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核糖体S6激酶4表达的相关性

2015-12-25 03:35孙玉朝,王忠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核糖体S6激酶4表达的相关性

孙玉朝王忠臣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核糖体S6激酶4(RSK4)的表达及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RSK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患者中RSK4阳性表达27例,且RSK4阳性表达与Fuhrman分级、TNM分期、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等因素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RSK4(P=0.001)、Fuhrman分级(P=0.001)、TNM分期(P=0.001)、集合系统是否受累(P=0.001)、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生存期长短有关;患者性别(P=0.428)、年龄(P=0.060)、肿瘤直径(P=0.621)、病理类型(P=0.335)与生存率无关;Cox回归模型显示,仅RSK4、Fuhrman分级、病理TNM分期、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存期相关。结论RSK4可以成为肾细胞癌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关键词〔〕肾细胞癌;核糖体S6激酶4;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737〔

第一作者:孙玉朝(1964-),男,副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肾内科疾病研究。

肾细胞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治疗仍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放、化疗无效,免疫治疗效果也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因子以及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1〕。核糖体S6激酶(RSK)属于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家族,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大量的细胞内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存活和分化等,迄今已发现此家族有4个成员RSK1、RSK2、RSK3和RSK4,在人体各种细胞及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不同,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2〕。关于RSK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探讨RSK4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入院的行肾细胞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相关影像检查,术后病理资料完整,均未接受化疗、放疗、肾动脉栓塞术及其他药物治疗,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6〔平均(56.29±3.9)〕岁,病理组织学分型:透明细胞癌(ccRCC)7例,嫌色细胞癌(CRCC)6例,乳头状细胞癌(PRCC)34例,混合细胞癌3例。参照2009年TNM分期标准,pT1期9例,pT2期7例,pT3期13例,pT4期21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21例,Ⅲ级12例、Ⅳ级17例;术后8例出现转移,转移部位为肺2例、肝脏1例、淋巴结转移5例。

1.2检测方法兔抗人RSK4单克隆抗体、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HRP-DAB底物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选取肾细胞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方法进行染色。一抗浓度为1∶100,具体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以DAB显色,苏木素复染,PBS置换一抗作空白对照,用已知阳性标本作阳性对照。

1.3结果判定参照文献〔1〕的方法,阳性染色结果判定如下:要求细胞结构清晰,阳性细胞定位好,以同一显微镜倍数(×40)观察全片,选择5个高倍(×400)视野,合并计算所分析的5个不同视野着色细胞百分率及胞膜、胞质的着色程度。根据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百分率进行分析评定:基本不着色为0分,着色淡为1分,着色较深为2分;着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率:≤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为3分,以每张切片染色程度和染色细胞百分率得分相乘的积为最后得分。得0~1分者为阴性(-),得2分者为弱阳性(+),得3~4分者为中等阳性(),6分者判为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alan-Meier法。

2结果

2.1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见表1。50例患者中RSK4阳性表达27例,且RSK4阳性表达与Fuhrman分级、病理TNM分期、

表1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

临床参数nRSK4+RSK4-P值年龄(岁)≥502716110.191<50231112性别男3215170.250女18126Fuhrman分级Ⅰ~Ⅱ级2110110.001Ⅲ~Ⅳ级291712肿瘤直径(cm)≥6.015870.641<6.0351916集合系统受累受累5320.02未受累452421病理TNM分期pT1~pT2165110.006pT3~pT4342212病理类型ccRCC7520.038PRCC341717CRCC633混合细胞癌321淋巴结转移有8710.012无422022

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等因素呈正相关。

2.2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Fuhrman分级(P=0.001)、TNM分期(P=0.001)、集合系统是否受累(P=0.001)、淋巴结是否转移(P=0.001)与患者生存期有关;患者性别(P=0.428)、年龄(P=0.060)、肿瘤直径(P=0.621)、病理类型(P=0.335)与生存率无关。Cox回归模型显示,仅RSK4阳性表达、Fuhrman分级、病理TNM分期、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存期相关,见表2。

表250例患者术后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

临床参数n中位生存时间(个月)P值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RSK4+27340.0010.035-2375年龄(岁)≥5027740.060>0.05<502351性别男32600.428>0.05女1865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21820.0010.047Ⅲ级~Ⅳ级2944肿瘤直径(cm)≥6.015590.621>0.05<6.03561集合系统受累受累580.0010.026未受累4571病理TNM分期pT1~pT216800.0010.069pT3~pT43424病理类型ccRCC7620.335>0.05PRCC3452CRCC679混合细胞癌316淋巴结转移有8210.0010.031无4276

