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歌剧而结缘
——怀念老领导、老前辈胡士平

2015-12-23 02:11王道诚
艺术评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部长歌剧

王道诚

因歌剧而结缘
——怀念老领导、老前辈胡士平

王道诚

胡士平

我知道,2014年的8月20日湖北卫视采访了我的老领导、老前辈胡士平部长;我知道,8月24日湖北卫视采访我的题目和胡部长是同一个题目:“对中国歌剧黄金十七年的记忆和对经典歌剧的评价”。访谈结束后遵嘱题字,我的题字是:“中国歌剧之树永远长青。”在翻阅精美的题字册时,看到了我熟悉的胡部长遒劲老道的字体:“竹雨松风梧月,茶酒琴韵书声。”这是湖北卫视为迎接今年十月将在武汉举行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录制专题片的访谈活动。8 月27日我应文化部之聘赴武汉担任了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初评评委。在此期间,我还知道,湖北卫视的朋友们纷纷向胡部长讨取了墨宝。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时过23天,胡部长竟于9月13日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的现任领导,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电话通告了我,原海政文化部副部长、海政歌舞剧团团长、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成员、首席顾问、中国歌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作曲家、经典歌剧《红珊瑚》作曲之一胡士平九十高龄仙逝的消息,并吩咐了一些善后事宜。我听后惊呆了,立即给我熟悉的、敬重的、人民画报社著名摄影家、胡部长的夫人常素琴大姐和从加拿大赶回来终于见上他最后一面的儿子胡谦打了电话……

在我十分痛惜、深切怀念胡部长的时候,我又十分庆幸此生因歌剧而与胡部长结下的不解之缘。从中学时代起我就痴迷中国民族歌剧,有幸于1976年调入曾经创作演出经典歌剧《红珊瑚》的海政歌剧团担任编剧导演;有幸与《红珊瑚》的编剧钟艺兵、单文,作曲之一王锡仁同在一个艺术室。1977年我回到海军大院,常见一人目光凝视前方、旁若无人,身后有一战士看管陪伴默默散步,他就是我敬仰、崇拜的海政文工团团长、《红珊瑚》的另一位作曲家胡士平。有人告诉我,他是那条线上的谁的人,正在接受审查呢。四年间,我十分珍惜、谨慎、十分努力,1978年海军任命我为海政歌剧团艺术室副主任兼编导。全团以成功创编演出《壮丽的婚礼》《刘胡兰》《琴箫月》三部歌剧、两台音乐会的成绩赢得军内外一致好评的时候,突然宣布海政歌剧团从建制上撤销,胡士平被任命为海政文化部副部长兼海政歌舞剧团团长。当时有人戏称“胡汉三”回来了,不久我被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宣布免职,接受审查。有人说胡士平是整我的第一人,也有人把我划到胡的对立的谁的那条线上了。这是一次所谓的路线斗争的换位沉浮?还是又一次命运的捉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怒之下直闯了49号楼胡部长的家门。“我一心只想搞歌剧,你凭什么无端地整我?!”胡部长的回答是:“我没有整你,只是执行上级的指示,代表一级组织对一名军人和党员的审查。”谁也没有料到,我们是这样相识,在第一次的交锋中结缘。

