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积累不足对温州产业升级的影响与启示

2015-12-24 07:15马名杰
关键词:温州集群升级

马名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活跃,且近20多年保持了快速发展。但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如今面临产业升级难的问题,其根源值得思考。本文对温州产业升级的分析有4个特点:一是主要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分析温州企业和产业升级缓慢的原因。二是通过分析2000—2009年10年间温州企业创新活动的发展变化,从纵向揭示产业升级难的历史因素。三是从全国角度横向比较分析温州企业创新进展。四是重点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和方式、人力资本投入,集群研发投入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对温州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过去10年温州企业转型升级教训的总结,能对国内其他地区有所启示。

一、温州产业升级缓慢的基本表现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温州在这三方面的进展相对迟缓。

(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滞后

温州传统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很低。占温州工业产值比重3/4的十大主导产业,大多是制鞋、服装、塑料制品、汽摩配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温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3个特点。

一是个别产业发展较好,多数产业升级乏力。温州低压电器、服装和制鞋等少数产业发展相对较好,产生了正泰、德力西、报喜鸟、奥康等有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但打火机和眼镜等温州传统优势产业没有形成持续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陷入衰退。

二是少数企业向中高端升级,多数企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正泰、森马、高邦、奥康、华仪电器等少数企业较早就从价值链低端进入中端环节,目前已向高端发展。但多数企业仍在进行低水平价格竞争,创新能力很低。在当前的市场压力下,不少中小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升级的迫切性。

三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成长快,而大量配套企业成长较慢,形成了“龙头强,集群弱”的现象。一方面,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带动了配套企业升级。正泰等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质量管理,推动了配套企业管理、质量、技术和产品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对不合格企业的淘汰。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近期新的变化是在电气和汽车配套业中出现了一些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对配套企业能力的提升开始给予更多关注,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有增强趋势。

(二)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温州产业结构中,化学、医药、通信、电子仪器等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对经济贡献不大。在近10多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温州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引进和发展上较为滞后。一度兴起的造船和光伏产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冲击下很快衰落。温州政府将“退二进三”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虽然生活性服务业占很大比重,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慢,对当地制造业支撑不足。总的来看,近10多年来温州基本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多数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被锁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既有轨道上,经济活力有所下降。

(三)企业外迁导致本地中高端经济活动流失

温州企业外迁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为摆脱当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瓶颈。由于本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企业将生产制造中的低端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如,一些服装和制鞋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我国中部地区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温州土地资源一度严重短缺导致地价高昂,一些寻求产能扩张的企业甚至整体外迁,使温州错失领先企业成长的收益。二是为摆脱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约束。一些企业为获得技术和人才等中高端资源而整体或部分外迁到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如正泰集团在上海设立太阳能公司等。此外,温州的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也缺乏吸引力。

由此,温州一度出现“差企业死掉了,好企业跑掉了;高附加值环节在外,低附加值环节在内”的现象。在成本上升、低端竞争力削弱的同时,温州又面临中高端经济活动流失的难题。

二、过去10年企业创新积累不足的主要原因①2000年和2009年的全国R&D资源普查提供了可供比较的数据。2009年后的温州创新情况没有实质性变化,因此2000年到2009年温州创新指标的变化具有解释力。如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中数据分别来自2009年全国、浙江和温州R&D资源清查结果;文中未注明年份的数据均为2009年数据。

(一)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创新能力提升相对落后

1.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很低

2009年,温州只有近10%的工业企业和40%的大中型企业开展R&D活动。尽管其比重分别高于8.5%和30.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比浙江13%和43%的水平落后较多。而浙江同样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企业创新活跃度在全国并不领先。

2.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但投入强度低

2000—2009年的 10年间,温州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总规模增长了近10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但是温州企业R&D投入强度只有0.52%,远低于全国0.7%的水平。温州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7%,只达到全国大中型企业的平均水平。

(二)企业较少利用外部研发资源,区域创新体系较封闭

温州企业更倾向于独立研发,利用外部研发资源较少。温州企业的研发项目75%是由企业独立完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70%)。由于温州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少,导致企业与外地研发机构合作成本较高,从而制约了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即使在温州本地研究机构具备优势的领域,产学研合作仍然不多。如,温州某高校在眼镜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眼镜企业和高校很少进行合作。

