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的实践研究
——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1

2015-12-23 01:05钟欢周巧艳徐烨
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苗族民族体育

钟欢 周巧艳 徐烨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剑河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的实践研究
——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1

钟欢 周巧艳 徐烨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剑河苗族水鼓舞传承方式变迁、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

剑河;苗族;水鼓舞;教育传承

1 剑河苗族水鼓舞文化生态及传承方式变迁

1.1 剑河苗族水鼓舞文化生态变迁

图1 剑河县大搞午村水鼓舞

剑河苗族水鼓舞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大稿午村苗寨,是一种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表现形式是水、鼓、舞相结合。据传,剑河苗族水鼓舞历经五六百年之久,是传统农耕稻作文化的原始遗存。“水鼓舞”苗语称“zuk niel eb”,“zuk niel”意思为踩鼓,“eb”意思为水。水鼓舞节日全过程分为“祭祀”、“起鼓”、“踩鼓”、“狂欢”等四个阶段,所跳舞蹈有方步舞、碎步舞、啄木舞、种茄舞等数十种[2]。传统水鼓舞只有在水鼓舞节时跳,其文化内涵是祈求自然神灵保佑大稿午村苗寨风调雨顺、平安吉祥,是大稿午村苗寨处理人与自然(神灵)关系的祈求仪式。

2005年,剑河苗族水鼓舞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9年参加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并荣获群文组金奖。尔后,名声大噪的剑河苗族水鼓舞受邀赴加拿大、台湾、上海世博会等多个地方演出。20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农民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近期,剑河县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筹备建设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表演场地,建立民族民间舞蹈的培训基地,以此为旅游文化品牌带动剑河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表演场地的建设用地问题上,政府与村民暂时还没达成一致意见。为了规避矛盾,政府对水鼓舞的表演场地选择方面做了调整,不再局限于大稿午村的水田改造,转而充分利用位于剑河县中心的“阳光广场”和学校操场。时代变迁使得剑河苗族水鼓舞成为剑河县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其文化生态由特定族群的民族祭祀文化转变成大众娱乐文化。

1.2 剑河苗族水鼓舞传承方式变迁

《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3]2002年贵州省教育厅、民委下发《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2008年贵州省教育厅、民委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黔教民发〔2008〕216号),为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通知精神和剑河县委、县政府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战略,让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2008年5月起,剑河县政府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以剑河民族中学、温泉小学、小广小学为试点学校,并在两年内向全县中小学校推广。2008年,剑河民族中学将苗族水鼓舞引进体育课堂,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并把水鼓舞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之中。

图2 剑河民族中学水鼓舞课间操

为了让苗族水鼓舞走进课堂活动能落实到实处,做好苗族水鼓舞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剑河民族中学的体育老师专门向剑河大稿午村民众请教,体育教师大胆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把水鼓舞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并作为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苗族水鼓舞。对大课间活动内容和时间进行调整,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二、四做广播体操,星期三、五跳苗族水鼓舞,这样就解决了学习水鼓舞时间不足的问题,也使苗族水鼓舞的普及推广取得实质性进展。

剑河苗族水鼓舞从大稿午村走向了舞台,走向了剑河县“阳光广场”,走向学校,其传承方式完成了从宗族传承到村社传承,再到学校传承的变迁。

2 剑河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现状

2.1 学生对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的认知度

学生是学校教育传承的主体,学生对传承内容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传承的效果。表1调查结果显示:剑河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受到学生喜欢,超过80%的学生对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方式感到满意。

表1 学生对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方式满意度 (n=188)

表2 学生对苗族水鼓舞的认识态度 (n=190)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爱好、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为了研究的需要,在剑河民族中学随机对1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结果显示:喜欢跳苗族水鼓舞有106人,占55.8%;态度一般的有60人,占17.6%;不喜欢的有24人,占12.6%;很不喜欢的有0人。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苗族水鼓舞。另外,学生对苗族水鼓舞的喜欢程度还反映在苗族水鼓舞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上,相比较而言,女同学比男同学兴趣更浓,学习也更认真。

表3 苗族水鼓舞对身体素质的影响(n=190)

学生对苗族水鼓舞健身价值认知的调查显示(见表3),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苗族水鼓舞能锻炼身体的人数有118人,占62.1%;认为不能的有20人,占10.5%;不确定的有40人,占21.1%;不是很确定的有12人,占6.3%。这些数据反映学生基本能认识到苗族水鼓舞对身体素质是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2.2 学生学习水鼓舞的途径

表4 最先学习水鼓舞的地方(n=190)

从表4可知,学生最先在学校学习苗族水鼓舞的人数有118人,占62.1%;在家族学习苗族水鼓舞的有22人,占11.5%;在社区学习苗族水鼓舞的有20人,占10.5%;在本村寨自由学习苗族水鼓舞的有30人,占15.8%。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传承是学生学习苗族水鼓舞的主要途径,家庭和苗族传统社区的传承作用和地位已大大下降。

2.3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表5 学校领导对苗族水鼓舞的重视度(n=190)

学校领导对苗族水鼓舞重视与否对于苗族水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的支持会促进苗族水鼓舞得到积极和快速的传承发展。表5显示,认为学校领导对苗族水鼓舞重视的人数有128人,占68%;认为不重视的只占3.2%。这说明学校领导比较重视水鼓舞的学校教育传承。