说来奇怪,我还从没有怨恨过胡部长。一是从小受祖训、家训“念恩不记恨,自省不怨天”的教育,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我做人的力量;二是胡部长很早就是我敬仰、崇拜的老革命、老战士、歌剧老前辈。胡部长是安徽无为人,1938年,14岁的他参加新四军,15岁入党,17岁担任新四军五旅先锋剧团副团长。36岁与王锡仁谱就了中国经典歌剧《红珊瑚》,由他作曲的主题曲《珊瑚颂》唱红了大江南北。胡家一门忠烈,六人牺牲。这般经历和家谱怎不令人敬仰,这般才华和成就又怎不令人敬佩?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不照样受到“上级”的两次审查,“一级组织”的两次抄家吗?我这个小兵居然也能享受到同前辈老兵一样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待遇,那个人的这点冤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苍天有眼,人间自有公道。我团指挥李详沛、政治干事姚汉鑫是审查我的专案组成员,是我终生难忘,终生感激的两位老党员、老同志、老战友。他俩完成了对我的外调,一日归来,悄悄地对我说:“道诚啊,他们完全是用文革的那一套在整你,先定调子先定性,再让我们去找材料。凡是你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们都去了,你的老师、同学、同事、战友,我们都见到了,都说你没问题……”听罢,我哭了。我不是为我没问题而哭,我是被他俩的真情感动而哭。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份情感,依然温暖在心头,我相信当时的胡部长也会很快见到这份外调报告的。

其实胡部长并不了解我,也只是听说了各方反应的一种了解,而外调的报告倒不乏是了解我的来源之一。在我被审查的后几年间的歌剧活动的直接接触中,胡部长也在逐步了解我。在我的莫名、糊涂的岁月里,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成员,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李刚,总政歌剧团团长丁毅、田川,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舒模、韩冰从没把我看作“坏人”,反倒更加爱护我、关心我,让我观摩北京的和来自全国的歌剧并几乎参加了所有歌剧的座谈会。我在观摩歌剧的各个剧场,在参加歌剧座谈的东四八条剧协会议室,沙滩文化部艺术局会议室,新街口总政排练场会议室常常与胡部长相遇相聚,特别在歌剧座谈会上,他发言,我也发言;他发言我赞同,我佩服,我发言他也曾表示过赞许;他是领导、专家、前辈,我从他的发言中着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几年下来,无论是在剧场,还是在座谈会上,我们从不打招呼,从不交流,从没有说过一句话。倒是在海军大院里,我和他夫人常素琴大姐见面时总是互相打招呼的。1985年,在东四八条剧协会议室,泉州歌剧团创作演出歌剧《台湾舞女》的座谈会临近中午时结束,胡部长走过我身边时说:“回大院吗?”我说:“回。”“坐我的车吧。”我说:“好。”这是多年来的头一次对话。一路无语,但思绪万千。如果没有歌剧,怎有多年来的常遇常聚;没有歌剧,怎有意见、观点的无言沟通;没有歌剧,又怎能有今天的对话和一路同行?在中国歌剧的这块阵地上,老兵了解了小兵,两颗经过激烈碰撞的孤傲的心终于释然了……归途中,我骤然想起两件不能忘却的往事。

1984年全党整风整党,党员要重新登记。我这个“历史”加“现行”被“审查”的党员无疑是被整肃不能重新登记的对象。但连作梦也万万没有想到,在整党后期,党员重新登记之前,我被推选为海政整党验收小组成员,这真叫奇了怪了。又有一日,我还在全团大会上作了一次“旗帜不倒”的讲话,多次博得全场欢跃热烈的掌声。几十年后,偶遇后任的海政歌舞团团长、指挥家李星,他还记得我当年的讲话,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兄,旗帜不倒啊……”

也是在这一年,我连作梦也万万没有想到,我创作的歌剧《红杜鹃》,由作曲家孙绰作曲,由我导演,在海政歌舞剧团实现了试唱,试排。被整的几年间,搞歌剧的贼心不死,一人偷偷地写了一部歌剧《红杜鹃》,悄悄拿给了我的党小组长作曲家孙绰。孙绰看后说好,很激动,当即决定由他自己来作曲。在那般形势下,孙绰老哥不怕沾包不避嫌,无私无畏为歌剧全剧作曲,我惊喜不已、感激不尽!完稿后我听了感觉很好,孙绰去团里争取到了试唱。试唱后,全团反响强烈,尤其是演员队要求成立剧组正式进入排练。一日,歌队队长宋振民通知我,由我担任导演,歌剧《红杜鹃》进入试排。当场我不知是听懵了,还是被惊晕了,心想要是真的让歌剧《红杜鹃》立于舞台,那就是死了也值得!事后一想,这是“上边”让我“戴枷立功”呢?还是送我一壶临刑的断头酒?今天想起,当时我怎么没“疯”了没“傻”了呢?试排汇报演出成功,歌剧《红杜鹃》的故事、人物还比较感人,当表演和演唱到了动情处,演员和观众都哭了,连钢琴伴奏林西琳在弹奏中也流泪了。全体演职人员在等盼此剧进入正式排练的时候,“上边”突然下达了“编剧导演有问题,到此为止”的指示。什么“问题”?“没有问题找问题找了问题有问题有了问题就没问题”了嘛!啊哈,这不既厄杀了一个天才的青年编剧导演,又厄杀了一部伟大的中国歌剧了嘛!