温州创新体系相对封闭是导致本地创新不活跃、技术路径单一、易陷入技术锁定的重要因素。温州的外国投资和外地投资企业很少,企业基本是本地成长。其不利影响是温州难以享受外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外溢效应、本地经济和文化多样性不足、区域创新活力的提升和可持续性不佳。

(三)企业研究机构和人员增长快,但人才知识结构低,中高级人才短缺

相对于一线工人的“用工荒”问题,支撑温州企业升级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更严重。2000—2009年的10年间,温州工业企业R&D人员增长了16倍,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增长了2倍,都远高于全国增速(分别增长1.7倍和1倍)。但在温州企业研发机构中,博士和硕士的比重只有4%,比全国低了近8个百分点。中高级人才匮乏是导致温州产业升级缓慢和企业外迁的重要原因。

(四)“大集群,弱创新”的粗放发展模式长期未变

温州是我国产业集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依靠家庭工业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温州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如,在国内市场,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占有30%份额,鞋业占到了20%,眼镜占到80%;打火机占到了95%的国内市场和70%的国际市场等。问题是多数产业集群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忽视创新投入,为集群发展模式的转换制造了障碍。

绝大多数温州产业集群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或浙江平均水平。在表1所列的27个行业中,温州15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很大。其中包括纺织服装、鞋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集群”。7个行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和浙江平均水平,包括食品、皮革、文教用品、化学制品、化纤制造、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他产业研发强度居于全国和浙江水平之间。可见,除了个别龙头企业,温州产业集群中存在大量低研发投入和无研发投入的企业,甚至包括传统的优势产业。这些数量众多、缺乏创新的中小微企业是温州产业陷于低端的集中表现,是温州制造业的短板所在。

(五)以专利衡量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较慢

2000—2009年,温州企业专利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低于全省水平,且发明专利比重下降。十年间,温州工业企业申请专利增长了6倍;发明专利增长了5倍。但浙江全省工业企业申请专利增长了10倍,发明专利增长了8倍。而且温州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还比2000年下降5.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 2009年温州制造业分行业投入强度比较

(六)企业家创新精神缺乏与能力滞后是温州企业升级缓慢的重要原因

企业家是构建企业能力,引导企业发展的核心。只有具备较高的资源组织能力的企业才能把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这种企业能力取决于企业家领导下的战略选择和企业行为。总的来看,温州企业家群体成长滞后,其经营理念和能力未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此外,盲目进入房地产和煤矿业等投机行为暴露出相当一批企业家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小富即安”和“一夜暴富”的观念颇有市场。企业家投资行为短期化与知识结构老化不但难以领导企业顺利转型,更与创新发展不相容。总之,企业家成长滞后是温州企业“低小散”多的重要原因。

三、几点启示

(一)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未雨绸缪,长期投入

企业创新的进展是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创新的时间累积性和知识累积性决定了对多数企业而言,提升创新能力和形成新竞争优势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温州产业升级进展缓慢是问题长期积累形成的。在过去的10多年间,温州制造业创新活动逐渐增多,企业研发经费、人员投入和研究机构快速增加。但从浙江乃至全国角度看,温州企业创新进展缓慢。企业研发投入低、生产设备更新慢、对新技术的投资和利用严重不足,导致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低水平徘徊。创新基础薄弱且提升缓慢不仅延迟了升级进程,也为今后的顺利转型埋下了隐患。

(二)企业创新动力差异极大,政策可予激励和矫正

温州大量民营企业升级乏力的现象说明,创新动力在企业间并非均匀分布,而且差异极大。一方面,正泰等少数企业从发展初期开始,就在产品、工艺、管理等方面积极和持续地创新;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单一产品到产品多样化,从低端到中高端,从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见表2。另一方面,温州多数企业对转型升级准备严重不足,长期忽视创新投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进展缓慢,以致在成本优势大幅下降和市场环境突然收紧的双重压力下,陷入转型升级困境。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家能力。其决定了在相同制度和环境下企业间创新动力的差异。二是市场因素。国内存在大量对产品价格敏感且质量要求不高的需求者。规模庞大的低端需求为创新能力低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三是市场扭曲形成的暴利机会对企业创新动力的干扰和扼杀。针对这3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支持企业家学习和培训、提高标准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以及通过加快改革以消除不合理暴利空间等措施激励企业创新。

表2 正泰技术升级历程

猜你喜欢
温州集群升级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回暖与升级
难忘九二温州行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