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热点探析

2015-12-23 03:28陶茂芹
关键词:教育资源资源研究

陶茂芹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210023)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热点探析

陶茂芹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210023)

经过10余年发展,开放教育资源日益完善,其研究与运用已经深入到社科、教育、自科以及文艺等领域,涉及到教育、计算机、经济、政治等学科,其中教育研究占85%,计算机研究占19%。研究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研究的主体为广播电视大学与高等院校,其中广播电视大学占30%,高等院校占16%,在高等院校中师范院校与普通院校平分秋色。部分研究陆续获得了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现代教育技术》发表了教育规划基金项目的近半论文,说明了该杂志在这一领域的核心地位。在内容、资源加工、发布模式、运用模式、标准与规范建设、绩效评价等方面出现的研究热点值得关注。

开放教育资源;资源建设;应用

导言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实施开放式课件(简称OCW)项目拉开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经过10余年的飞速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已经日臻完善,不仅促进了全球共享的正式和非正式学习,而且架起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互通的桥梁,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课程的再生、设计、开发、共享、应用以及重用机理等均提供了新颖的理念。到目前为止,由麻省理工学院、哈佛、耶鲁、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等2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的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提供了超过20种语言环境下的14,000门课程的开放教育资源,而我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共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校级精品课程8169门,累计共形成精品课程20,283门[1-3]。真可谓门类齐全、品种繁多。

研究开放教育资源的热点变迁,理清它的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而且有助于了解与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基础,搜集到2013年底各类学术论文392篇,加以研究与分析。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层次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其研究与运用已经遍及到社科、教育、自科以及文艺、大众文化、大众科普等方面。

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层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开放教育资源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政策研究与行业与职业指导方面,共计占76%。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拥有的主体,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比例达到16%。具体运用与技术支持研究也已经起步,工程技术与应用基础目前已经5%。

(二)学科分布

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不仅涉及教育、计算机与教育直接相关的学科,而且也已经涉及经济政治等相关学科,当然前者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教育研究占85%,计算机研究占19%。具体数据见表2:

根据表2,可以发现:①各学科研究比例总和为112%,大于1,说明开放教育资源研究中存在较多的跨学科研究现象;②目前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等领域,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与基础;③开放教育资源与经济与政治等学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其研究刚刚开始,认识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三)成果发表时间分析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的“开放课件”项目揭开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国内教育界紧随其后,密切关注,加大投入,近年来研究呈逐年增长趋势,具体数据见表3:

表2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的学科分布

(续上表)

表3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成果发表年度

(四)研究机构

开放教育资源首先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因为对远距离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率先研究与应用,师范大学随之,最后普通高等院校亦参与其中。具体数据见表4与表5.

表4 广播电视大学发表论文数

表5 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

从表4、表5数据中可以看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大学与高等院校,占总数的47%,广播电视大学占30%,高等院校占16%,高等院校中师范院校与普通院校各占一半。

(五)基金资助

139篇开放教育资源研究论文中受到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支持与赞助,其中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有2篇,得到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有11篇。

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11篇文章有5篇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占45.5%,其它几种杂志各1篇(见图1)。论文作者所属机构,53.9%为师范大学,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最多(见图2)。总体而言,基金的赞助与投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具体数据如图3。

图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论文的来源分布[4]

图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论文的机构分布[4]

图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论文的年度分布[4]

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能够获得各类项目基金的赞助,一方面说明各类研究计划与基金项目已经将开放教育资源全面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列入课题指南,对于科研人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开放教育资源的成果逐渐增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研究热点分析

(一)研究内容

就内容而言,开放资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源建设阶段,侧重于开放课件、开放课程的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投入较多,大力研究远程教育的特点,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的大众化、全民化,表2和表4的数据佐证了本阶段广播电视大学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为理论研究阶段,侧重于“开放教学与学习过程、开放教材与课程模块、开放技术标准与版权协议、开放学习社区等”在内的开放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高等院校,尤其师范类院校研究与投入较为突出,表4中数据足以说明了这一趋势,而且表1中基础性、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达到了92%,说明了相关研究在开放教育资源中占有的份额。第三阶段为开放教育资源集群构建阶段[5],侧重于学习空间[6-8]、教学空间[9-11]建设,目前仍然没有成为研究热点,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二)资源加工

