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协同商务链合作伙伴模式研究

2015-12-29 06:56蔡素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合作伙伴商务协同

蔡素妹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福建三明365000)

协同商务链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资源联合体,是对供应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各企业优势互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共同发展,达到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的目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自身存在资金短缺、规模较小、设备陈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受到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货币政策不断紧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生存状况堪忧。中小企业充分认识所处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克服发展瓶颈,发挥自身专长,构建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协同商务链具有重要意义。

1 协同商务链相关理论

协同商务是伴随供应链出现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它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供应链内部和外部进行各种业务合作,通过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客户对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供应链合作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新要求,而将协同商务同知识管理有机结合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协同商务的核心是企业间进行全面的合作,其基础是企业间相互了解。各方通过知识共享,实现企业的协同创新,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协同商务前提下企业产品的诞生到交付,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和协同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即协同商务链。

1.1 协同商务链的概念

目前,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协同商务链没有标准的定义。本文以协同商务为前提,提出协同商务链的概念,即企业为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目标,以协同商务、互利共赢为经济资源运作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物流进行规划和控制,构建囊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和客户等在内的多位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网络结构,形成具有极强商业竞争力的协同商务链联盟。协同商务链是协同合作的各企业以共同的市场需求为中心形成的网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协同商务链网链结构

协同商务链中的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物流是多个链条平行的复杂系统,其中双向流动的信息流、知识流使信息反馈更加准确、及时。协同商务链各节点企业间相互发生作用,保证整个链条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协同商务链主要包括信息协同、产品设计协同、采购协同、产品制造协同、销售协同和预测协同等环节。企业在一定协同机制的作用下,在经营管理中将各个方面有机组合,产生协同效应,使整个网链结构发挥最大效用。

1.2 协同商务链的特点

1.2.1 信息共享

协同商务链为中小企业群提供了一个实时、动态的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实现业务的动态集成,注重双向流动的信息反馈,进行实时管理。信息的全方位共享是中小企业构建协同商务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了信息共享,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

1.2.2 资源虚拟

中小企业协同商务演进过程中,网络资源的整合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传统电子商务的网络化相比,协同商务链进入到更加虚拟化阶段。虚拟资源和动态联盟将企业、竞争者、客户、职能部门和其他机构有机结合起来,在线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及可合作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和权衡,扩大企业可利用资源的范围[1]。

1.2.3 协同交互

协同商务链的协同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务交易过程具有交互性;二是在产品的诞生到交付过程中,贯穿着中小企业协同交互的能力。这种协同交互性是全方位的、动态的、实时高效的。

1.2.4 互惠共生

协同商务链合作可以是网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其合作的方式、渠道多种多样,但前提是通过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均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 协同商务链的本质

协同商务链的本质就是一种基于合作的链条。协同商务链上各企业因不同的动因加入到合作链条中,形成合作关系,制定相应的合作策略,通过合作获取利益[2]。但是这种合作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下的合作关系,它是一种在竞争中进行合作的关系。各节点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实际业务往来和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利益趋使合作伙伴间在竞争中更加注重合作,追求因合作而产生的更大利润并达到共赢。

2.1 合作伙伴关系概况

2.1.1 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合作伙伴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联合在一起的群体,境况相近是其合作的基础。它们相互依赖,协作工作,共同承担风险。协同商务链中的合作伙伴既可以指处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也可以指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联合在一起的企业。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协同商务链中的各企业都要通过相互协作来达到预定目标,网链中必然有一个核心企业在系统中进行管理和协调。核心企业选择次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保证整个链条正常运行。

2.1.2 合作伙伴关系的特征

合作是协同商务链运行的基础。协同商务链中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契约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和风险性并存。具有合作关系的协同商务链节点企业的共同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期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但是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呈现目的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相关性和整体性并存。协同商务链条上的各个企业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协同商务链具有整体性,它具有整体的特征、整体的功能和整体的运行规律。当系统内部成员企业发生特征、功能、性质方面的变化时,整个系统即协同商务链也会受到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3]。

(3)复杂性和有序性并存。协同商务链因其构成企业的类型多样而呈现出结构模式上的复杂性。但复杂不代表杂乱无章,协同商务链链条上各节点企业经营运作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体现在结构上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结合,在发展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曲折中遵循自身规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2.2 协同商务链合作情况

2.2.1 合作动因

中小企业能够结成协同商务链,前提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自发选择合作伙伴。各中小企业情况不同,进行合作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1)基于交易成本的动因。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最早提出交易成本的思想。他指出,运用价格机制需要成本,而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生产的显著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而且随着交易量变大、不确定因素的随时出现和资产利用程度的增大,企业发展的趋势是走向一体化,并且通过重组、合并、扩建等方式将同自己交易的企业进行合作,或将其内部化[4]。

(2)基于资源依赖的动因。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整个市场单独运行,它需要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资源交换,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协同商务链中,生产者、销售者、竞争者、相关利益者之间都要相互依赖、各取所需,在协作的环境中稳步发展。

(3)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动因。亚当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于分工。专业化分工的实现可以避免企业由一项工作转向其他工作过程中造成的各方面损失。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经营管理成本,缩短技术研发时间和应用时间,企业的生产在实现高效率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5]。

