基于rms值的经济责任等级表是一致的。

四、体会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优秀的执行人员,完善的审计方法,还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在工作中以下两方面尤其重要。

1.营造审计环境的“良好氛围”

审计环境是影响内审工作质量的一切外部环境的集合,如管理理念、风险意识、干部晋升政策。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客观性,通常情况下难以改变,但并非不能改变,需要审计管理者去主动营造,而这一举措对内部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又是长久的、深远的。利用各类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向校领导、职能部门进行审计理念、内审成果、审计专业素质的传播,提升领导与职能部门认同感。

2.保持与被审对象的“协同效应”

一个成功的审计部门是一个能以自身的诚信、素质、影响力去改善人际关系和审计环境,快速打开工作局面的团队。高度协同的审计模式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减少冲突,提高审计质量。在具体与职能部门、附属单位、群团组织开展审计共建,项目选题、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尽量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需要及意见,实施与整改过程亦争取取得对方全力配合,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共建,不但加强了与职能部门、附属单位、群团组织的沟通协作,成为业务合作伙伴,还通过更具价值和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有效促进了高校流程和管理的优化,传播了审计理念,缓解被审计对象的排斥情绪,打开业务局面,得到了学校领导层及各部门的充分认可。

[1]《2015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15.

[2]Mark Funkhouser.Hones,t CompetentGovern-men:t The Promise of Performance Auditing[R].IIA Research Fou.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审计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指标体系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