开放教育资源的加工呈现出系统性、扁平性、开放性趋向。首先,开放教育资源加工呈现出系统性特征,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系统为依托,对各式各类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12]与聚合[13],对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与组织[14-15]。其次,资源加工呈现扁平性特征[16-17]。随着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深化,开放资源的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地位更加平等,资源的建设者更加关注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加工的侧重点也从教育走向了学习,学习过程更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互动和主动建构,教育过程强调个性化和定制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18]。再次资源加工建设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与生命,离开了开放性,开放资源将失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资源的加工同样离不开这一特征,通过加强与社会的互动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理念、教育机会、教学过程、社会服务的开放,同样可以使知识传播真正跨越校园围墙而无限扩散,帮助开放资源进一步从校园有形走向知识无疆快捷方式[19-20]。

(三)资源发布

开放资源的发布呈现出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平面到立体发展态势。第一,教育系统内部发布,以某个项目为中心点,组织开放教育资源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发布,受益者只能是系统内成员。既可以依托某一具体项目来组织资源[21],也可以某一个学校为中心来组织资源[22],当然也可以某一高校园区[23-24],或者以国家为单位来整合资源、发布资源,比如美国[25-26]、日本[27]、英国[28-29]、俄罗斯[30]等相关开放资源项目。第二,大众传播型发布。开放资源的发布平台从专门的学习系统走向了大众传媒,网易[31]、新浪[32]等互联网门户网站媒体推出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程共享频道,甚至于在各类以影视娱乐为主的各类视频网站中同样出现较多的开放教育资源,比如土豆、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站中均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课程、大学课程[33]。第三,个人习作以及研究成果的自由发布。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服务的发展,个人知识发布具备了自由发展的土壤,依托于i-Tunes、Facebook、Myspace、Twitter、QQ等社交平台,结合网络社区,发布个人的教育研究成果与教育资源,以吸引大众的追随、分享和交流,从而获得相互的肯定与支持。

上述三种模式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条件的逐步成熟与便捷,越来越多的个人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中来,学习者与教育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四)运用模式

一般来说,开放教育资源可分为指导性资源、学习型资源、扩展型资源、评价性资源四大类。指导性资源侧重于教学组织[34],学习型资源着眼于学习活动的设计[35],而扩展型资源关注课程与生活的联系[36-37],评价性资源重视过程性评价作用[12,37-38]。由此可见,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目的不同,其运用模式就有很大差异。而被教育者可以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既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与内容,也可以复习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使其学习更加深入、全面,当然受教育者也可以直接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研究。[39]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国际性、开放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拓展教育资源的时空界限,形成自己的特色,张扬自己的个性,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乃必然之举[40-43]。

(五)典型案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典型案例的剖析与研究往往有助于全面地了解某一事实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这一方法同样适用。英国开放教育资源项目(UKOER)[28]、赖斯大学Connexions项目[44]、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开放学习项目(OLI)[45]、加州大学Scholar's Box项目[21]均是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典型与范例,在整个开放教育史上也有特殊的作用与地位。政府机构推出的精品课程项目也是我国教育资源开放运动的重要推手,对它的研究无疑有利于开放教育运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46-49]

当然,也有一些项目未能实现持续发展而被关闭,如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50],加强相关案例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发展机制的认识思考。

(六)标准与规范建设

近年来,开源软件日益盛行,教育领域对开放源代码的应用逐年增加,为了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互连互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与制定逐渐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34,51]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放教育资源的授权和版权。比如开放教育跨境引进资源的法律问题[52]、开放教育资源著作权保护问题[53]、教育资源版权的标准化[54]等方面均进行过一些研究与探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55]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开放教育资源制作标准与规范。既有立足于某一方面,也有立足于开放教育资源整体标准的建设与规范。前者如我国《视频公开课的拍摄标准》,属于微观领域,对于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51];后者如李作强等人对开放教育教学资源标准现状进行了完整的分析[56],有助于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标准进行宏观规划。

(七)绩效评价

运用效果的研究在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绩效评价与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层次,如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57]、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58]、投资与盈利模式的分析[59]以及开放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36]等论文均从宏观上加以研究与分析。这一情形说明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定性层次,仍然缺少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支撑。加强这些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势必成为下一阶段不可或缺的步骤与过程。

三、结语

开放教育资源进展研究是多层面、多方位的,近10年来也是热点纷呈。但其主要热点集中于开放教育资源本身,比如研究内容、加工、发布、运用模式、绩效评价、典型案例等方面,而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商品化、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手机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关注仍然欠缺。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迅速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不仅原有的热点会受到持续的关注,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会在一些新的领域,比如学习空间、教学空间、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存取、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元数据及相关学术会议、专著、相关刊物以及栏目研究等方面,也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与话题。

正是通过这些热点的不断变更与替代,开放教育资源研究才能持续深入与演进。

[1]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参与式学习文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5):24-26.

[2]陶茂芹,黄建年,陈进,等.精品课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8):59-62.

[3]赵国栋,黄永中,张捷.西方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9):35-40.

