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2015-12-25 03:36胡蓉,方先松,江丽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胡蓉方先松江丽霞曹娟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酶(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n=45)、稳定斑块组(n=69)及易损斑块组(n=46),所有入选者于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Lp-PLA2、hs-CRP水平,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血清中的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31,11.967,P=0.026,0.019),且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2,P=0.028);易损斑块组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t=9.899,11.023,P=0.031,0.024);血清中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的特异性高于hs-CRP,两者联合特异度更好。结论血清中Lp-PLA2相比hs-CRP和冠状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高,两者联合能更好地检测斑块不稳定性。

关键词〔〕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中图分类号〔〕R514〔

第一作者:胡蓉(1974-),女,硕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实验诊断学方面的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易损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脏急性事件的病理学基础〔1〕。磷脂酶(Lp-PL)A2是一种新发现的和冠状动脉病变有密切关系的标志物〔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4〕。本研究旨在探讨Lp-PLA2及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60例,入选者近2个月未服用降脂类的药物,且排除肿瘤、各种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肺心病。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IVUS和C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62~80〔平均(69.2±1.1)〕岁;稳定斑块组(IVUA检测显示斑块为纤维斑块,且无斑块破裂、偏心以及血栓形成,CAG检测发现病变的狭窄处不足70%)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龄61~80〔平均(70.2±0.8)〕岁;易损斑块组(IVUS检测斑块偏心指数超过0.5,脂质核占斑块面积的50%以上,斑块表面存在糜烂、破裂和溃疡,CAG检测存在一处或者更多斑块破裂和血栓存在)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61~80〔平均(70.3±0.8)〕岁,三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血清Lp-PLA2及hs-CRP检测取所有入选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放置于抗凝管内,3 000 r/min的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美国AdlitteramDiagnosticLaboratories提供)测定Lp-PLA2,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试剂由上海复兴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测定hs-CRP。

1.3IVUS和CAG检测应用Judkins法穿刺右股动脉行CAG检测,应用美国Boston Scintific公司的iLab型的CAG检测仪进行IVUS检测,超声导管采用40 Hz。检测前向冠脉内注射肝素和硝酸甘油,然后将超声导管插入通过狭窄的病变到血管的远端,然后以0.5 mm/s的速度撤回,并标记斑块的近端和远端图像,在同一个血管段的相应参考部位和病变部位测量,参考部位则取离病变部位10 mm内远端和近端的相应正常血管段。术中记录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纤维帽的厚度、管腔面积(LA)、斑块最厚处的直径(Dmax)、斑块部位管腔面积的狭窄率(LAS)以及对侧斑块的最薄处直径(Dmin)。根据美国心脏病学院制定的IVUS检测指南,偏心指数(EI)〔5〕=(Dmax-Dmin)/Dmax,血管重构指数(RI)〔6〕=病变处的EEMA/参考部位近端和远端的EEMA平均值。其中EI>0.5表示为器物偏心斑块;IR介于0.95~1.05表示无重构;RI>1.05表示正性重构。IVUS检测发现斑块特征,纤维斑块、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将检测的结果和血清中的Lp-PLA2及hs-CRP进行回归分析〔7〕。

2结果

2.1三组血清中Lp-PLA2和hs-CRP水平比较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血清中的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31,11.967,P=0.026,0.019),且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2,P=0.028);易损斑块组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t=9.899,11.023,P=0.031,0.024)。见表1。

2.2血清中Lp-PLA2、hs-CRP和斑块病变相关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以血清中的Lp-PLA2和hs-CRP为应变量,以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的EI、纤维帽厚度和RI为因变量,分析显示血清中Lp-PLA2和EI、RI正相关(r=0.931,0.842,P=0.008,0.009),与纤维帽厚度负相关(r=-0.856,P=0.012);血清中hs-CRP和纤维帽厚度负相关(r=-0.753,P=0.015),而与EI、RI无相关关系。当Lp-PLA2>370 μg/L时,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的灵敏度(Sen)=0.79,特异度(Spe)=0.92;灵敏度标准误(SEsen)=1.7%;特异度标准误(SEspe)=1.68%;血清中hs-CRP>10 μg/L时,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的特异度(Spe)=0.51,特异度标准误(SEspe)=1.02%;两者联合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的Sen=0.86,SEsen=1.1%,Spe=0.76,SEspe=1.2%。

组别nLp-PLA2(μg/L)hs-CRP(μg/L)易损斑块组46392.4±16.31)2)14.2±1.81)2)稳定斑块组49330.5±21.31)5.1±0.8对照组45125.8±9.74.5±0.9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2)P<0.05

3讨论

易损斑块是指具有破裂倾向的,易形成血栓的和进展成危机斑块的。近年来IVUS等血管内超声图和内膜硬度图均可以用于斑块评价,为临床诊断易损斑块提高技术性支持,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是和冠脉造影相关的检测均是有创检测,其成本也较高〔8〕。Lp-PLA2又称之为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该因子同时具备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两种作用。现阶段许多研究显示,血清中的Lp-PLA2水平和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又有部分研究显示,Lp-PLA2和体重指数(BMI)、年龄、高血压以及吸烟等因素无相关关系〔9〕。其中血浆中的Lp-PLA2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中的Lp-PLA2浓度升高容易引起冠心病。hs-CRP水平是经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的能够预测未来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10〕。有研究显示,不是斑块的破裂引起血清中hs-CRP水平的升高而是hs-CRP水平的升高诱发斑块破裂,除此之外,临床上能导致hs-CRP水平升高的疾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所有hs-CRP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灵敏度较高,但是其特异度较差〔11〕。

Lp-PLA2能够降解LDL-C中的氧化磷脂,导致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内皮损伤。另外,本研究充分说明Lp-PLA2相比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许多研究显示〔12〕,hs-CRP是评价心血管意外的较强特异性,但是不能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人群和正常人群,而且Lp-PLA2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两者联合识别易损伤斑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高依据,进而及早采用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血清中Lp-PLA2和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相关关系,且Lp-PLA2的相关性更高,两者联合可以更好地检测斑块的不稳定性。

4参考文献

1杨东伟,刘新叶,许富英,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4):6673-5,6756.

2杨丽萍,张晓炜,张国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4):306-8.

3刘志祥,谢飞,吴玉竹,等.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08-9,411

4董西刚,孙林,张戈.易损斑块的血清标记物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6):568-72.

5唐其东,吴平生,李瑜辉,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9):829-32.

6钟萍,吴丹红,吴计划,等.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4):924-7.

7时永辉,牛冬梅,吴嘉,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2):92-5.

8尹令敏,刘同祥,宋海滨,等.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6):509-11.

9晏沐阳,李建华,任岩东,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或消退的评估方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98-101.

10马莎,王玉璟.Lp-PLA2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81-3.

11郭晓宁,牛永红,商丽华,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亚临床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62-3.

12陈曦,李新明.血清CRP、LDL-C对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13;17(12):2082-4.

〔2014-06-10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的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