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期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看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的新趋势

2015-12-27 09:45贾庆军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家政治

贾庆军(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从新时期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看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的新趋势

贾庆军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国内安全保卫学是一门以国内安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新时期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的相互转化,给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在习近平主席的“总体安全观”理论指导下,不但研究国内安全问题,也要研究国际安全问题,更要研究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方式和特点,并能提出对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

国内安全;国际安全;转化;国内安全保卫学;新趋势

国内安全是国家内部的安全,包含国内社会各个方面的安全,首先是高政治领域的传统安全,如国家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等。1998年9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国内安全保卫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在会议上指出:”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是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1]这表明,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那些破坏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如敌对分子、敌对组织、国外宗教中的反动势力、非法组织和非法出版社物、邪教组织、破坏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的犯罪分子,以及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人和事等,便是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防范对象。国内安全也包含低政治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贫困、恐怖主义、民族宗教冲突、违法犯罪等,几乎涉及国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些低政治问题如果被激化上升为高政治问题并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治安全,那么它们就会转化为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防范对象。因此,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国内安全保卫学是一门以国内安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进入新世纪,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出现新变化,国家外部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加深,这使得新时期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出现相互转化的趋势。如果把国家安全看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影响这个系统稳定的因素就有来自内部与外部的两个方面,即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借鉴一下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对国家安全的定义①,笔者认为国内安全就是国内社会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国际安全就是国际社会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由此演绎,国际安全问题指的是中国之外的国家或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问题,也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分。中国国内不安全一定会影响中国国家安全,那么国际不安全,会不会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呢?中国国内安全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会不会相互转化呢?理论上,无论用系统论回答,还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解释,两者答案都是肯定的(见图1)。

图1 国家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

一、新时期国际安全问题向中国国内转化

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成为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发生在一个国家外的国际安全问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内部安全,从而演变为国际安全问题向一国国内转化。这里仅以中国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方面的影响与转化。

(一)国际传统安全问题向中国国内传统安全问题转化。

国际传统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莫过于政治意识形态之争。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冷战时期,他们以武力威胁为主;冷战后,在武力威胁不奏效情况下,他们就转为在国际上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②和”价值观外交”③的”和平演变”。其方式主要有四:一是在中国国内培植西方民主的代理人,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反对派”;二是通过新旧媒体如互联网、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BBC、地下电台等,渲染和扩大中国国内矛盾,特别是老百姓与政府的矛盾,甚至散布谣言、无中生有,从而激化官民对立;三是利用台湾、香港、澳门三个特别地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中国大陆民主政治的发展;四是支持国内的独立势力,在对待恐怖主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21世纪初以来,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多次发生所谓”颜色革命”,例如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坦的”郁金香革命”、2011年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这些”革命”的共同特征是以和平和非暴力的大规模集结运动的方式实现政权的变更。因此可以说,”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的继续,由于直指国家政权,因而对国家国内安全的影响往往是致命性的。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变更会对中国国内政治安全带来冲击,中国国内外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可能受到鼓舞而模仿,这就会造成严重的中国国内安全问题。

(二)国际传统安全问题向中国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转化。

为更直观地说明,这里仅以东亚地区为例。东亚国家是中国近邻,也是当今国际安全问题热点高发地区。在东北亚,朝鲜问题对中国国内安全的冲击和影响十分突出。就朝核问题而言,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仅是因为朝鲜发展核武器会加剧地区冲突,还因为朝鲜核武器会给中国国内安全带来灾难,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朝鲜的核工厂、核试验、核武库都紧邻中国东北,一旦发生核扩散或核泄漏,由此产生的灾难难以估量。另外,朝鲜的先军政治和因坚持发展核武器受到的国际制裁让朝鲜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日益严重的粮荒让饥饿难耐的大量难民涌入中国东北,这些难民被称为”脱北者”。大量”脱北者”长期在我国边境地区流动,造成的”三非”问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连续发生多起朝鲜士兵和居民非法越境闯入中国边民家盗窃粮食和金钱,甚至发生枪杀中国公民事件,其中2013年12月一名朝鲜男子非法越境闯入延边州延吉市一民宅杀害居民并盗窃2万元和2014年12月一名朝鲜逃兵持枪非法越境枪杀4名中国边民两起事件最为严重[2]。还有,中朝边境还成为走私、贩卖人口、贩毒制毒的高发地,由此带来边境治安、疾病预防和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东亚另一个热点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日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与东海海洋权益争端常常激起中国公民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的愤怒。2005年4月16日,上海爆发大规模的反日游行,有人就趁机乱扔石块、打砸店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3]。2012年9月10日,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此后连续几天,西安、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爆发反日保钓游行示威,一些非理性的过激行为屡有发生,当众焚烧日系汽车,打砸抢日资商店,甚至还发生袭击日本人的行为[4]。民族主义具有爱国一面,但极端民族主义就走向爱国反面,实质上不利于中国国家安全。这些攻击中日正常民间交往的行为就是极端民族主义,甚至是打着”爱国”旗号的暴力犯罪。