[4]中国知网[EB/OL].[2015-5-11].http://epub.cnki.net/kn 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5]周波.优质教育集群均衡分布金牛推进全程优质教育[N].成都日报,2011-11-04.

[6]关宏臣.澳大利亚21世纪学习空间设计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7):18-19.

[7]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2):58-62.

[8]陈向东,吴平颐,张田力.学习空间开发的PSST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10(5):19-22.

[9]霍芳.浅谈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的建设[J].科技信息, 2011(26):379.

[10]齐军.教学空间的内涵及与邻近概念的关系摭论[J].上海教育科研,2011(4):12-14.

[11]娄珀瑜.利用体验式学习软件构建化学实验适时教学空间[J].化学教育,2011(11):59-61.

[12]黄传慧.开放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主要模式、机制与形式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1):83-88.

[13]张德成,王植青.开放教育资源的智能聚合与个性化建构——基于Web3.0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8(8):89-92.

[14]陈志超.浅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现代农业,2009(2):97-98.

[15]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123-134.

[16]刘峥,金会庆.组织扁平化: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1(15).

[17]高飞.学校管理也应扁平化[J].教书育人,2007(29):9-10.

[18]刘淑扬.从学生需求角度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合[J].现代经济信息,2008(7):136-139.

[19]J·特雷维拉努斯,E·欧佛比.包容性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云服务(英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5-41.

[20]刘甲.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再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1]刘晓琳.加州大学Scholar’s Box项目对我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3):238-242.

[22]罗琳霞,丁新.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4):109-112.

[23]曹茜.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神州,2013(3):59.

[24]姜同仁,马向文,王亚飞,等.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3):77-82.

[25]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2-144.

[26]郭婷婷.无限的学习空间——记美国NTU的远程教育[J].中关村,2003(6):86-87.

[27]胡树祥,石鹏建,郑家茂,等.美、日开放教育资源考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12-17.

[28]张轶斌.英国开放教育资源项目(UKOER)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1(7):112-120.

[29]王龙.英国启动开放教育资源普及化的试点项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69.

[30]俞紫梅,殷菲菲.俄罗斯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6-8.

[31]李岩,陈杰,李晓坤.从网易公开课到基础教育的开放教育资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2):82-84.

[32]新浪公开课[EB/OL].[2014-04-12].http://open.sina. com.cn/.

[33]陶茂芹,黄建年.门户网站公开课资源及其在高校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3):120-123.

[34]应用LOM元数据实现星地一体教育资源媒体素材库的组织建设: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国际研讨会[Z].中国北京:200414.

[35]许安辉.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的总体设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2):61-71.

[36]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7]弗莱德·穆德,魏奇.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终身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7(4):32-37.

[38]周桔.基于自主学习的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用户需求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5-7.

[39]李晓白.浅谈开放教育的资源守恒有效利用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6):159-160.

[40]安卫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63.

[41]任磊.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9-21.

[42]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1):9-13.

[43]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之反思与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3-17.

[44]吉喆,焦丽珍.连通开放教育资源——赖斯大学Connexions项目评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7-21.

[45]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开放学习项目(OLI)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1(5):46-53.

[46]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No.298(11):23-26.

[47]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31-37.

[48]王重润,李恩,赵冬暖.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0(2):20-23.

[49]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5):93-95.

[50]王龙.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再思考——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关闭的警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29-32.

[51]百度百科合作平台.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EB/OL].[2014-04-16].http://baike.baidu.com/view/82 48216.htm.

[52]于文波.开放教育跨境引进资源的法律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4):226-227.

[53]韩雪.浅议开放教育资源著作权保护相关问题[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2):41-44.

[54]刘清堂.标准化教育资源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5]腾出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版权中的应用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9):11-16.

[56]李作强.开放教育教学资源标准分析与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路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159-160.

[57]王龙.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7):10-16.

[58]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9]汪琼,王爱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OER)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投资与盈利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11-16.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Research on the Hotspot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Research

TAOMao-qin
(Hongshan College 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Nanjing210023,China)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development,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perfect,whic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ve been rooted into the social sciences,education,sciences,literature,arts,and other fields,involving education,computer,economic,political,and other disciplines,including education research(85%),computer studies(19%).Research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main body of research is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includ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30%),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16%).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ormal schools and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same proportion.Some researches successively have won the support of various fund projects.“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published nearly half of articles on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Education Fund Plan,which illustrates the magazine is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this field.The content,resources processing,distribution,use model,constructing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etc,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resources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15)06-0059-07

2015-09-06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等院校开放式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23)研究成果之一

陶茂芹(1968-),女,南京财经大学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资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