这两件奇事,无疑是胡部长的指示和关照,不然无人无权敢让王道诚“冒”了一下。但胡部长的权限又无法来解决我的“问题”。三十年来,我始终认为胡部长对我有恩。

1998年,感谢“上级”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这个太行山的土豹子从北京进了大上海,感谢“一级组织”又让我这把村里的葫芦瓢从黄浦江冒了出来,恢复了编剧导演工作。从此,我和胡部长京沪两地常有电话、书信来往,我的文章常常经他审阅,他每次出版的书都要在扉页上亲笔签名赠送给我和我的爱人,还有他赠送给我们的墨宝,每年的元旦、春节我们都要互寄贺卡。2002年我们同赴“哈尔滨之夏”参加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理论研讨会”,会上我们宣读了各自的论文。在歌剧的领地里,我们常遇常聚,毫无任何障碍地轻松交流和交谈,我们成了忘年交,他就是我的良师益友。胡部长离休后担任了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歌剧史》编委,倾心于中国歌剧的研究和编撰工作。2007年歌研会换届,胡部长当选为首席顾问,我被选为理事。我退休后,遵歌研会名誉主席田川、主席王祖皆之命,回到北京参与了歌研会2008中国歌剧论坛和颁发中国歌剧终生成就奖的策划筹备等工作。这样,我和胡部长见面并向他请教的机会就更多了。

2008年,我和胡部长又一同出席了中国歌剧论坛。他的论文和我的论文,对中国歌剧的来源,对中国歌剧发展的两个高潮三个阶段,对中国歌剧的历史成就,对中国歌剧受“极左”干扰出现的弊端,对中国歌剧当下危机的认识是何其一致。胡部长和其他歌剧前辈的中国歌剧观及对中国歌剧彰显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自信与坚守深深地感染了我,引导了我,使我汲取了中国歌剧丰富的营养和资源。2010年,我荣幸地参加了胡部长同其他歌剧老前辈荣获“中国歌剧终生成就奖”的盛典。

9月17日晨,我赶往八宝山为胡部长送别。没想到常素琴大姐、胡谦和海军治丧小组把我敬献给胡部长的挽联制作成大幅主挽联挂在竹厅前。我写的是藏头联,横联是:“沉痛悼念胡士平同志”;上联是:“月下豪情举枪挥笔南征北战真勇士”;下联是:“古道衷肠唱响珊瑚五湖四海波涛平”。联首藏“古”“月”为“胡”;联尾藏“士平”。大家对此联很满意,我想,只有胡部长满意了,才可算作满意吧。

在《红珊瑚》的乐曲声中我不能不想起我的老哥、歌剧《红珊瑚》的另一位作曲家王锡仁,他也是2010年“中国歌剧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不幸的是他在颁奖前作古,当他女儿王雪阳代父上台领奖时,大家心中一阵酸楚……我想,胡、王二位都是有着深厚歌剧情结、歌剧情缘的旋律大师,今天在天堂里,肯定在一起回味佳作,合掌击拍了……

王道诚: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 瑜

猜你喜欢
部长歌剧
现场影像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牌子问题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