2.2.2 合作策略

协同商务链演进过程中,组织结构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表现特征和合作策略也有所不同。笔者结合协同商务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中小企业合作的策略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结构模式为信息协同、知识协同,主要特征为信息共享,合作策略是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制定统一标准。信息协同使中小企业的信息流有明确的流动方向,协同商务链上各环节会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都能共享信息。协同商务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实时动态的信息平台,将各个节点企业的基本信息纳入其中,实现中小企业群在协同商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从而使整体效益最大化。在信息接收、信息利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协同标准化,不断完善协同运行机制,挖掘更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结构模式为资源协同,主要特征为资源整合,合作策略是构建资源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协同即资源整合,中小企业依托协同商务链建立资源网络,将物质资源、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科研成果等资源进行协同。各企业除保留商业机密外,要将自己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行为共享,通过协同来均摊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同时,根据资源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跟踪服务,通过协同互动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三阶段是强化阶段,结构模式为创新协同,主要特征为协同交互,合作策略是打造协同创新联盟、实现互利双赢。强化阶段的创新协同不仅是企业间的合作,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和成果也要汇入其中,信息、资金、人才、设备的深度结合使企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商务价值链不断延伸,资源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创新模式不断变换,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创新联盟。

第四阶段是成熟阶段,结构模式为战略协同,主要特征为互惠共生,合作策略是建立柔性战略机制、保证长远发展。战略协同指网链中各中小企业为实现共同的战略任务,沿着共同的战略方向,采取一致行动,实现战略体系上的协同。战略协同既包括横向上的静态协同,又包括纵向上的动态过程协同,动静结合,具有灵活性。制定长远战略决策时,要考虑投资后的收益、期权的相关情况,注重反馈调整,通过多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商务链内部各企业间的互惠共生。

3 中小企业协同商务链各种伙伴选择模型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构建协同商务链的关键问题。选择合作伙伴要遵循核心能力优先、总成本最低、敏捷性高、风险最小化、兼容性强等原则,按照分析内外环境、确定选择目标、制定合作评价标准、成立评价小组、筛选备选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的流程进行。以生产企业为例,在分析企业目标基础上,根据影响因素对合作伙伴进行分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可量化指标进行选择评价。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生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三个方面:(1)生产的敏捷性A1,即新产品研发时间A11、新产品生产及上市时间A12、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调整时间A13等。(2)共用基础设施A2,即政府关系资源A21、共用法务部门A22等。(3)后勤输入系统A3,即共享零部件A31、共享装配设施A32、共享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A33等。

3.2 利用矩阵计算权重

各项指标评价邀请专家对具体情况进行打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或比较,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最后结果。依据MATLAB软件中的语法指令[u,v]=eig(B),其中u为特征向量,v为该特征向量的特征值,得到最大的特征值λmax,最后依据公式

计算单一准则下权数,相关指标权重数据如下:

(1)生产企业评价指标权重为:A1u 为0.4667,A1M 为0.273687;A2u 为0.5396,A2M 为0.341526;A3u 为0.6831,A3M 为 0.384787,u合计=1.6894,M合计=1;(2)生产的敏捷性指标权重为:A11u 为 0.5012,A11M 为0.310;A12u 为0.6365,A12M 为0.405;A13u 为0.4218,A13M 为0.285,u合计=1.5595,M合计=1;(3)共用基础设施指标权重为:A21u 为 0.5438,A21M 为 0.400105;A22u 为 0.8364,A22M 为 0.599895,u合计=1.3802,M合计=1;(4)后勤输入系统指标权重为:A31u为 0.7843,A31M 为 0.4518;A32u为 0.5119,A32M 为 0.3115;A33u为0.3847,A33M 为0.2367,u合计=1.6809,M合计=1。

根据生产企业的观测数据,计算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调整时间指标权重数据。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调整时间包括发现机遇的时间和调整时间,选取五家生产企业依据这一顺序的观测数据(以天为单位):(1)上海某生产企业为7,35;(2)沈阳某生产企业为6,30;(3)重庆某生产企业为10,35;(4)长春某生产企业为5,30;合肥某生产企业为7,32。

根据公式算得五家生产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调整时间权重:(1)上海某生产企业为0.201928;(2)沈阳某生产企业为0.213146;(3)重庆某生产企业为0.191473;(4)长春某生产企业为0.225769;(5)合肥某生产企业为0.204897。由此,在五个生产企业中,最适合作为合作伙伴的是长春某生产企业,第二个是沈阳某生产企业,第三个是合肥某生产企业,第四个是上海某生产企业,第五个是重庆某生产企业。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使协同商务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上缺乏协调与合作,长远规划更是无从谈起。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构建协同商务链。链条节点上的各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现商业价值。

[1]张璐琼.协同商务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08.

[2]于书敏,郑翠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通化地区农产品物流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44-46.

[3]郑虹婷,陈军.指数需求下需求与成本同时扰动的供应链协调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4):16-18.

[4]王举颖.集群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与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合作伙伴商务协同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CHIP全球合作伙伴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