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明:新常态下节能环保工作要有新作为

2015-12-27 02:02武德俊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15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北京市北京

文 // 本刊记者 武德俊 陈向国

陈光明:新常态下节能环保工作要有新作为

文 // 本刊记者 武德俊 陈向国

现任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曾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

据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4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5.5%和6%,这使北京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方面,北京市已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给北京市的十二五减排任务,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减排指标的地区。北京的节能减排工作可谓取得了优异成绩。

北京市节能减排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而有力的领导下取得的,是在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下取得的。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是北京市唯一从事节能环保综合性工作和承担政府委托职能的专业机构(正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北京市完成节能环保目标发挥了应有的支撑作用。自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以来,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努力适应新形势,增强自身实力,使自身对北京市节能环保工作的支撑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北京节能减排所面对的全局及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为北京的节能环保所做的支撑工作,本刊采访了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光明同志。

洞悉全局,努力贯彻执行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北京的大局。作为北京市唯一从事节能环保综合性工作和承担政府委托职能的专业机构,就是要服从、服务大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发改委领导下努力更好实现支撑功能,为北京乃至国家的节能环保作出应有的贡献。”陈光明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2014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成绩。请问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光明:先说节能减碳。为了实现2014年节能减碳目标,上半年,北京市坚持以构建系统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内涵促降”节能减碳管理模式为目标,全面落实《北京市十二五节能降耗与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性工作方案》各项工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展览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重点节能低碳工程等工作;下半年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本市节能减碳年度计划,下大力气推进各项工作,如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市场机制、组织实施重点工程等。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在节能在线监测、节能相关标准等方面对北京节能减碳做出有利支撑。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2014年西北热电中心建成投用,改造燃煤锅炉6595蒸吨,压减燃煤280万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积极参与立法与规划为北京市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请问,北京在过去的一年做了哪些务实而有效的工作?

陈光明:2014年,北京市积极协调,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市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主动融入,积极配合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思路框架及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出台58项年度工作任务,制定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编制实施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工作方案,扎扎实实落实了一批重大项目,如京张铁路八达岭越岭段、京沈客专实现开工。打破以行政区域划界的建设模式,成功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等等措施和行动。在这方面,北京努力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坚决把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新产品推广、社会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大气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京津冀联动。

抓重点,攻难关

为了完成年度及十二五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及大气污染防治,市发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重点,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记者:资源、能源及相关价格及收费改革对资源节约、降低能耗、环境保护作用巨大,但这也是事关民生的敏感问题。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光明:2014年,北京市直面资源环境、城市管理的难题和瓶颈,创新方案编制渠道和方法,顺利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和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调整了非居民水价、气价、电价、热价,大幅度提高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费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了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记者:对于北京而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也是一个难治的城市病。北京为此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陈光明:2014年,北京市围绕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制定实施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工作方案,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建立起区县主责、部门联动的综合调控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开展会商制度、专项行动、督查考核,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调控人口规模,实现常住人口增速明显回落。

记者: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工作可谓扎扎实实。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陈光明:2014年,北京市从严执行《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围绕大气治理,北京市大力推进压煤改气,关停高井热电厂6台燃煤机组,五环路内基本取消燃煤锅炉,全年实现压减燃煤280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大力支持平原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进一步巩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等等。

记者:北京创造了令人难忘的APEC蓝,但北京PM2.5治理仍不尽人意。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光明:的确,北京没有完成《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大气细微颗粒平均浓度实际下降5%左右”的目标。这正如安顺市长所说“尽了努力,但不尽如人意”。这足以说明雾霾防治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但北京没有退步:2015年的目标依然是5%,这足以见证北京治霾的决心。治理雾霾是一场艰苦的战争,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希望一蹴而就不太现实。

记者:北京碳排放市场建设已经走入正轨,为北京减少碳排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陈光明:北京碳市场的成交量和交易价格都领先全国市场,全年完成配额交易211.5万吨,成交金额1.05亿元。这些成绩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领导的一致认可。碳交易、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办理以及低碳转型服务等既有业务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同时节能项目融资服务和排污权交易等创新业务开始形成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北京完成了国内首笔融资总规模达1330万元的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协议。这标志着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现了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举意义不凡,因为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可以盘活碳资产,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实体企业运营负担,提升节能减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心支撑功能越来越大