3讨论

在肾脏实性肿瘤中超过80%成为肾细胞癌,而良性肿瘤则多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瘤等〔3〕。ccRCC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肾细胞癌的90%。其他肾癌病理类型还包括多房囊性肾细胞癌、PRCC、CRCC等〔4〕。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倘若患者出现腰痛、血尿、腹部肿块时,往往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绝大多数肾脏肿瘤可在体检时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当超声检查发现问题时,可进行增强CT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期,同时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细节。早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5〕。在治疗上,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有效率低,一般不推荐患者做放化疗。目前,外科手术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有可能使疾病得到根治的手段。早期的局限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类型以及与肾脏大血管的关系,可以选择肾根治性切除和保肾手术。对于早期肾癌,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已成主流,手术创伤小、恢复快〔6〕。如在泌尿外科,患者接受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后3~5 d即可出院。若无转移,术后定期复查即可,一般不推荐再进行其他治疗。中期肾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的局部进展,肿瘤可侵犯肾盂、肾周脂肪甚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此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若瘤栓与肿瘤切除彻底,病人一般预后尚可,5年生存率约为40%〔7〕。部分病人在发现肾癌时就已经出现转移,这种情况下一般也需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切除肿瘤再治疗转移灶比不切除肿瘤直接治疗的效果要好。当肾脏原发肿瘤切除后,极少数患者的转移病灶会出现自发性消退。

肾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和肥胖〔8〕。由于肾癌发病的隐匿性,早发现十分重要。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小分子抗癌药物一直是当今癌症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丝氨酸、苏氨酸以及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过程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信号传导以及进行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的最主要的机制。Ras-MAPK激酶通路对调控细胞正常分裂、生存、生长以及分化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通路中许多激酶蛋白的突变或者过表达往往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生成。RSK家族处于Ras-MAPK通路的下游。RSK激酶蛋白特异性的磷酸化胞内及核内许多细胞周期相关的下游蛋白,从而起到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的功能〔9〕。RSK激酶结构域内外的几个位点包括Ser380、Thr359、Ser363和Thr573的磷酸化都对RSK的激酶活性激活非常重要。RSK1~3可以被MAPKs磷酸化激活,也可以通过自身磷酸化激活,还可以被一些生长因子或神经递质等诱导激活的PI3K信号通路所激活。RSK在被MAPK磷酸化激活时,是由Ras、Raf-1、MAP kinase kinase(MEK)和MAP kinase信号通路所介导。PI3K诱导的RSK1激活是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介导的。RSK1在葡萄糖稳态调控和细胞大小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RSK可以磷酸化并调节转录因子c-fos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的活性。有报道RSK1可以和MAPK1、IκBα、TOB和TSC2等相互作用〔9~11〕。RSK可以在有丝分裂信号刺激下会转位到细胞核内。RSK2可以特异性地磷酸化底物蛋白上面的苏氨酸和丝氨酸残基,其很多底物蛋白本身就是被集中研究的癌症治疗靶点。RSK2亚型被证实在人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长,另外RSK2在骨髓瘤细胞的造血转移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12~14〕。本研究提示RSK4有助于不同类型肾癌的鉴别诊断及其可以成为肾细胞癌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4参考文献

1Beck SD,Patel MI,Snyder ME,etal.Effect of papillary and chromophobe cell type on disease-free survival after nephrectom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Ann Surg Oncol,2004;11(1):71-7.

2Cindolo L,de la Taille A,Schips L,etal.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104 cases from multicenter〔J〕.Eur Data Urol,2005;65(5):681-6.

3何群,杨勇,洪宝发,等.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477-8.

4李春香,陈旭升,刘素香,等.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7):670-4.

5Thoenes W,Strkel S,Rumpelt HJ.Human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J〕.Virchows Arch B Cell Pathol Incl Mol Pathol,1985;48(1):207-17.

6Peyromaure M,Misrai V,Thiounn N,etal.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analysis of 61 cases〔J〕.Cancer,2004;100(12):1406-10.

7Leroy X,Moukassa D,Copin MC,etal.Utility of cytokeratin 7 for distinguishing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renal oncocytoma〔J〕. Eur Urol,2000;37(6):484-7.

8Kim SS,Choi YD,Jin XM,etal.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for cytokeratin 7,S100A1 and claudin 8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renal oncocytoma〔J〕.Histopathology,2009;54(5):633-5.

9Kim SS,Choi YD,Jin XM,etal.Claudin-7 and claudin-8: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renal oncocytoma〔J〕.Hum Pathol,2009;40(2):206-10.

10Amin MB,Paner GP,Alvarado-Cabrero I,etal.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hist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conventional pathologic prognostic parameters in 145 cases〔J〕.Am J Surg Pathol,2008;32(11):1822-34.

11戴景蕊,张连宇,张瑾,等.螺旋CT双期扫描对不同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2177-81.

12吴斌,彭卫军,顾雅佳,等.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6):825-30.

13Cheville JC,Lohse CM,Zincke H,etal.Comparisons of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among histologic subtyp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J〕. Am J Surg Pathol,2003;27(5):612-24.

14Verhoest G,Avakian R,Bensalah K,etal.Urinary collecting system inva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of organ confined renal cell carcinoma〔J〕.J Urol,2009;182(6):854-9.

〔2013-05-15修回〕

(编辑曹梦园)

猜你喜欢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婴幼儿肌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
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4例临床病理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达及意义
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
滇西地区白族及汉族女性乳腺癌临床资料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