(三)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向中国国内安全问题转化。

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包含国际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民族问题、犯罪问题、环境问题、卫生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可能转化为中国国内安全问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单就最近几年就有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2011年日本地震核泄露、2014年上半年西亚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势力崛起、2014年下半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5年上半年韩国中东呼吸综合症疫情等等,都有可能传导为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就极可能被激化和上升为国内政治安全问题。目前,虽然这些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还没有对我们国内政治安全问题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但由于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存在可能性,因此不能不引起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视,以防范于未然。最要重视的是中亚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与中国新疆的”三股势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东突”恐怖组织就是代表。他们政治上影响、经济上和军事上支持,多次为”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实施暴恐案件创造条件,这严重威胁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是国际安全问题内化为国内安全问题最典型的事件。

二、新时期中国国内安全问题向国际转化

新时期中国国内安全问题国际化已经相当普遍,从国内安全保卫视角看,其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中国国内传统安全问题向国际传统安全转化;中国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向国际传统安全转化。

中国国内传统安全的根本是国家政治安全。国家政治安全指的是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权与政治秩序稳定、国家主权独立、意识形态牢固、政治制度先进、执政党地位巩固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3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已经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国富民强的新阶段。但是改革与开放也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与愈演愈烈的官员腐败引发民众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官僚主义作风造成的官民矛盾、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死灰复燃的会道门与邪教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被重视并及时引导和解决,就有可能发展为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直接挑战,国内原有的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不同政见势力也会利用这些矛盾制造政治问题,从而严重威胁国家政治安全。近年来,中国国内新旧政治问题有融合和扩大化、国际化趋势。例如,国内所谓不同政见者得不到国内人民的支持,转而求助国外反华势力,甘当卖国贼。再有,国内分裂势力如台独、疆独、藏独勾结国外势力为其撑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近年来,香港竟有人打着港英旗帜,高喊”我不是中国人”,要求香港独立,这严重挑战中国主权安全。香港促统会理事长卢文端表示:”欧美反华势力是想利用”港独”分子来夺取香港的政权,最后再通过香港人来影响内地,这就是所谓的颜色革命,对此,香港广大市民应该充分警惕。”[5]另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此法突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但却被联合国人权高专侯赛因说成是限制公民的权利与自由[6]。

中国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向国际传统安全转化主要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中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6个方面的内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科教、文卫事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实践证明,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但是,总有些本属于国内民族、宗教问题被国际政治化。例如,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每年的新疆穆斯林民众封斋活动。在今年斋月前,境外媒体却传出中国政府禁止新疆穆斯林封斋的谣言。”世界维吾尔大会”恐怖组织借机造谣、扩大事端,在土耳其组织反华示威活动,错打一名被当成中国人的韩国游客。土耳其激进组织”中心理想”基于大突厥意识和伊斯兰主义理念也成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甚至土耳其外交部在2015年6 月30日也对此”表示关切”[7]。紧接着,7月9日,中国政府从泰国遣返回国109名新疆偷渡者,他们准备前往土耳其,再转道赴伊拉克、叙利亚参加”圣战”。其中有13名涉恐出逃人员、2名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据他们交代,他们大都受”世维会”、”东伊运”发布的暴恐音视频的煽动、蛊惑,产生参加”圣战”思想。中泰两国正常的打击跨国犯罪的行为却引发了土耳其泛突厥狂热分子对泰国驻土耳其领馆的冲击。土耳其政府也对泰国的遣返行动发出谴责,土耳其外交部发言人宣称”国门将一直向维吾尔兄弟敞开”。美国国务院以及”大赦国际”等人权组织也加入谴责[8]。打击非法移民、偷渡、暴力恐怖主义等跨国犯罪本是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却被人为地转化为国际政治问题。