“2014年,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改革总体要求和北京市探索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安排部署,按照‘促发展、强能力、上水平、打品牌’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重点项目,积极拓展工作领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面提升了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2014年中心所发挥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发改委的肯定。”问及2014年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陈光明主任如是概括。“有些工作的确可圈可点,如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立法、规划、成立环保组并开展有成效的工作、率先启动能效领跑者试点等。”陈光明补充说道。

记者:在线监测平台建设是中心年度重点工程之一。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推进情况。

陈光明:在线监测平台已经初步建成。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心获取大数据的“三大平台”,这三大平台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请您对这三大平台的建设情况简明展开介绍。

陈光明:节能监测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可采集230家用能单位电、热、气、油、煤等约占全市20%的能源消耗数据,实现了能耗数据采集、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安装,启动了项目监测点接入工作,协助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开展了国家补贴信息申报组织等相关工作。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平台已完成可研、初设以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未来将建成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门户网站、业务管理及技术支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可以说,三大平台工作的有力推进,将为能源数据采集、分析、预测、预警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中心核心竞争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节能与环保工作只有通过立法和规划才能更有依据、更有力度、更加有章可循。2014年,中心在积极参与立法、规划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中心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陈光明:中心承担了北京市新能源立法、“十三五”能源规划及区县“十三五”能源与节能规划等工作,积极探索参与顶层设计。一是受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完成了可再生能源立法立项论证报告及调研报告,目前该项工作已列入市人大2015年立法计划,并被确定为3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中心还参与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与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两项市级“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大兴、丰台、顺义、通州、房山五区县“十三五”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研究。

记者:2014年4月底,张工副市长到中心调研时对中心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此,中心成立了环保工作组,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请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陈光明:中心对张工副市长的指示,高度重视,举全中心之力组织成立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环保工作组”,经过认真细致地调研,环保工作组依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于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按着《北京市2013-2017 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科研工作方案2014-2017 年》的具体任务要求,将重点在大气污染成因、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污染源防治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开展的工作。

陈光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环保工作组先后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美国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日中经济协会、日本ALPSTEC 株式会社、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等多个国内外环保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中美清洁空气政策与技术研讨会”、“中美清洁交通政策与技术高峰论坛”等多项国际研讨会,开阔了视野,获取了宝贵资料。为做好固定燃烧源氮氧化物污染减排技术研究,环保工作组实地检测多家企业和热电厂,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可靠;为了能深刻认识北京地区PM2.5 的污染成因,环保工作组抓住APEC 会议契机,设计了详细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案,对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共取得监测数据3000 余个,为分析“APEC 蓝”提供了充足依据,并为“APEC蓝”持续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记者:2014年,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成功举办。作为承办单位,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认可。请问,本届展会有哪些亮点?展会的成功举办产生了那些积极的作用?

陈光明:中心成功承办的第八届节能环保展,围绕“节能低碳,清洁空气”的主题,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的热点和形势,设置清洁空气相关板块,150家企业参展,参展面积占比60%;与往届展览会相比,本届展览会在参展企业数量、外省市企业参展面积、专业观众、国际团体、项目签约额、清洁空气展区面积、境内外媒体数七个方面刷新历史数据,取得了“水准高、规模大、参与广、影响深、效果好”的特点,也得到了国家和市级有关领导的好评。展会的成功举办,对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清洁空气行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合作、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能效领跑者制度为用能企业树立了标杆,对节能减排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请介绍中心推进能效领跑者试点工作的情况。

