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辐射废物安全与整治问题探讨

2015-12-24 09:01郇庆增
西部资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辐射强度坑道

郇庆增

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天津 301800

实验室辐射废物安全与整治问题探讨

郇庆增

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天津 301800

通过对我单位实验室的放射性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综合整治,消除辐射危害,减少辐射影响。先是对污染源和污染物等进行集中清理,再进行固化,远离人群密集区集中存放,固干后外运,安全运输到矿区废弃的坑道封存,最后再用低辐射强度的黄土和腐殖土覆盖,上面植被绿化,进行美化环境,从而有效地清除了单位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污染,使工作场所达到无限制开发使用的程度,也达到了辐射废物综合整治之目的。

辐射;整治;防护;安全

1.前言

放射性物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其衰变过程的放出高能量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用专用仪器才能测量出放射性强度大小或分析其含量多少,并以此来判断其辐射危害毒性的高或低。而关于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安全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强度,治理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加强环境治理与辐射防护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单位原是一支放射性地质专业勘探队伍,在多年的地质勘探与地质实践过程中,将大量的放射性矿石带到基地或工作场所进行分析化验,购置或制作放射性标准源及模型等,这些放射性矿石、副样、标准样、模型等不断地贮藏和积累,数量不断增加,辐射危害进一步增大,污染着周围的环境。

近些年,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地质队伍的大量缩编和逐步进行属地化,贮藏的放射性矿石或模型已成为附近工作场所的一大隐患,辐射安全问题摆在面前,如何消除这种隐患,防止进一步污染环境,确保职工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在本单位管理过程中,我们经过检测和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决定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即将这些遗留的放射性物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彻底的整治。

2.辐射废物的来源及辐射强度

2.1 来源

(1)人工合制或购置

这些放射性物质以模型或仪器参考源的形式存在,其用途主要用于标定或校正仪器或测定仪器的稳定性,其形状多为盒型,外形比较规则,多为金属外壳包装,核素较纯,危害性大。

(2)采矿样

这些矿样主要是由地质工作人员在野外施工时,为弄清矿石成份或选择施工过程中有代表性的矿石、特别是高辐射强度矿,采回后由实验室分析人员进行检测,确定其成份和含量。分析后的副样集中堆放,其形状多为袋状包装,强度常常是随着矿石的含量而变化较大,核素不纯。在自身的衰变过程中不断地逸出放射性核素,具有危害隐蔽性。

(3)污染物

污染物主要是由于从事放射性分析活动如加工破碎、存放样品过程中散落或附着在工具、器皿、附近的地面上,主要分布于工作台面、工作区、通道、沉淀池中。其存在的形式往往是分散,含量或强度随污染源而变化,核素成份复杂,由于这些污染物不能依靠感官而感觉到的,只能通过仪器或其他方法知道其含量和危害性。

2.2 数量

经清理,我单位有矿样、副样、标本、岩矿芯、矿渣、沉淀池沉淀物等等,总数量约80吨,存放于样品库中或埋在实验室院中。

2.3 辐射强度与危害

经用辐射仪器进行测量,存放的这些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普通较高,如操作间一般在于(124—880)nGy/h,最高超过周围环境辐射本底值的10倍以上。

3.辐射废物的安全整治

3.1 辐射防护要求

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退役治理遵循辐射防护三原则:即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在安全整治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人与放射物质的距离,尽量减少放射源或放射物对人体的辐射危害影响,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3.2 辐射测量与安全防护

3.2.1 辐射测量

就是用辐射仪器对存放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区进行现场测量,根据辐射强度大小来确定是否是污染源或是污染物,并以测量值为依据逐步地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清理,集中存放,便于统一处置。

3.3.2 现场综合整治与安全施工

首先:做好准备:先进行测量,将所有污染源或污染物进行集中,并根据仪器测量结果对测量值较高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先期进行水泥固化治理。

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对辐射强度高的污染源或污染物,要借用工具尽量的扩大人与放射物的间隔距离。

其次:综合整治,也就是将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水泥固化。此阶段较为重要,是为了防止引发扬尘和便于运输,消除二次污染,确保公众安全,也是此次治理项目的核心内容。

