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数学学情调查及应对策略

2015-12-23 15:51隋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解题数学教师

隋军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连续扩大招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1.2万多所,在校生有1960多万人。但是在数学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或心理障碍,针对现实状况,如何转变数学教学方式,消除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找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当下的要务。

一、学情调查

“学情”有着宽泛的外延,包括心理状况、思维状况、认知状态、学生素质、发展规律等,也包括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兴趣、内容、方式、时间、效果、生存环境、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成功感等等。根据以上研究目标,我们对一年级的169名学生进行了涉及心理、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的三套问卷调查,包括《中职生学习数学中的心理因素调查问卷》《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调查问卷》《中职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测试卷》共59题,还随机对其他年级的学生进行座谈调查和教师谈话调查。其中数学学习测试情况如下:

平均成绩36分,及格率为6%。

二、学情分析

1.数学基础较差

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同年级学生,达不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占多数。统计数据显示数学基础知识不及格的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94%。

2.初中时教师关注不够

初中时由于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教师们只能把精力全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因此造成这些学生基本无人“照看”的情形。初中时没有或很少接受过教师指导的学生占26%。

3.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

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品行、习惯、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我们归纳有三类教育不当家庭:一是溺爱型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要求;二是放任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问,孩子考好了得不到肯定,考差了不被批评,这一类家庭在农村尤其多;三是压力型家庭,对子女的成绩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致揠苗助长,使孩子谈学色变,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学生心情受家庭影响的占45%,选专业听家长的占47%,但当需要倾诉时只有9%的学生选择家长。

4.网络对学习有负面的影响

调查中有34 %的学生有上网的习惯,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玩游戏。他们承认,在网吧结识的朋友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太好。

5.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

上数学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的学生仅占33%,其他2/3的学生精力不能集中。能坚持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26%,有30%的学生基本上不做或很少完成作业。学生在看到“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是否会主动找老师问清楚”的问题时,回答“不会找”或“不一定”的占66.7%。在回答“上课老师提问时你是否会主动举手回答”的问题时,30% 的学生表示只要不点到自己从来不主动回答。说明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不能主动与老师配合,而这部分学生又容易被老师所忽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困难越来越大。

6.学生本质好,具有可塑性

在心理状况与特点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因为在学习上暂时落后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们都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希望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学习成绩,摆脱学习落后的状况。有83%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现在学习的好坏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且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上学非常有用。93%的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有3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升入大学深造。在问到“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要肯于吃苦,你认为这样做值得么?”的问题时,90%的学生回答“值得”。座谈中一些学生也谈到“对那些学习好的同学非常羡慕,自己也想取得好成绩,可就是不知如何去做”,这就为提高其数学成绩,改变其落后状况提供了可能。

三、应对策略

1.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

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状况、学习兴趣等)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情感培养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动力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成功时多赞扬,错误时少责备,使学生爱教师。师生和谐融洽,学生自然就爱学习。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不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就能奏效的。所以他们的转变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找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场合。我认为,办公室不是最恰当的地方。学生被叫到办公室,往往认为又要挨批了,首先心理上产生胆怯,与教师产生隔阂,此时,老师的良苦用心就很难奏效。所以最好选择其他环境,譬如运动场上、上学路上、课间等。这就需要老师用心捕捉时机,所谓春雨润物细无声。当然,爱学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

2.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帮学生努力找到进步的方向

许多学习困难学生面对自己落后的数学成绩,不能正确归因,容易以偏概全,自我否定。因此,数学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原因,做到两点:第一,要尊重实际,避免过于自责。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由于存在学习基础、起点的不同,每个人努力的程度和学习方法也不同,暂时出现成绩的差距是正常的,只要自己肯于吃苦,发奋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差距的。第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具体原因,是上课不专心,还是复习不得法;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病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差,但就是好动坐不下来,教师可以及时干预引导,甚至施以措施;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又不注意预习,所以上课听不懂,教师就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如何预习。不管哪种情况,上课记笔记、重要知识用红笔标注,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他们记笔记,课后检查笔记,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有长期数学考试“失败”的痛苦体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一见到数学书就头疼,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和学法指导,着力介绍心理暗示的作用,多讲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功案例,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卸下思想包袱,找回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为“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体验。

3.重视综合能力培养,创造高效数学课堂

①感受成功、树立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方法条件,把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上。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合适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把课堂当作追求梦想的地方,学会学习,感受成功。每章的开始部分,内容往往比较简单,与前面的知识联系也较少,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放慢教学节奏,适当联系有趣例子,让全体学生都能听得懂,从而树立信心。

②养成教育、注重过程是有效途径

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首先,采用“读、思、问、记”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启发学生对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理顺知识关系,逐步使学生能够联想、迁移到相应的知识,记下疑难部分。其次,挖掘和拓展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大量具有创造性的素材,给例题注入现实生活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科学渗透;再次,精讲、巧总结,留下空间,创设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围绕重点,紧扣教材,拓展延伸,逐次深入,让学生写出数学课本中所讲章节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创新思维。最后,教会学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独立小结、及时回顾等方法,弄清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应用。

③解题教学、发展思维是直接手段

课堂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强数学解题教学呢?首先,对数学课本例题采用“一看,二议,三评,四挖”的教学思路:一看,看清题目;二议,议条件和结论;三评,评解题方向、评比交流、评解题途径;四挖,挖课题反思、挖数学思维、挖应用范围、挖举一反三。其次,精选典型综合的习题,做到课课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强化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发展,让学困生愿解题、会解题、乐解题。比如,利用“一题多解”法,教师首先给出某种题型一种详细解答过程,让学生去模仿,去揣摩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寻求其他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散思维。

④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是内在动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尤是。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一起动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信息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信息。课堂讨论是培养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正确见解,共同分析其错误原因,引导他们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因势利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逐渐养成和提高。

⑤分层教学、各取所需是进步的保障

教师在钻研数学教学大纲、教材的前提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具体地讲:

教学目标层次化。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层次化。在数学课时安排上,以中等学生为基准,带动两头。一些能力拓展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去探索。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学习不再那么困难,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课外辅导层次化。开展第二课堂,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数学辅导。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利用课外活动,对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解题数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巧用比妙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