3 剑河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

3.1 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面临社会生态环境被弱化的困境

水鼓舞起源于大稿午村,水是舞蹈的精华,鼓是舞蹈的灵魂,精美的苗族服饰是族群身份的文化标志。水鼓舞走进校园以后其生存环境发生巨变,水没有了,鼓没有了,精美的苗族服饰也没有了,水鼓舞的物态文化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教育传承过程中,重视舞蹈动作的讲授、往往轻视精神内涵的阐释,导致学生对水鼓舞的认知与现代舞蹈无甚差异。而且,老师和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非常有限,潜意识里还是认同中国主流文化,甚至追捧西方文化。在思想层面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的一个内在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4]。所以,对苗族水鼓舞文化教育传承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3.2 水鼓舞课程和教材体系不完善

水鼓舞进校园之初,老师下了一番功夫编排水鼓舞的教学内容,对传统水鼓舞进行创新和重新编排,并结合课题教学实践多次进行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苗族水鼓舞动作进行讨论与修改。此后,体育教师没有对苗族水鼓舞的教学内容进行再次改编,体育课和课间操一直教授那几个动作。据学生反映,体育教师把苗族水鼓舞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中,没有安排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难以得到系统学习。一方面,学生对苗族水鼓舞文化内涵和动作的了解需要较长时间,练好水鼓舞动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每次开展苗族水鼓舞活动,学校、老师、学生都是在抢时间、挤时间、搞突击。如果想推广苗族水鼓舞,达到教育传承的目的、使其走进人心、走向社会,那么水鼓舞的教学与练习时间必须得到保障。再者,剑河民族中学的体育教师对水鼓舞只停留在课程开发上,没有编写水鼓舞的专门教材,课堂教学没有依据,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水鼓舞文化的传承。水鼓舞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

3.3 水鼓舞传承的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问题是苗族水鼓舞推广及普及的大问题。从访谈情况可以看出,剑河民族中学现有在岗教师184人,其中体育教师8人,只有体育老师会跳水鼓舞。教授水鼓舞的主要是体育老师,年轻的体育老师和祖籍为外地的老师对苗族水鼓舞不甚了解,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此缺乏专门性的师资培训,只有当地的体育老师和年长的体育老师对苗族水鼓舞有研究且有能力实施教学。

4 剑河苗族水鼓舞教育传承的对策

4.1 加大水鼓舞宣传力度,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习俗和历史文化。增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力度,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也是大众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5】。宣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加强苗族水鼓舞文化的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苗族水鼓舞文化氛围,对于苗族水鼓舞在中小学生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媒体宣传,营造苗族水鼓舞文化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人们随时可以接触到苗族水鼓舞文化,开发水鼓舞的娱乐、健身功能。“每周要安排1小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6]”。主办“我爱苗乡”、“我爱跳水鼓舞”等主题班会,采取演讲、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因为,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教育的根本元素,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成效[7]。

4.2 全面提升水鼓舞教育的师资水平,完善相关课程和教材体系

事实证明,要想搞好苗族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需要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剑河民族中学苗族水鼓舞师资紧缺,现有教师对苗族水鼓舞没有接受专业学习,要想深入、扎实、有效地推广苗族水鼓舞,可以采取资源共享、校校合作、聘用民间舞师授课等方式,化解苗族水鼓舞师资不足的矛盾。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举办苗族水鼓舞师资培训班。水鼓舞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苗族水鼓舞的教学要做好规划,不断的完善课程体系,编制水鼓舞教材和课外读本。学校要保障水鼓舞教学、练习时间,并组织水鼓舞教学比赛、学生表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3 着力增强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的多元支撑

苗族水鼓舞是剑河县独具一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它蕴含的苗族文化底蕴已受到世人的认可,并逐渐融入体育文化中。要想把水鼓舞学校教育传承工作做好做实,我们还要做更大的努力。首先政府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拓展思路,不被现代文化所束缚,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各级各类学校苗族水鼓舞的普及与推广工作给予支持与保障。其次,教育部门在制度上给予保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苗族水鼓舞传承给予指导、检查、监督。最后,各级各类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挖掘苗族水鼓舞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增加水鼓舞教学课时,提升苗族水鼓舞的文化地位,制定规章制度来确保苗族水鼓舞在学校的传承。

[1]曾金华.新时期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C].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艺术教育杂志社,2011.

[2]屈植斌,于海浩.黔东南剑河苗族水鼓舞考察[J].体育学刊,2012(9):130-134.

[3]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30-34.

[5]许正林.体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4.

[7]王希辉,李亮宇.民族文化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完小个案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1):92-95.

The Inheritance Practice of School Education of Water-drum-dance of Jianhe Miao Nationality——Taking Jianhe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ZHONG Huan, etal.
(PE college of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change of inh eritance way,development situa tion a 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ater-drum-dance of Jianhe miao nationa lity by m 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interview, liter ature material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ims to promote progress of school education inheritance of Jianhe miao nationality water-drum-dance.

Jianhe; Miao nationality; water-drum-dance; education inheritance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问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何发展的问题[1]。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民族精神和文化标志,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各种文化相互激荡,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边缘化、同质化的深刻危机。为了推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自2002年起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这其中不乏推动非物质文化进学校进课堂的政策措施。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大学生项目):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现状与路径选择(课题号:14DXS022)。

钟欢(1992-),贵州长顺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苗族民族体育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漂亮的“银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