其三:归整,将清理归整好的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远离人群密集区集中存放,统一编号,待固干后外运。

3.3 运输安全

(1)安全搬运:将固化物倒运到专用车上,按规定路线,运输到目的地封存。

在搬运时应注意安全事项:一是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穿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二是搬运过程中尽量借助于工具,两人抬或机装,扩大人与污染源的间隔;三是按秩序码放,将高强度的放射性物质放在中间部位;四是在搬运工作过程中减少人员伤害事故,一旦发现破皮或流血事件,立即停止工作,妥善处置;五是搬运完毕后,搬运人员立即更衣清洗。

(2)安全运输: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到矿区坑道封存。

安全运输中注意事项:一是确保车况良好,运输车上司机不少于两人;二是选择好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和大中城市,路况较好;三是有小车探路,保持通讯联络,便于紧急处理意外事故;四是在车上设立辐射危险标志;五是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卸车,清扫,并将放射性物质运进坑道(该坑道原为放射性物质勘探坑道)。

3.4 安全封存

待所有的放射性物质整治物运进坑道后,再对坑道附近进行环境测量,确保周围环境测量达到自然本底后,封闭坑道口。回填,用渣土和挖出的土进行回填底部,夯实,再购置腐殖土覆盖在平整过的原坑道口上部及周围被破坏的地方,恢复自然坡形,洒上草籽,植被绿化。

3.5 植被绿化

将已固化的放射性物质完全运走后,运用辐射探测仪器对整个工作区域再次详细测量,做好记录,防止遗漏,确信整个区域的辐射监测值达到天然本底水平后,再购置低强度的黄土或腐殖土覆盖在平整过的原工作场所内,最后铺砖或植被绿化,按总体设计要求进行美化环境。

4.辐射废物的综合整治效果

治理前后辐射测量结果对比表

4.1 辐射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综合整治后,原辐射场所的各项辐射参数大为降低,基本达到本底值水平,具体测量值见下表:

4.2 整治效果显著

通过对实验室的放射性物质及污染物治理,经特殊方式转移放射性污染源,消除放射性污染,即将本单位存放的各类矿石、废石、模型等污染源和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建筑物等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置,使其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最终结果是使治理区内的放射性测量值达到天然本底水平,使单位实验室范围内达到无限制开放使用的程度。

5.结束语

通过我单位辐射废物的专项整治,将具有辐射强度的污染源或污染物进行了安全固化、安全运输、深埋或进坑道,清除了污染源,铲除了污染物,防止了二次污染,确保了放射性废物综合整治的辐射环境安全。

整治工程项目竣工后,经有关部门对工作现场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对整个工作区域进行了环境监测,经监测,本单位范围内的辐射强度测量值达到了天然本底水平。即本单位原放射性工作场所达到了无限制开放使用的程度,确保了周围辐射环境的安全,达到了本次辐射废物综合整治的目的。

[1]《放射性污染防治法》GB12770——2003.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3]《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0.

[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04.

[5]《铀矿地质设施退役辐射防护环境安全规程》2001.

察哈尔右翼前旗各乡镇农用地单产分布示意图

察哈尔右翼前旗各乡镇农用地产能分布示意图

参考文献

[1]郧文聚,王洪波,王国强,张雷娜.《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的产能核算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

[2]张雷娜,郧文聚,苏强,王国强,王洪波,赵玉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

[3]张雷娜,苏强,赵玉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资源与产业,2008年.

[4]廖广宇《基于产能核算的耕地产能分布及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张慧,韩敏,陈旭晖,陈洋,谢慧《贵州省农用地(耕地)的产能核算与分析》,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

[6]马存明《安徽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及其应用研究》,安徽农业大学,

2008年.

Discussion in radiation waste material engineering of treatment and safty problems

Huan Qing zeng
Nuclear Industry 247 Brigade of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TianJin,301800

猜你喜欢
放射性物质辐射强度坑道
氧气A(O,O)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模拟与分析
战时指挥所
食物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还能吃吗
食物
基于Zigbee技术放射性物质智能安保系统设计
基于模拟太阳辐射强度对自然循环式PV/T系统的实验研究
红外地球敏感器辐射强度在轨数据分析*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贵阳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