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要学中国从1到n

2015-12-28 08:23
环球时报 2015-12-28
关键词:效应高铁规模

环球时报/2015-12-28/ 第06版面/关注中国

美国TechCrunch网站1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攀登世界创新最高峰中共在近期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71次提到“创新”。如此不惜笔墨强调创新并为之殚精竭虑的原因显而易见。其实,正如麦肯锡近期的报告所言,为继续保持经济增长,这个13亿人的国度必须通过创新获得两三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

创新投资将获益颇丰。到2025年,有关创新机遇将每年为中国整体经济贡献1万亿至2万亿美元。对中国创新“军团”——企业家、公司、教育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长达数周的拜访后,笔者相信这些雄心勃勃的数字将成为现实。

原因在于中国利用创新的庞大规模和蔚为壮观的扩展效应,这是中国目前令任何地区或国家都无法媲美或复制之处。由于人口4倍于美国并占地球总人口的1/7以上,中国拥有快速城市化的庞大消费市场。这有助于中国企业迅速并大规模开发和提供新产品及服务。

中国正利用这种庞大规模及扩展效应的强大力量。高铁即是例证之一。过去7年,意志坚定的中国一直在至关重要的全球交通领域打造日益改善的下一代技术。效果?一整套先进的产品已占2008年以来全世界高铁增量的近90%。

此类积极进取和真正突破有悖于由来已久的成见——中国只是吸收或修改欧美创新及理念的“创新海绵”。个中危险是这种传统看法变得越来越过时,使中国正利用庞大规模及扩展效应的强大力量加快获取全球创新领导力的现实模糊不清。

笔者并非轻视硅谷非凡的创新优点,而是尽量正确看待中国的重大进步。当我们(美国)创新时,我们创造新的理念并使之从0发展到1。有人认为中国(对西方科技或理念)的扩展并非真正创新,然而从1扩展至n的技术与前者同出一辙。其实,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创新正在中国茁壮成长,在对许多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中肯定蕴含着从0到1的因素。

换言之,若我们希望在世界其他地方与中国展开竞争,就需要开始大规模创新。▲(作者维克拉姆·詹德雅拉,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效应高铁规模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画与理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偶像效应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