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2015-12-26 03:04张晓红邹艳玲封银曼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亚健康状况人群

张晓红 邹艳玲 封银曼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张晓红 邹艳玲 封银曼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调查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分布状况,明确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各种因素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内6个市辖区的72个社区内随机抽取5125人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以双录入核对的形式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数占22.1%,亚健康人数占31.1%;疾病人数占43.2%,残障人数占3.6%;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状况等非行为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等行为因素。结论影响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因素复杂,但主要因素还是不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同时本研究为制定预防和宣教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社区居民;亚健康;影响因素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1-2]。近年来,有关于特定人群亚健康检出率研究的报道[3-4],但这些报道不能反映近年郑州市社区居民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为此,本研究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社区居民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卫生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宣教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并以双录入核对的形式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2 调查工具:郑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设计制定,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知识及卫生保健情况;与健康环境相关的因素;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社会适应力;既往病史;现症状;家族史等方面,另外还包括健康状况自我测试。其中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借鉴并应用美国Breslow氏等建立的人群机体健康标准;城市居民健康调查评价标准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调查及评价标准采用第一军医大学的SRHMS自我健康测量表。

1.3 调查对象:为保证所选样本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内6个市辖区(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范围内,每个社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共2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个社区居委会,共72个社区,每个社区大约抽取40户本地户籍家庭,共2743户。选取18周岁以上户籍人群5125人,男性2512人,女性2613人。经过整理,剔除不合格问卷,共得有效问卷50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7%。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总体健康状况:本次调查以城市居民健康调查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临床检查及调查人员现场对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等综合结果,将被调查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四个健康等级,分别为健康、亚健康、疾病和残障。分析结果显示:在5057名调查对象中,健康人数为1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1%;亚健康人数为157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1%;身体无残障,但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经区及以上医院诊断的慢性疾病的人数为 218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3.2%,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五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占34.2%)、高血脂(占11.7%)、脂肪肝(占4.4%)、冠心病(占3.7%)、糖尿病(占3.1%);经区以上医院诊断为残疾者有18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

2.2 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分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但是大致可以分为非行为因素和行为因素,前者指人口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等;后者指行为及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身体锻炼、心理及社会适应状况等。为了便于对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去除慢性病和残障混杂因素,选择身体健康状况处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分析,共计2691人。

2.2.1 非行为因素对亚健康状况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各有关非行为性因素分布情况见表1。在性别方面,男性亚健康发生率为52.8%,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62.9%,女性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60岁以上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最高,为84.6%,其次为50~59岁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为69.3%,40~49岁年龄段次之,亚健康发生率为58.3%,18~29岁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为52.9%,30~39岁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最低,为50.1%,亚健康者所占比例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者亚健康发生率最低,为46.9%,其次为已婚者,亚健康发病率为63.7%,离异、丧偶或其他亚健康发生率最高,为68.7%;在文化程度方面,本研究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定义为低文化程度,中职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定义为高文化程度,其中低文化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64.4%,高文化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55.5%,低文化人群高于高文化人群;在职业状况方面,有职业者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为50.7%,无职业者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0.1%,低于有职业者人群。这些因素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非行为因素与亚健康状况分布的关系(N=2691)

2.2.2 非行为因素与亚健康状况分布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各有关行为性因素分布情况见表2。在饮食习惯方面,经常摄入咸食、甜食、高脂肪食物、熏烤食品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2.1%、61.7%、63.1%和65.3%,分别高于不经常摄入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52.3%、52.1%、53.9%、53.1%。经常摄入蔬菜水果、豆制品、蛋类、奶类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52.9%、53.3%、48.7%和54.4%,分别低于不经常摄入人群的69.4%、66.9%、73.5%、62.9%;在吸烟、饮酒方面,吸烟、饮酒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5.2%和64.3%,分别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54.5%和55.7%;在身体锻炼方面,每周锻炼次数为3 d以上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47.9%,明显低于锻炼次数为3 d以下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61.6%;在心里和社会适应状况方面,良好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45.1%和53.8%,一般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2.8%和57.9%,不良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7.9%和66.3%,很差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88.1%和73.8%,心里和社会适应状况越好,亚健康发生率越低。对以上因素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2691名健康及亚健康被调查者为对象,以是否是亚健康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生活方式、工作时间、睡眠、心理、社会适应等可能影响亚健康的因素进行筛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期发现影响亚健康的主要因素。赋值见表3,结果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非行为因素方面,性别为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女性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危人群,OR值为1.742;职业状况和文化程度也与身体亚健康状况有关联性,无业或低文化程度的人群比在职或高文化程度的人群更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OR值分别为1.082和1.119。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亚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饮食习惯上来看,多食咸食、甜食、高脂肪食品、熏烤食品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OR值分别为1.201、1.281、1.213、1.504;常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禽蛋和奶制品是健康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892、0.695、0.879、0.881。从生活方式看,体育锻炼和适当睡眠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影响,是身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865和0.714;吸烟和喝酒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OR值分别为1.014和1.112。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不良是身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735和1.315。

