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部门在应急救援演练中应敢于“亮真较劲”*

2015-12-22 07:53陈江驰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4期
关键词:厦门市演练救援

陈江驰

(福建省厦门市地震局,福建厦门 361003)

引言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怕“砸场子”、“丢面子”等思想的影响,一些地震部门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的现象,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甚至赢得了人们的不少掌声,然而如果一旦灾害来临,这种“摆花架子”的把式就派不上用场了;更可怕的是会贻误救灾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厦门市地震局紧紧抓住“演为用”、“练为战”,敢于“亮真较劲”,把“演练场”当成“战场”,把“编脚本”、“背台词”、“搞摆练”变成“无脚本”、“无预告”、“无预演”,从难从严提高地震部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1 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要做到“四真”

(1)设置情况真。地震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因此,在设置情况时应突出突然、紧急、真实的特点,而不能按照预先制定的“脚本”和“路线图”,搞程序化的“演练”。如2014年5月25日厦门市地震局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模拟厦门市周边突发里氏6.5级地震,而这个演练的设置是在无预告、无脚本、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且只有指挥长一人掌握,连分管现场指挥的副指挥长都不清楚。这样,下达演练的指令才能与地震突发性的特点相吻合,避免了参演人员在演练中容易产生松懈、应付的心理,才能真正检验出参演人员在突发危急的情况下应对处置的真本领(图1)。

图1 厦门市地震局组织震情会商

(2)应急响应真。应急响应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应急响应反应迟缓、组织松散、秩序混乱,就会造成“召之不来、无兵可用”的严峻局面,进而影响整个应急救援演练的顺利展开。厦门市地震局在“5·25”演练中,这天恰好是星期天,此时所有人员都在家中休息,总指挥长在13:56分下达了演练命令,接到震情后,地震台网人员在3分钟内编出第一份地震信息快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地震局所有工作人员在接到模拟地震的短信后,有的开私家车,有的打的,有的跑步,在40分钟内从各个地方赶到各自岗位,迅速展开各项应急和指挥工作。而要做到迅速做出反应,必须在平时当中注意保持戒备状态,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3)演练内容真。演练内容是整个应急救援演练最中心的环节,如果演练内容的设置与实际不符、与自己的职责相脱离,就会出现“主角变配角”、“演戏变看戏”和“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地震部门在应急救援演练中的主体地位。厦门市地震局在“5·25”演练中,当人员到达工作岗位后,总指挥按照预案要求,立即召开震情会商会,形成会商报告,随后向市委、市政府发出第二份震情信息快报,建议召开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会议,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地震救援分队赶赴灾区抗震救灾。整个演练过程都严格按照预案的时间、节点的要求进行,从总指挥长的口令到信息的发布,以及每一个指令的发出,都做到紧张快速、准确及时、真实无误(图2)。

(4)组织保障真。组织保障是搞好应急救援演练的基础,也是地震部门搞好应急救援演练的重要保证。地震灾害发生后,容易造成断水、断电以及通讯中断等问题,地震部门应以我为主,建设一个小而精且灵动便捷的综合保障移动平台,为指挥部领导靠前指挥和现场指挥提供条件。厦门市地震局建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指挥所,下设指挥、秘书、联络、监测、保障等5个组,配备卫星电话、对讲机、基础数据库系统、无线网络系统、信息收发系统、投影显示设备、发电机及其照明设备、帐篷、办公桌椅、地震应急包等装备。还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局配发的应急通讯前方指挥车与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实现了视频通话,并搭建地震应急现场视频会议平台和地震应急指挥通讯平台。同时,还指定市应急联动单位厦门武警六支队利用供水供电车、淋浴车、野战炊事车等一系列生活保障车,提供了前方指挥人员水、电、饮食、淋浴等基本生活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指挥部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图2 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指挥所进行演练总结

2 应对地震突发事件要拧紧“四股劲”

(1)敢于同传统观念“较劲”。由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周期长、概率低,而且地震预测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存在着搞演练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只要形式上过关、领导满意,也就算完成任务了。还有的,觉得演练年年搞,按照老一套组织起来轻车熟路,没有必要自己为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是,从现实的一些惨痛教训中,无不告诉我们:“宁可千日无震,不能一日无防”,要敢于同传统观念较真碰硬。厦门市地震局坚持从教育引导、制度建设、装备更新、抓好演练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运行机制,做到每年都能组织一次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在历次发生的较大地震如汶川、玉树、芦山、鲁店、景谷等,都曾派出应急救援小分队参加救援,既得到了实战性的锻炼,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敢于同自己短处“较劲”。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积极参与。在演练过程中,地震部门往往把重点放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展示专业技术技巧、仪器装备以及模拟再现应急救援的现场,诚然,这样的练法也有必要,但是地震部门不能只当“导演”、不当“演员”,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了自身的业务建设,无形中给自己留下了“短板”。厦门市地震局在“5·25”演练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狠抓了机关人员的实际操作、组织指挥和处置复杂情况的能力,如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听取地震部门的震情汇报时,要求信息员能够迅速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城市生命线工程分布、人口及其分布、危险化工厂以及地震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分布及其救援能力等,促使信息员要熟悉情况、精通业务,在演练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

(3)敢于同难点难题“较劲”。我们认为,当前地震部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主要有三个难点:一是对没有“脚本”和事先没有准备的演练心存畏难情绪,组织起来较为生疏和困难;二是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组织指挥与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三是地震部门自我保障能力不足,有依赖的思想。厦门市地震局对没有“脚本”和事先没有准备的演练,通过加强平时的相关训练,立足平战结合,不断积累应急处置经验,使在遇到紧急的情况时应对自如、不会慌乱。在实施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把科学专业的指挥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如在组织震情会商时(图1),从地质构造、地震背景、仪器观测、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尔后提出科学客观的震情判断结论,为指挥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时,把练组织指挥与练自我保障结合起来,预想在艰苦的条件下能有水喝、有饭吃、有住处,至少每人有三日份的生活物资储备。

(4)敢于同突破创新“较劲”。地震救援事关民生、责任重大,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地震部门如何适应现实地震应急救援的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贴近实战的应急救援演练方式方法,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厦门市地震局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过程中,努力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演练方式的创新,探索了军警民、陆海空、民间救援队与志愿者组织相结合等新的救援方式,如2013年“5·12”期间组织了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海空联合地震救援演练,受到中国地震局领导的好评。二是演练方法的创新。如果是机关的演练,重点是突出带通讯工具的现场演练;如果是带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演练,则突出检验性,把练指挥与练协同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检验专业分队的专业技术技能。三是演练手段的创新。在演练创新中,不仅注重理念创新,而且十分注重手段创新,通过吸收先进的应急救援理念、不断更新救援装备和掌握高超的救援技术等办法,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地震部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层次与水平。

3 建议与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部门的期望和重托,地震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把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作为推进地震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自觉敢于“亮真较劲”,真正把“演练场”当成“战场”,把心思和功夫下在鼓实劲、用实招、求实效上。灾害无情,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作为地震战线的排头兵,地震部门只有磨砺斩妖除魔的利器,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和威胁时从容应对,以上阐述的“四真”和“四股劲”归结起来,也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细微之处练真功。总而言之,地震部门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要以实战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切切实实把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厦门市演练救援
首次演练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