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形式研究

2015-12-23 06:09周永兴
绿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泸沽湖旅游开发形式

周永兴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泸沽湖湿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形式研究

周永兴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指出了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泸沽湖湿地周边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旅游开发横式。分析了泸沽湖湿地旅游的特点,从农业观光、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泸沽湖湿地旅游的开发形式,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开发;形式;分析;泸沽湖

收稿日期:2015-07-09

作者简介:周永兴(1978—),男,云南腾冲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674-9944(2015)09-0012-02

Abstract:The wetland of the Lugu Lake scenic area is a place where tourist can return to nature,experienc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 custom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ourists,various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have occurred around the wetland of Lugu Lake.

1引言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属天然淡水湖,湖面面积约51 km2,海拔2690 m,平均水深45 m。湖中有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风景十分秀丽。泸沽湖畔居住的民族主要为摩梭族,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纳西族和普米族也有居住,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2泸沽湖湿地旅游的特点

泸沽湖风景区是以泸沽湖湿地环境为依托,以湖畔独特的自然风光、村寨生产生活形态、民俗风情、乡村居所等为对象形成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和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泸沽湖湿地作为景区主体,在其独特的资源背景下,拥有属于自己的功能体系。

2.1 泸沽湖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

泸沽湖属永久性淡水湖,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澈蔚蓝,是世所罕见的至今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拥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湖岸线曲折多湾,逶迤伸展。湖边是自然冲积而成的开阔沙滩,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坐落着落水、里格、浪放等10余个古朴的民族村落,是休憩游玩的天然场所。湖中散布着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高出水面15~30 m。黑瓦吾岛、里无比岛和里格岛是最具观赏和游览价值的3个景点,被誉为“泸沽三岛”,岛上树木葱郁,是各种珍稀鸟类、水禽的栖息场所。

2.2 泸沽湖湿地浓郁的民俗风情

泸沽湖被摩梭人奉为“母亲湖”,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个民族。千百年来,蕴育出了摩梭母性文化、彝族毕摩文化、原始宗教达巴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有永宁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屯兵遗址日月和等人文景观。摩梭人的母系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是现存少有的一种母性文化,其特殊的家庭结构、氏族集团、“走婚”习俗和建筑风格,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2.3 泸沽湖湿地特色旅游

泸沽湖是全世界摩梭人的发源地、聚集地,摩梭人拥有丰富多样的摩梭民族民俗文化。有优美动听的摩梭民歌,千姿百态的民族舞蹈,绚丽独特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蕴涵着别具一格的民族风味与情趣。长久以来形成的民族村寨里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礼仪等,有强烈的原生性和神秘性。

2.4 泸沽湖湿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

纳西族崇尚山水,每年农历3月15日和7月25日,要以隆重的仪式驾独木舟游湖并登狮子山祭女神。摩梭人的山林圣境,其基本思想是自然崇拜,转山节、转海节与狮子山、泸沽湖等自然生态紧密相连,就是一种直接的表现形式。民族村寨、摩梭木椤房、猪槽船和生殖崇拜以及许多节日传说构成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的统一,也构成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

3泸沽湖湿地旅游开发形式

3.1 泸沽湖湿地农业观光体验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永宁坝子,是主要产粮区之一,具有高原田园风光,所产高原红米被誉为“世界屋脊大米”而名扬四海。盛产虫草、贝母、松茸、白瓜子等珍稀特产。当地人饮食,仍是以山间泉水、芳草、果仁、五谷杂粮作佐料,通过人工自酿、自腌、自烤、自煮食用。有名的猪膘肉、苏里玛酒、酸鱼、烤鱼干、牛头饭、猪肠血米等美食佳肴自然独特,是融情、水、山、林、坝、寺、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可以领略田园之美,感受田园生活的愉悦和精彩。

3.2 泸沽湖湿地景观观光

泸沽湖,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湖中有七岛,形状各异,林木苍翠;湖的西北面是雄伟壮丽的格姆山,是纳西人因崇拜而神化的格姆女神;湖的东南面为15 000亩的草海湿地,芦苇如墙,水草茂密,有37种水生植物,42种鸟禽,11种鱼贝类,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冬季,数以万计天鹅、黑颈鹤等珍稀候鸟在此栖息,是观鸟、摄影的好地方。湖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有豹、獐、鹿、岩羊、小熊猫、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动物,充满野趣。湖畔阡陌纵横,田园万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烟袅袅,牧歌阵阵,渔火点点,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3.3 泸沽湖湿地娱乐体验