陈光明: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三部门联合推动下,我们启动了北京市能效领跑者试点工作,在国内首次以法人单位为评价主体,将发电、供热、汽车、高校、商超、宾馆饭店等6行业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属于北京市节能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为下一步北京市适时启动“卓越能效”计划奠定了基础。在试点层面,除了能效领跑者试点外,清洁生产服务试点、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记者:节能环保标准是衡量节能效果、环保效果的标尺。请问,2014年中心在节能环保标准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陈光明:2014年,中心节能环保工作标准建设得到进以加强,全年完成了23项地方标准的制定,比2013年增加近50%。共有5个方面的标准建设。一是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完成《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8项,协调服务业1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和审核指南编制工作,有力支撑了本市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二是节能评估相关地方标准建设。完成《北京市规划阶段节能评估指南》、《民用建筑能耗指标要求》2项地方标准的初稿,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三是节能监测地方标准建设。完成了《低硫散煤及制品》的修订工作,完成《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工业照明系统节能监测标准》等7个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使相关工作更加规范。四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地方标准建设。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约电力负荷计算通则》和《电力效能监测终端设备技术要求》2个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发布工作,填补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领域的空白。中心在新能源地方标准建设方面也做出了新的成绩。

2015:新形势,新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作用愈加突显。在此形势下,中心应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节能环保发展的新要求,抓住用好新常态下中心发展蕴含的新机遇,统一思想、超前谋划、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努力开辟新领域新空间,为谱写首都绿色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谈及2015年中心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工作整体思路时,陈光明如是对记者说。

记者:如何看待新常态下节能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陈光明:2015年是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时期,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有所下降,能源需求增速减缓,客观上减轻了环保或减排的压力。聚焦北京市来说,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将得到提高,这是推进节能减排的一个内在动力。而且,我们正在积极申办冬奥会,如果成功,届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将会更高,能源结构的升级和改善也会更加明显。政府投资方面,2017年之前,仅在空气治理方面,我市财政就计划投资470亿元人民币,并同时拉动社会相关投资7600亿人民币。而且,今年还将出台《北京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因此,无论从当下还是未来,都可以看到新常态给节能环保工作带来的利好一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挑战。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看,这是解决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一个战略思路,同时也是一大难题,区域协作的机制不成熟,切入点不明朗,如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挑战性工作。从大气污染看,去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4%,距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环境治理压力很大。从节能工作看,2014年本市服务业占比达77.5%,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那么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将会不断上升,外部竞争转向质量和水平比拼,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的趋势性变化,倒逼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搞“高精尖”。因此,新常态下给我们节能环保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记者:您在2月6日召开的中心2015年工作会议上说,2015年要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请对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加以简述。

陈光明:四个方面的重点简单说就是“四个有”。第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作为”。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总书记调研京津冀三省市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参与,要顺势而为。今年,京津冀这块,一方面应该结合市发改委的工作部署,另一方面结合中心节能与环保两项职能,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第二,要在参与顶层设计上“有自信”。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需要自上而下开展。但是顶层设计要与基层探索互相推进,不能完全等着上面做规划、定任务、定指标,这样基层探索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就没有了。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否则我们永远跟不上趟,处于被动状态。

第三,要在完成市发改委的重点工作中“有支撑”。今年要加强支撑能力建设。怎么做?今年就一个字“严”,报市发改委的重要课题和报告要过“三道关”,形成机制。

第四,重点工作要“有地位”。简单说,就是重点工作要严格按照计划、规划高质量按时完成。比如说节能在线监测平台建设。该项工作市发改委已经进入倒排期。要在3月底前,加大协调力度,高标准完成北京市节能监测服务平台(一期)项目竣工验收;还要启动二期工程立项与建设,要在12月底前要按照时间进度推进这项工作。

记者:在新形势下,中心如何攻坚克难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陈光明: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和能力建设,使中心产生强劲的创新凝聚力、动力源泉,从而攻坚克难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团结、务实、进取、创新”价值观;能力建设要通过推进调查研究、推进资源整合、推进队伍建设、推进智库建设,加强中心能力建设。为什么要文化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手同抓呢?因为文化建设、能力建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搞好了队伍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更利于我们工作的积极开展,自然也就提高了工作能力;能力建设搞好了,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也就营造起来了。

猜你喜欢
京津冀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