三、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的新趋势

新时期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的相互转化对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说明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不能仅限于国内问题,应有国际视野。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9]。2014年4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它的核心内容为: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者,我们要在习近平主席的”总体安全观”理论指导下,不但研究国内安全问题,也要研究国际安全问题,更要研究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方式和特点,并能提出对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

国内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相互转化的条件十分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就中国国内而言,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有比较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国是文化多元化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还存在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信仰和地方文化。中国曾经是备受帝国主义蹂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遗毒至今还未完全根除,在一定条件下,极有可能复发或高发。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国内各个方面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形成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这些都可能会被外国反华势力所利用。就国际而言,中国周边国家众多,既有传统大国强国,也有发展中的小国弱国,其国情复杂、问题层出。中国提倡与周边国家建立”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实践这种关系的体现。但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趋于严峻,这不仅阻碍了中国与邻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还被一些大国所利用,成为遏制与围堵中国的一张牌。对于世界大国,中国提出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但是,美日等国一直抱守冷战思维,加强了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再者,国际热点问题持续发酵,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安全、世界传染病预防与治理等,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国内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相互转化的方式主要有经济全球化传导、大国干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国内国际的财政危机、金融危机、股市暴跌、房地产泡沫破裂、企业破产、大量失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停滞、贫富两极分化等经济问题借助于全球化,可迅速演变为国际问题或国内问题。在政治上,国内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相互转化通常是大国干涉的结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以人权、人道主义危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争端、航行自由等为借口,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另外,国内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相互转化的技术方式已经超越传统方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媒体广泛应用。网站、网络音视频、网络图片、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MSN等新媒体技术使得问题转化呈现出信息量大、内容复杂、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难以管制的特点。由于新媒体使用主体大多是青年人,青年是中国的未来,如果他们被西方意识形态洗脑,那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十分严重。

如何应对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的相互转化?全面围堵或隔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现实,解决之道还在于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探究问题之源,为此要做到三个管控:管控好国内问题、管控好转化媒介、管控好国际争端。国内层面,国内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犯罪、环境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都必须妥善处理与解决。即使有国内问题外溢现象,也要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国际层面,中国必须坚持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对于大国,中国要密切关注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战略的调整与实施,并及时作出对应之策。最后,管控好转化媒介主要是管控新媒体的运用,实行网络严格审查,这可以从健全法规、完善标准、提高技术上采取措施。

总之,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者要扩大视野,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视角全面研究国家安全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只有中国公安大学开设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课程,其他公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还停留在传统、陈旧的内容和方法上。特别是最近一两年的公安院校体制改革使一些院校领导更不重视国内安全保卫学科的国际化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首要任务。一些公安院校的做法着实让人忧虑。

[1]池 进,等.国内安全保卫通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1.

[2]李大明.朝鲜军民越境杀人时有发生[N].环球时报,2015-01-06.

[3]刘 锋.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合法表达爱国热情[N].解放日报,2005-04-26.

[4]韩 娜.西安青岛长沙等地反日示威游行出现打砸抢烧[N].北京晨报,2012-09-16.

[5]卢文端.要警惕“港独”背后的外国势力[N].环球时报,2014-03-10.

[6]凡 航.反对联合国人权高专指责中国正常立法[OB/OL].国际在线,2015-07-09.

[7]戎 睿,等.新疆宗教人士戳穿“禁止穆斯林斋月期间封斋”谎言[OB/OL].中国新闻网,2015-07-13.

[8]朱佳妮,等.外交部:反对将非法移民问题政治化[OB/OL].新华网,2015-07-10.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OB/OL].新华网,2007-10-15.

(责任编辑:李宗侯)

D918

:1674-5612(2015)04-0019-05

2015-05-20

贾庆军,(1974-),江苏徐州人,福建警察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南海问题、中国国家安全。

猜你喜欢
国家政治
国家公祭日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国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