泸沽湖已修通沥青路面的环湖公路,长约60 km,沿路可以欣赏泸沽湖湿地的美景、民族村寨和民族风情,可以乘车、骑自行车、徒步或骑马环湖游览,也可以乘坐当地独有的猪槽船,上岛领略别样风光。到了晚上,可以住到里格、落水典型民风村子里,看花楼、参加篝火晚会或者在路边的烧烤棚子里喝酒,吃小银鱼、烤土豆和牛蛙,体验别样的风土人情。

3.4 泸沽湖湿地休闲度假

在泸沽湖找一户摩梭人家家访,吃特色菜,了解当地纯粹的民风民俗,去湖边酒吧下棋、看书,感受湿地安逸、秀丽的美景和舒适、悠闲、温馨的居住环境,一早起来看看日出。躲避城市喧闹、烦躁和压力,释放自我。

3.5 泸沽湖湿地文化展示

泸沽湖在地理上被分割成许多独立的单元,摩梭民族就在这狭小封闭的单元里繁衍生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日益繁荣的物质生产,丰富多样的摩梭民族民俗文化。有最原始母系氏族大家庭,阿夏走婚制度,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摩梭锅庄舞),民族服饰(百褶裙),民族节日(转山节,转海节),都烙着历史的印记。

摩梭民俗博物馆坐落于泸沽湖畔落水村,是中国唯一的反映母系氏族社会民俗的博物馆。展示了摩梭文化及其发展史,可以让大家很好的了解真实的摩梭文化,让摩梭传统文化得以很好传承。

3.6 泸沽湖湿地康体养生

在泸沽湖湿地旁有永宁温泉,当地摩梭人称之为“热水塘”,属典型高原温泉,水温37 ℃,适宜人体洗浴。水中含有硫化氢,对风湿性关节炎和一些皮肤病有疗效。每逢农闲时节,附近摩梭人、普米族居民纷纷前往沐浴,还在周围野餐歌舞。这里修建了男女浴室,建起旅馆、商店等设施,形成特色康体养生之地。

3.7 泸沽湖湿地科普教育

摩梭文化是泸沽湖湿地独有的文化,加上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每年吸引上百万的游客到泸沽湖来,泸沽湖湿地具有良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自然知识普及功能,能够最生动地向人们进行有关湿地和湿地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摩梭人的历史遗留的走婚制被外界误读,并不是无条件的性乱婚,是在有恋爱基础和双方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走婚。

3.8 泸沽湖湿地保护与开发

粗放式开发和生产过程,会使得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生态危机。根据泸沽湖旅游总体规划,在泸沽湖湿地开发中,依据生态效益保护优先的原则,首先要控制污染,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预测湿地污染动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健全环境监测网络等。特别在防止草海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要注意草海生态系统的退化。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湿地环境的超载和过度负荷也有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崩溃,泸沽湖旅游景区湖泊水体清澈,但由于沿湖排污设施的设置不完善和游客乱扔的垃圾,沿湖一带已经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湖中鱼类由于过分猎捕,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坝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森林火灾、过度砍伐,山体植被稀少,可见裸露的土壤和岩石,冲沟、泥石流时常可见。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旅游的开发应当同时进行,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

4结语

泸沽湖湿地旅游的开发形式在空间上是相辅相成的,时间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一形式的开发较少,只是针对不同的目的地开发形式各有侧重。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恰当认识和定位自身资源,综合规划,确定多种开发模式间的主次关系,以及模式间的相互嵌套问题,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民族传统文化是泸沽湖湿地的最大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和关键环节就是加强民族村寨的保护。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摩梭地区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使摩梭的传统文化在开发中得以保护与传承,老百姓主动自觉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泸沽湖湿地旅游开发形式间的合理匹配,实现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最佳开发。

参考文献:

[1] 泸沽湖管委会.泸沽湖景区发展战略研究[R].天津: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3.

[2] 云南城乡规划设计院,丽江地区旅游局.泸沽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R].丽江:丽江地区旅游局,2012.

[3] 陈烈.最后的母系家园泸沽湖摩梭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4] 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3).

[5] 何庆明.云南泸沽湖开发与生态经济问题研究[J].绿色经济,2001(3).

Analysis of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n Lugu Lake

Zhou Yongxing

(BranchofEcology,YunnanInstituteofForestrySurveyandplanning,Kunming650031,China)

Key words:tourism development;model;analysis;Lugu Lake

猜你喜欢
泸沽湖旅游开发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泸沽湖组诗
Mosuo on the move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静美泸沽湖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