表3 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变量赋值表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中发现女性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57倍,提示女性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危人群,应当倡导全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关爱;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调查者,亚健康者比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亚健康者所占比例达到84.6%,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有利于老年人自身,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5];高文化程度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比例要高与低文化程度者,低文化程度者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危险性是高文化程度者的1.2倍,这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能力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知识、理性思维能力较高、能坚持采用健康行为有关;无职业者比有职业的人更容易处于亚健康,一定的工作时间是一种良性刺激,努力工作并获得回报,会增加人们的成就感,心情愉悦,并且适当的压力可以调动机体各项系统的生理反应,从而有助于减少和防止亚健康发生及发展;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会使已婚者劳神费心,身体功能下滑,比未婚者更容易处于亚健康,而离异或丧偶患者因生活不如意,心情抑郁,心理负担重,长

期缺少人陪伴,在三者中亚健康比例最高,达68.7%,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吸烟和饮酒人群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比例要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在亚健康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也证实,吸烟、饮酒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6];饮食习惯是亚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8项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多食咸食、甜食、高脂肪食品、熏烤食品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常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禽蛋和奶制品是健康的保护因素[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其身体状况处于健康水平者的比例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并且处于亚健康状况者的比例要低于不锻炼者,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各个社区安装公用健身器械,倡导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所显示,充足的睡眠时间是身体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良好的睡眠是获得高度劳动效率的保证,也是维持体力和健康的基础[8];调查分析表明,亚健康者所占比例随着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状况的下降而明显增加,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不良是身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调整好心理健康、加强社会适应能力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关键[9]。

表2 非行为因素与亚健康状况分布的关系(N=2691)

表4 亚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本此研究,为有关部门针对不同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宣传和预防教育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闫剑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5,28(3):171-173.

[2]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3]王学良,霍云华,李俊,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侯调查表的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7(2):160-163.

[4]蔡旭玲,张冠群,苏宁,等.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5):35-36.

[5]何裕民.从亚健康走向健康[J].大众医学杂志,2003,6(4):4-8.

[6]杨菊贤.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J].上海预防医学,2003,15(8):14-15.

[7]孙耀武,王丽敏.城市老年人群开展营养教育的干预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6):370-372.

[8]贺顺喜.亚健康状况人群防病预警管理对策初探[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2):127.

[9]梁万年,李航.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03,6(3):179-183.

Investigation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Inhabitants

ZHANG Xiao-hong, ZOU Yan-ling, FENG Yin-man
(Zhengzhou Health School, Zhengzhou 450000, China)

ObjectiveInvestig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inhabitants in Zhengzhou, making clea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ub-health.MethodsDesigning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bjective. With the method of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investigating 5125 people from 72 communities of 6 city area in Zhengzhou. EXCEL survey data will enter the database and SPSS17.0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Resul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health accounted for 22.1 percent, sub-health status were accounted for 31.1%, accounting for 43.2% chronic diseases, the disabled account for 3.6%. The behavior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health status were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occupational status and so on. The non-behavioral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ating habits, lifestyl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aptation conditions.Conclusi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health status were complex, but the main factor was unhealthy behaviors and lifestyle. And 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measures.

Community inhabitants; Sub-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R195

B

1671-8194(2015)06-0001-04

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项目(131PRKXF451)

猜你喜欢
亚健康状况人群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医疗设备“亚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